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董绍俊院士(TWAS)荣获第二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中国电化学成就奖”是电化学委员会颁发的最高学术奖励,目的是奖励在电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做出原创性成果,并对中国电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电化学工作者。2011年,厦门大学田昭武院士、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2015年8月8日,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在第十八次全国电化学大会上公布了第二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TWAS)喜获殊荣。 董绍俊院士(TWAS)长期从事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研究,特别在化学修饰电极和分子自组装、生物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及电催化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了一批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化学修饰电极(CMEs)研究,研制新型CMEs 90多种。从分子水平设计并拓展在金上,特别是在碳上单层和多层分子及纳米膜的二维、三维有序组装。开展光透光谱电化学研究,原位表征、阐明电极过程。提出研究不稳定体系电催化的流体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发......阅读全文

汪尔康院士获第三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中国电化学成就奖”是电化学委员会颁发的最高学术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在电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做出原创性成果,并对中国电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电化学工作者。2011年,厦门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田昭武、武汉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查全性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2015年中国科学院长

汪尔康院士获第三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中国电化学成就奖”是电化学委员会颁发的最高学术奖励。汪尔康院士(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在电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做出原创性成果,并对中国电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电化学工作者。2011年,厦门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田昭武、武汉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查全性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化学

董绍俊院士(TWAS)荣获第二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中国电化学成就奖”是电化学委员会颁发的最高学术奖励,目的是奖励在电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做出原创性成果,并对中国电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电化学工作者。2011年,厦门大学田昭武院士、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2015年8月8日,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在第十八次全国电

万惠霖院士获中国催化成就奖

  11月29日,第十五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在广州开幕,会议颁发了第三届中国催化奖。国际催化协会理事会主席、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李灿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副校长章熙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广东省科协领导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厦门大学万惠霖院

戴汝为院士获中国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日前在京颁发“中国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曾与钱学森一起发轫系统学与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中科院院士戴汝为获此殊荣,以表彰他在系统科学领域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贡献。  戴汝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模式识别、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智能科学研究的泰斗级专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开创了“模式识别”

李依依院士荣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左一)为李依依院士(左二)颁奖 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金属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荣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李依依是继师昌绪先生之后,金属所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该奖项旨在表彰为推动我国冶金科技进步和学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

全国催化大会举行 李灿获中国催化成就奖

  10月25日,由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于上周在浙江杭州闭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荣获“中国催化成就奖”。  本次大会主题为“聚焦产业变革的催化科学与技术”,内容涵盖了太阳能光催化研究、电催化、手性催化进展、纳米催化材料和催化剂表征技术及理论、催化与低

李安民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

  在不久前结束的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学术大会上,2010年度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揭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教授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  据悉,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是表彰我国神经外科医师的最高奖项,每年度只有两名医生入选。  李

12位医学专家获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10月16日,在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中伟等12位专家获得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其中,6位已故的专家分别为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和沈阳军区总医院;另外6位专家分别是上海市第

中国科学院2009年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

    4、神舟七号伴随卫星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伴随卫星,在神舟七号任务中圆满完成在轨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1)突破对非合作目标接近与绕飞技术,成功实现对轨道舱伴随飞行,为我国未来空间交会对接、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