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数据发布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悉,“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以下简称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中游试验数据正式在“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网站发布。 据该所研究员李新介绍,本次发布的数据主要包括航空遥感原始数据及其产品、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数据、定标与真实性检验观测试验数据、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等。用户可通过“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申请使用该数据。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的总体目标是显著提升对流域生态和水文过程的观测能力,建立国际领先的流域观测系统,提高遥感在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力。中游试验于2012年完成,其采用的高密度、高强度的通量观测矩阵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很少见,研究成果将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指导农田灌溉节水等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试验所获取的数据根据统一的规范与流程进行处理,并严格实施了......阅读全文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数据评审与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黑河项目)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联合设计并组织实施的“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在北京对其数据集进行了评审。专家组成员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数据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与“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联合设计并组织实施的“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在北京对其数据集进行了评审。  专家认为,“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获取了一套多尺度的、经过预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资助项目启动

  1月8日至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资助项目启动会在兰州召开。   26位项目负责人就项目实施的前期背景、技术路线、预期目标等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黑河计划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傅伯杰研究员作了“黑河计划的实施思路与基础框架”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启动

  1月8日至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资助项目启动会在兰州召开。共有26位项目负责人就项目实施的前期背景、技术路线、预期目标等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黑河计划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傅伯杰研究员作了《黑河计划的实施思路与基础框架》的报告。国家自然科

寒旱所野外台站协同观测会议召开

  8月20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野外台站协同观测会议在该所临泽站召开。来自研究所的16个野外台站的站长、科研骨干共30人就如何围绕冰冻圈环境变化、寒旱区能水平衡、荒漠生态系统演变三个问题开展协同观测研究进行了研讨。寒旱所副所长丁永建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敏感地区?黑龙江流域湿地的“百年坎坷”

  “这是一个敏感地区,你知道有多敏感吗?!”刚见到记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宋长春就抛出了这个问题,毫不掩饰心痛的情绪。  宋长春口中的“敏感地区”,就是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跨越中国和俄罗斯的黑龙江流域。一年之内,他们考察的观测点沿线的多年冻土融化了30厘

288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与金砖国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其中金砖国家146项、埃及82项、日本35项,智利25项通过初审,具体如下。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公布

(城建与环境)科学拟资助项目编号拟资助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申请者职称合作单位拟资助金额(万元)重点项目8191001海绵城市视角下源头体积控制与城市面源污染削减及地表水环境改善的响应关系研究北京建筑大学李俊奇教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808191002大气细颗粒物与肺内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损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让测量蓝天碧水的“标尺”更加精准 记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

  有这样一支队伍,负责制定全省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组织和协调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和专项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全省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动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脚步、眼光、智慧和汗水丈量着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畏风沙和严寒,用实际行动呵护着蓝天、土地和每一汪碧水……他们是青海省环境监测中

专家视点 | 海洋监测与海洋互联信息网业务现状分析

  引言  2010年夏天, 墨西哥湾因石油泄漏导致石油钻塔爆炸, 严重损害周边海洋环境; IBM和Beacon联合研究院曾经共同发起一个项目:计划为哈德逊河创建一个环境监控系统, 把315 m长的河岸线变成一个分布式的水声网络, 进而收集生物、物理和化学信息, 然后统一发送到IBM数据管理中心;此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绿色·特色·本色

   积极策应和组织实施研究所改革,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亚热带所”)建设和培育自己的特色,近几年来,将喀斯特生态、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健康养殖等作为着力培育和推进的方向,科技创新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亚热带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吴金水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朝建设中科院特色研究所努力,我们

中科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挂牌

  近日,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郊区的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挂牌。   该研究站主要针对冰冻圈和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长期开展遥感与地面结合的综合观测,支持遥感科学与生态水文的有机结合、西北地区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和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研究站将致力于形成真正覆盖全流域的遥感观测平台,建设

卫星遥感监测等科技让环保更精准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些技术成为人类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执法、灾害监测等能力。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高寒缺氧地区的水文资料……有了科技的帮助,获取这些以往看来难以掌握的数据成为可能。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怎么样了?

科技,让环保更精准

  核心阅读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些技术成为人类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执法、灾害监测等能力。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高寒缺氧地区的水文资料……有了科技的帮助,获取这些以往看来难以掌握的数据成为可能。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高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千里眼”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一项项新措施、新技术也随即运用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成为生态保护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和助推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技术就是卫星遥感。遥感技术起源于飞行器和人造卫星的发展,即利用载人(无人)飞行器或人造卫星上搭载的摄像和其他感应、探测设备,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丁仲礼调研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一行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调研。   调研期间,丁仲礼首先考察了研究站正在建设的大型洲滩湿地控制实验场,详细了解了试验场建设目的、试验布局方案和预期成果应用价值,随后考察了站内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正在开展的鄱阳湖不同湿地植被水文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22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委科技委: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现将

寒旱所开展祁连山马粪沟流域“十一”冰川全面监测工作

“十一”冰川景观  黑河上游马粪沟流域是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项目所确立的集成研究重点流域之一。为研究该流域冰川径流对河川径流的贡献及其未来变化,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和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科研人员于2010年1

绿水青山:科技为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我国第二大经济省和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区域,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繁荣。 不过,蓬勃的经济,密集的人口,也为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让江苏省乃至全国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上实现“双丰收”,中科院的科学家们携手共进,用科技力量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土壤修复:基础、应用、示范 

西南重大水电工程生态恢复整治研究观览

金沙江上游云南境内的泥石流沟  9月14日清晨,专家组一行从云南省东川市启程,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傍晚抵达溪洛渡电站。同行的专家告诉记者:“我们一直沿金沙江而行。江边道路更加险峻,一天的行程无法抵达溪洛渡电站,只能选择高速公路,虽看不见金沙江,但高速公路也是沿江而建的。”水电工程与生态

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主站址建成典礼举行

       9月28日,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普定站”)主站址大楼落成典礼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举行。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王克林,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和个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八章 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以环保督察巡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环境保护责任,以环境司法、排污许可、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公开,推进

高光谱成像在国内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亦开展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独立发展计划。我国高光谱仪的发展,经历了从多波段到成像光谱扫描,从光学机械扫描到面阵推扫的发展过程。  根据我国的使用情况先后开发出了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森林探火的需求的以红外和紫外波段以及以中波和长波红外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开始申请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指南   一、实验室简介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开展遥感辐射传输机理与反演理论、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前沿技术、地球空间信息综合集成与应用研究,以解决遥感领域面临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

洪泽湖鱼蟹死亡污染之争:苏皖对污水来源各执一词

  安徽通报,此次事件是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自然洪灾导致;苏皖两省在污染源头、监测数据等问题仍存争议  9月6日晚间,安徽省环保厅公布了“洪泽湖黑水污染”一事的初步调查结果,此次事件是“摩羯”“温比亚”台风影响下,皖苏豫区域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自然洪灾导致。江苏省环保厅8月30日在其官方微博“江苏环

记中科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

实时测量泥石流的冲击力 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供图  在世界泥石流研究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组英文:“Dongchuan Model”。这个由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东川站)开创的东川泥石流综合治理体系被外界总结为“东川模式”。  被誉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的云南省小江地区,是世界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