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生命科学研究评价的新指标发布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方法,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科。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公认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了当代学科定量化的趋势。在包括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学科、领域、期刊、研究机构等的评价中,文献计量学作为一种基础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传统上,常用的文献计量指标有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率、他引率、自引率、来源文献量、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等指标,可以较好地用于学科领域或期刊间的对比,同时反映某领域的整体发展概况。2005年,作为量化科研人员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提出H指数(H index)的概念。此后,H指数作为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还有不少研究者和研究机构......阅读全文

如何评价研究的科学贡献?

  摘要:科研成果在公布之后要经受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历史评价。第一种评价依据刊物影响因子、领域排序、论文引用等指标;第二种依据同行对研究者所报告信息的分析比较;第三种则依据被时间所检验的科学贡献。总之,科研工作者的人生价值最终是在历史的天平上衡量出的。  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增添人类知识,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成立

  12月5日,一家新型社会智库——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并举行了首次学习研讨活动。  该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介绍,中心是一家从事学术研究、决策咨询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心以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新型社会智库为目标,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和发展、促进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生命科学研究评价的新指标发布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方法,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科。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公认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了当代学科定量化的趋势。在包括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学科、领域、期刊、研究机构等的评价

科学时报:基础研究评价应更注重过程

  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一位年轻人正在玩21点纸牌。看来今天运气不佳,他已经输得有些坐不住了。最后一把,他决定玩把大的。   手里的牌已经17点了,年轻人犹豫了一下,决定继续要牌。在场的所有人都停了下来,连庄家也半信半疑地问他是否真的还要牌。   “是的,谢谢!”年轻人确认道。   于是庄家

科技杂谈:让科学评价回归科学

  近些年来,科学评价问题引发政府部门和学术群体的高度重视,呼吁改革之声此起彼伏。那么,科学评价工作究竟应该怎样改革?  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发现或者实现过去未发现或者未曾实现的事(包括规律、现象、特征、功能等),是对客观存在物本质和功能的学科性研究。正是由于其高度专业性的特点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开垦少有人涉足的科学领地,有可能收获重大的科学影响,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规的研究方式,这类研究常被称作“探索性研究”,与基于常规方式的“开发性研究”形成对照。可以预见,前一类研究中涉及更多“新颖性”,因而也有可能发现更多潜在的科学创新。  然而,创新的科学研究是否总是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开垦少有人涉足的科学领地,有可能收获重大的科学影响,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规的研究方式,这类研究常被称作“探索性研究”,与基于常规方式的“开发性研究”形成对照。可以预见,前一类研究中涉及更多“新颖性”,因而也有可能发现更多潜在的科学创新。  然而,创新的科学研究是否总是

以科学评价推动高校科学技术进步

  近日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文件,对于停止“SCI至上”和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进一步破除“四唯”“五唯”等不良导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全面推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回归

中国科学家量子研究成果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

  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中国科学家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实验成果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2012年底推出的年度回顾特刊中,该校潘建伟小组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的研究成果被选为年度十大新闻亮点,同时该成果还被美国《科学新闻》评选为2012年度25项重大科技进展

“温室气体排放科学评价与减排战略和政策研究”通过评审

成果评审会现场  1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主持完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科学评价与减排战略和政策研究”通过了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西北区域气候中心、甘肃省政府研究室和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