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选择的要求

(1) 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2) 在基体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插入和脱插,以得到高容量密度 (3) 在整个插入/脱插过程中,锂的插入和脱插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从而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 (4) 氧化还原电位随x的变化应尽可能小,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放电 (5) 插入化合物应有较好的电子电导率(σe)和离子电导率(σLi+),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 (6) 主体材料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能够与液体电解质形成良好的SEI(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e)膜 (7) 插入化合物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形成SEI膜后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 (8) 锂离子在主体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 (9) 从用实用角度,主体材料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阅读全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选择的要求

  (1) 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  (2) 在基体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插入和脱插,以得到高容量密度  (3) 在整个插入/脱插过程中,锂的插入和脱插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从而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  (4) 氧化还原电位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要求

  比容量采用扣式2032型电池评价结果,循环寿命采用18650 型评价结果。  1.碳(石墨)材料比容量≥320Ah/kg,磁性不纯物含量≤100ppb,循环寿命300次且容量保持率≥85%。  2.钛酸锂材料比容量≥150Ah/kg,磁性不纯物含量≤100ppb,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类

  1. 金属锂负极材料  优点:高电压,能量密度大,但未商业化  缺点:低熔点:180.54℃  锂枝晶生长造成的安全问题!  锂与电解液反应产物包覆锂,使之与与负极失去电接触,形成弥散态锂  2. 碳基负极材料 (嵌锂后体积膨胀小、氧化还原电位低、库仑效率高、循环寿命长)  石墨类碳材料  a.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相关介绍

  负极材料:多采用石墨。新的研究发现钛酸盐可能是更好的材料。 负极反应:充电时锂离子插入,放电时锂离子脱插。充电时:xLi++ xe-+ 6C →LixC6放电时:LixC6→ xLi++ xe-+ 6C  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碳负极材料: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选购要点

  ① 锂离子嵌入和脱出时电压较低,使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  ② 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较高,使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  ③ 主体结构稳定,表面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稳定,使电池具有良好循环性能  ④ 表面积小,不可逆损失小,使电池具有高充放电效率  ⑤ 具有良好的离子和电子导电能力,有利于减小极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陆安慧课题组最近创新性地提出,采用无溶剂法以纳米二元金属氧化物(ZnSnO3)为前驱体,原位生长金属有机骨架ZIF-8制备Sn@C复合材料。根据软硬酸碱理论,2-甲基咪唑作为交界碱优先与交界酸Zn2+结合生成ZIF-8,后续的热解过程使ZIF-8转变为含氮的导电炭网络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碳管的介绍

  纳米碳管(CNT),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是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每层的C是SP2杂化,形成六边形平面的圆柱面。碳纳米管同样也有天然产出的碳晶特性。使纳米碳管成为人们认知的碳原子材料。科学发现自然,自然验证科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锡基合金的简介

  锡基轴承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锡、铅、锑、铜。 其中锑和铜,用以提高合金强度和硬度。巴氏合金可简单地分为三种:高锡合金、高铅合金和中间合金(合金中锡和铅均占有重要比例)。在所有这些合金系中,锑和铜均作为重要的合金化元素和硬化元素,而且其结构是由硬的、弥散于软基质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组成。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锡基合金的应用

  巴氏合金(包括锡基轴承合金和铅基轴承合金)是最广为人知的轴承材料,由美国人巴比特发明而得名,因其呈白色,又称白合金,具有减摩特性的锡基巴氏合金和铅基巴氏合金是唯一适合相对于低硬度轴转动的材料,与其它轴承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压入性,广泛用于大型船用柴油机、涡轮机、交流发电机,以及其它矿山机

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获进展

  近年来,纳米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多相催化、传感器和微反应器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日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轻金属与电池材料组,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  轻金属与电池材料组研究员王立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