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卢煜明:血浆DNA测序技术检测红斑狼疮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基因组和甲基化组测序方法,揭示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DNA的异常。研究结果发布在11月26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Y. M. Dennis Lo)教授。卢煜明教授是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专家,尤其致力于人体内血浆DNA和RNA的研究。卢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漂流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产前诊断的奠基人,2013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虽然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红斑狼疮患者病死......阅读全文

卢煜明教授:血浆游离DNA具有无限可能的临床应用

  “在我的科研工作中,我体会到科学宝藏有很多时候是放于最显眼、但却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孕妇血浆内有百分之十五是胎儿的DNA,”无创产前诊断奠基人,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Dennis Lo)教授说。  卢教授早在1987年就萌生了一种想法:胎儿细胞可能混杂在母亲的血液中,这在当时的主流

IVD这个细分领域未来市场容量或达200亿

  2017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家委员会联合选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榜单,其中肿瘤的无创诊断技术成功入选并荣膺榜首。肿瘤无创诊断技术即液体活检(liquid biopsies)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备实时

2015年癌症诊断领域研究突破性进展

  一直以来,癌症的诊断研究领域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型的癌症检测技术不断涌现,比如癌症液体活检技术,microRNA检测工具、成像追踪技术等,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2015年癌症诊断领域的研究亮点。  【1】4篇权威期刊论文聚集癌症血液检测  虽然实体肿瘤的检测仍然是癌症

多位专家指导:如何提取和研究血液DNA,RNA与蛋白

  血液是唯一与所有器官都有接触的组织,携带着有关机体的大量宝贵信息。在理论上,检测血液携带的 DNA、RNA、囊泡和细胞残骸可以帮助人们诊断和监控各种疾病。  产前基因筛查是血液检测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胎儿DNA来鉴定染色体异常(比如唐氏综合症)。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血液

ctDNA与癌症早筛,这项新突破是否会带来颠覆?

  ctDNA已被证明与肿瘤实时变化密切相关,已被用于评估耐药性、监测治疗反应等。近年来,利用ctDNA液体活检来早期诊断癌症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成果也越来越显著。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近期刊登在《 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癌症早期筛查新突破。  ctDNA液体活检与甲基化检测全新组合 

我科学家PNAS:测序诊断癌症的强大工具

  最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血浆DNA中的甲基化序列,能够检测到癌症患 者的肝肿瘤和淋巴瘤,以及孕妇胎盘中的遗传异常。他们使用已知的组织甲基化图谱,能够识别循环DNA的组织起源,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筛选、 癌症检测和治疗监测。这项研究是由几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由香港中

卢煜明创立的Cirina公司获A轮1200万美元融资

  创业公司Cirina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1200万美元,来开发无创筛查检测,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发现。  Cirina公司由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卢煜明教授创立于2014年,Maneesh Jain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Life Technologies被赛默飞收购之前,Ja

DNA甲基化:诊断癌症的强大工具

  最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血浆DNA中的甲基化序列,能够检测到癌症患者的肝肿瘤和淋巴瘤,以及孕妇胎盘中的遗传异常。他们使用已知的组织甲基化图谱,能够识别循环DNA的组织起源,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筛选、癌症检测和治疗监测。这项研究是由几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由香港中文大

利用DNA图谱诊断癌症

  作为无创产前诊断等相关领域技术的首创者,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DennisLo)教授最早就曾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漂流”的胎儿DNA,也就是说,假设每毫升母亲样品相当于1000个基因组,则总共含有1900条母亲的21号染色体,100条整倍体胎儿的21号染色体或150条21三体胎儿的21号染色

NIPT之父卢煜明教授:未来科学大奖背后的漫漫科研路

  2017年1月15日,未来论坛2017年会暨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卢煜明教授,因开创的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人类重大出生缺陷防控领域的杰出贡献,获颁“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并发表主题演

解读《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9大检测技术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  为进一步提高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7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目标基因组区域的游离 DNA 分析或将取代血清学筛查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预想到,高龄产妇(尤其 35 岁以上的孕妇)会越来越多,势必会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也会增加。降低出生缺陷儿成为社会的关键问题,其中染色体疾病的筛查成为产前筛查工作的重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为最常见的三种染色体疾病,过去对于这三种染色体疾病

癌症诊断技术新进展!

