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药物所揭示知母皂苷的抗抑郁药理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李扬研究组与黄成钢研究组合作,发现知母皂苷新结构衍生物的抗抑郁药理机制。研究论文于9月28日在线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是中医临床的常用传统中药。研究团队采用动物抑郁模型、神经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由知母皂苷经结构改造获得的新结构衍生物YY-23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活性,该化合物通过增强脑内前额叶高级中枢的兴奋性突触传递,提高神经元的可塑性,增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从而改善脑内高级中枢的认知功能而发挥快速的抗抑郁作用。 在探索抑郁症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中还发现,前额叶锥体神经元的爆发性放电模式(Burst firing)在抑郁模型中显著减少,而临床一线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和知母皂苷衍生物YY-23的干预能使其逆转,提示前额叶的爆发性放电模式有可能作为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物评价的重要指标。 上海药物所李扬......阅读全文

揭秘抗抑郁药物之所以能够“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Cell |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严重者可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自杀企图或行为。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  AD)是指一组主要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疾病的精神药物,与兴奋药不同之处为只能使抑郁病人的抑郁症状消除,而不

抗抑郁实验相关-老药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

抗抑郁实验相关-老药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 氯胺酮是一种非选 择 性 N-甲 基-D-天 门 冬 氨 酸( NMDA) 受体拮抗剂,常作为全身麻醉药用于临床。近年来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抗抑郁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神经递激质、AMPA

发现抗抑郁新靶点

  近日,挪威医学科学家利用脑内基因治疗操纵一个新的靶点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体内实验发现,降低HCN通道蛋白的含量可以减轻抑郁症状,如果能够在人体内也有相同的效果,那么这项发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靶点,可以拯救成千上万名对现有疗法治疗不佳的抑郁症患者。  “现有的治疗方

抗抑郁药或引发骨折

  抗抑郁药物可能对人的骨头有害。研究发现,服用一些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SSRI)的人面临更高的骨折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这应该归咎于药物还是他们所患的抑郁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Patricia Ducy表示。不过,她的团队

新策略制备抗抑郁药物

  日前,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教授付振乾团队与郑州大学教授化学学院魏东辉团队合作,探索手性催化新模式,利用氮杂环卡宾(氮杂环卡宾是一种手性催化剂)对内酰亚胺类底物的活化去对称化,成功实现了单一手性中心的精准构建。该策略得到的产物可简洁高效转化为抗抑郁药物R构型的咯利普兰,展示了该策略

传统抗抑郁药助力“杀灭”肿瘤

  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的药物,即检查点抑制剂,多年来让一些癌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还有很多患者并未从这一疗法中受益。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传统的抗抑郁药可以增强这些抑制剂在老鼠身上的效力。这让科学家推测,该药也可以对人体发挥同样的作用。 这是第一个建议发挥抗抑郁药——名为单胺氧化酶抑制

控制抗抑郁分子贯叶连翘素生物合成的基因簇及进化历程

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又名圣约翰草(St John’s wort),在欧亚各民族都有作为传统草药使用的历史,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最早被《本草纲目拾遗》收载。贯叶连翘在西方用于治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忧虑、集中力差、精神紧张等已有较悠久的历史,近些年被用于治疗轻、

抗抑郁基药市场众生相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了抑郁症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人会产生自杀倾向,对社会影响极深。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增长迅速,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3.4亿人患有抑郁症,而我国抑郁症患者总数也有3600万人。   本次入选新版基药目录的抗抑郁化学药有阿米替

电针抗抑郁研究的模型探讨(二)

结 果2.1 电针对 NE毒性实验小鼠死亡率的影响表 1 各组 NE毒性实验小鼠死亡率的比较 (%)组  别     n  死亡率(%)空白组    10    20%百优解组  10    70%*电针组    10    40%与空白组比较:*P< 0.05。表 1结果表明,给予亚致死量的NE,

快速抗抑郁治疗的新机制

  如果吃一颗小药丸就能让心情马上好起来,这无疑是抑郁症患者的福音。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发表在英国《分子精神病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是“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与谷氨酸受体2B亚基的解偶联能产生快速抗抑郁样效应”。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谷氨酸受体的快速抗抑郁作用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