  【1】Nature:开发基于DNA包装的新型血检可检测多种癌症  doi:10.1038/s41586-019-1272-6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简单的新型血液检测方法,通过发现癌细胞脱落的DNA碎片在血液中循环的独特模式,可以检测七种不同类型癌症

一管血检测8种癌症 液态活检助力反映肿瘤基因图谱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1月18日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名叫“CancerSEEK”的癌症早期筛查新方法,只需要从检测对象体内抽取一管血,便可检测出8种癌症。这一消息迅速“刷屏”,包括新浪医药在内的广大媒体纷纷转发。  首先得说,“CancerSEEK”作为液体

专访张鹍教授:从“不被信任”到突破传统,改写癌症早筛

  本月,《Nature Genetics》杂志上一篇与高通量甲基化无创检测新技术相关的文章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这项技术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生物工程系张鹍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不仅可以检测癌症,还能确定肿瘤在体内的生长位置,为癌症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向。这项技术的核心是肿瘤ctDNA液

北京大学团队发布肝癌无创早期诊断新技术

   DNA甲基化是指DNA的胞嘧啶(C)被加上一个甲基而形成甲基胞嘧啶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发生于CpG二核苷酸。CpG二核苷酸高度聚集于被称为CpG岛的基因组区域,这些区域主要位于基因转录起始处,具有重要的转录调控功能。CpG岛在正常细胞中大多处于去甲基化状态,但在肿瘤细胞中,大量CpG岛会发生异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从三种检测对象,看液态活检助力反映肿瘤基因图谱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1月18日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名叫“CancerSEEK”的癌症早期筛查新方法,只需要从检测对象体内抽取一管血,便可检测出8种癌症。  这一消息迅速“刷屏”,包括新浪医药在内的广大媒体纷纷转发。  首先得说,“CancerSEEK”作为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卢煜明开启NIPT新时代,实现无创单基因遗传病检测

  无创单基因遗传病检测可以通过对胎儿cfDNA进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结合父母双方单体型信息,判断胎儿相关疾病的携带情况。近日,Genome Web网站报道了NIPT在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上的新突破。  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对父母双方基因组单倍型分型,并对单基因病突变位点附近有效SN

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MPGS)在NIPT中的应用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出生的各种缺陷儿约790万,70%的出生缺陷系遗传因素所致,而染色体异常是最常见的遗传因素,其中21三体发病率最高,其发生机制为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造成21号染色体拷贝增加。迄今为止,唐氏综合征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产前筛查与早期诊断才能减少或避免

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MPGS)在NIPT中的应用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出生的各种缺陷儿约790万,70%的出生缺陷系遗传因素所致,而染色体异常是最常见的遗传因素,其中21三体发病率最高,其发生机制为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造成21号染色体拷贝增加。迄今为止,唐氏综合征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产前筛查与早期诊断才能减少或避免

北大、首都医科大联合开发癌症检测新技术

  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称作为MCTA-Seq(methylatedCpGtandemsamplificationandsequencing)的新方法,可在全基因组范围检测肝癌循环游离DNA中的超甲基化CpG岛。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10月30日的《细胞研究

【大盘点】胰腺癌的基因和靶向治疗

  NCI 和 SEER 的数据显示胰腺癌 5 年生存只有 5-6%,大多数患者诊断时都已是进展期,区域性和远处转移分别为 27% 和 53%。胰腺癌治疗方面最近也没有突破性进展,含吉西他滨的治疗和手术是近 10 余年来的标准治疗,无论是用作新辅助还是辅助化疗,化疗选择很有限。美国 Frank 博士

北大、首都医科大联合开发癌症检测新技术

  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称作为MCTA-Seq(methylated CpG tandems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的新方法,可在全基因组范围检测肝癌循环游离DNA中的超甲基化CpG岛。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10月30日的

基因测序新技术走向前台 酝酿千亿规模市场

  当一颗精子钻入卵细胞后,一个生命的冒险之旅就启动了。经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携带父母亲遗传密码的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胎。然而,并不是所有遗传指令都能被正确传达,突发的错误将让小小生命体遭受巨大的劫难——或过早夭折,或带着不可治愈的缺陷降生。  对于奉行物竞天择法则的动物世界来说

利用DNA甲基化检测实现结直肠癌早期无创诊断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基因组规模的高灵敏度测序分析,实现结直肠癌早期无创诊断。

快速的DNA测序仪正带来简单的癌症血液检测

  中国(相关)的一切都很大,包括它的癌症问题。在一些富裕的城市,如北京,癌症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杀手。空气污染,吸烟率高,以及因工业污染而造成的“癌症村”,正在增加这个国家的死亡率。它的肝癌发生率是西方国家的四倍,部分原因在于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携带乙肝病毒,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的人中,大约有27%

母亲血液解开胎儿复杂发育之谜

  生命来自一个谜。在母亲看不见的子宫内,30亿个DNA代码在短短的40周内转变为一个三维的机体。在这一过程中,胎儿的眼睛、大脑、心脏、手指、脚趾一丝不苟地在时空上协调一致。生物学家已经拼凑了这个谜题的一部分,但很多空缺仍然存在。  现在,一系列分子技术为科学家如何填补这些空缺提供了吸引人的方法。阅

一勺血液中的生命秘密

  生命来自一个谜。在母亲看不见的子宫内,30亿个DNA代码在短短的40周内转变为一个三维的机体。在这一过程中,胎儿的眼睛、大脑、心脏、手指、脚趾一丝不苟地在时空上协调一致。生物学家已经拼凑了这个谜题的一部分,但很多空缺仍然存在。  现在,一系列分子技术为科学家如何填补这些空缺提供了吸引人的方法。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