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首次软着陆探测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3月3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叶培建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探测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 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了测月雷达。“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 叶培建说,嫦娥三号任务将首次获得月球降落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并将首次实现月夜生存。 “月球的一个昼夜相当于地球的14个昼夜,白天最高温达到150摄氏度,夜晚最低则达到-170摄氏度。”叶培建说,月面生存热控制系......阅读全文

中国将公布嫦娥工程所摄月球照片

中国探月工程在线访谈实录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分系统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政府门户网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国探月网 (www.clep.org.cn),围绕中国探月的路线图、目标

欧阳自远院士:中国人有能力探测更远

  ●嫦娥一号取得了全月球的影像图,是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   ●嫦娥二号已飞离地球6500千米,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天体。   ●嫦娥三号将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并首次携带核电源。   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国无人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嫦娥

201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高新成果比比皆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013年,中国科技界把攒了多年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高新成果比比皆是,以至于评委会只得忍痛割爱。   由科技工作者、资深科技记者和广大读者评选出来的2013年十大国内科技新闻,坚持以往的全面视

中国成功加入“深空探测俱乐部” 蕴藏巨大突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果宋代诗人苏轼在世,至少在今晚,他的诗句或许不会如此惆怅。   14日晚间,“嫦娥”携带着“玉兔”,安全平稳着陆月面,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按照中国科学家的说法,其落月地点虹湾恰好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所在地,而古老传说

嫦娥五号将于今年年底发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就嫦娥四号任务情况及我国后续深空探测计划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

欧阳自远院士从事科研55年侧记

深空探测不止步 科学奉献慰平生  截至2010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从事地学研究已整整55个年头。11月14日,这位从地质学与矿床地球化学开始,到从事地下核试验研究,从开创研究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小天体撞击、月球岩石和比较行星学等研究再到主持月球探测计划的科学

欧阳自远:嫦娥五号将实现从月面起飞 绕月飞行

  中国登月下一步   所有参与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承认,航天是一项风险极高的事业,几乎都曾饱尝过失败的苦涩。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坦言,探月工程经受不起失败。特别是嫦娥三号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更增加了风险。   即使是在相对成熟的发射阶段,其运载火箭必须满足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

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首次软着陆探测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3月3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

揭秘“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

  在11月13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即将于明年登陆月球的“嫦娥三号”以实物模型方式,向世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研发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介绍,“嫦娥三号”属于探月工程中的二期成果,预计于2013年择机发射。届时,我国航天器将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  现场看

2020:聚焦国际前沿,惠及国计民生

   嫦娥四号翩然落月,长征五号火箭一飞冲天,“雪龙2”号勇闯南极……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精彩纷呈。新的一年,我国科技领域有何看点?哪些新技术、新产品可能走进生活?  瞄准深空、深海,一系列重大项目探索未知  2019年12月27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伴随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将实践二

欧阳自远:中国探月不停步 同为人类谋福祉

  奔月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今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升空,又给国庆节日增添了一份喜悦。事实上,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在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工程已渐渐深入人心,祖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让不少人感到由衷自豪。   不过,除了增添中国人的自豪感,究竟为什么要

欧阳自远:嫦娥五号将实现从月面起飞 绕月飞行

  “嫦娥”探月的关键一步   中国探月“三年一会”,在这个冬天如期而至。   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完成奔月之旅后,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携带中国第一辆登月车飞向月宫。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中国是否进行载人登

嫦娥四号月球车命名“玉兔二号”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于今天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随即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开始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成功落

中国科学报:托起“嫦娥”的中科院人

嫦娥三号任务器地正样对接试验。 地面应用系统嫦娥三号任务演练。   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发射时,中国科学院嫦娥三号任务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队员们聚在一起,看着火箭缓缓上升,欣慰地鼓掌庆祝。回忆起这三个多月的日子,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队长庞红勋感慨良多:“个中艰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理解。”  

盘点2013十大科技进展

三中全会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部署。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等。  

这一年,新发现颠覆传统认知

  科学家追寻百年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有了新的答案,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面临退休,从航天到地球四极,2018年,新技术助力的科学新发现,不断颠覆着人类已有的认知。深空探测开启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未按计划变轨后仍处近地轨道

“萤火一号”征程示意图  北京时间昨天(11月9日)凌晨4点16分,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由俄罗斯天顶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之后星箭正常分离,将探测器和上面级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然而随后不久,俄罗斯联邦

登陆月球背面的背后支撑

  “嫦娥四号”着陆后,巡视器随即进行分离,“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首次行走”足迹,这一切都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技术团队的心血。“玉兔二号”月球车轮子外侧,由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棘爪。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

代表委员勾勒中国太空探索新图景

今年是我国航天发射的大年,新年伊始就紧锣密鼓进行了数次发射,而在当下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中国航天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高频词语。不管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月球基地的规划、火星探测的计划,还是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重型火箭、商业航天卫星星座等研制进展,会场内外传递着一个个有关航天的最新动向,

2018年十大国际科技新闻解读

基因剪刀  使用CRISPR基因调控技术直接操纵细胞基因组,研究人员将老鼠的皮肤细胞变成了诱导多能干细胞。曲面加速光束  美国和以色列科研团队实现了光束轨迹偏移。此实验可用于模拟广义相对论现象。幽灵粒子  来自太空的一个高能中微子横穿南极洲“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科学家认为其来源可能是耀变体。探访“

“嫦娥三号”计划 明年下半年发射

  11月10日晚,十八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嫦娥三号”预计2013年下半年发射和落月,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预计在2014年年底左右实现首飞。   “中国的探月工程目前分了绕、落、回。‘嫦娥三号’执行的是落月的一个任务。”马兴瑞介绍,这也是中

嫦娥二号向深空挺进

  严俊坐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大厅里,桌上摆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卫星模型。此刻,这位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和他心爱的嫦娥二号,相隔150万公里。   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始了新的使命。   在人类127次探月活动中,嫦娥二号不是最早的一次,却是走得最远的一

欧阳自远院士畅谈中国嫦娥探月计划

欧阳自远院士发表演讲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了题为“中国嫦娥月球探测计划”的演讲。本场报告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第107场报告会。  欧阳

崔平远团队:在星空划出闪亮的轨迹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和远方,寄托了人类对未知的无限向往。  当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曾经的主宰者恐龙走向灭绝;当哈雷彗星经过,惊恐的古人对“扫把星”唯恐避之不及;当流星划过,人们双手合十许下心愿……对小天体的情愫,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  这些存在于茫茫

代表委员谈太空探索: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献智慧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里有不少科学家,在他们看来,中国可以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去月球背面:  为深空探测打下基础  “太空探索无止境,地球可能不会去‘流浪’,但人类一定会走向深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孟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中国已与29国家地区签署80多项航天政府协定

   “欢迎国际同行参与中国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等航天领域重大工程。我们将支持中外科学家在日地空间探测、微重力科学与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等领域的合作研究,积极推动各国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全球环境与灾害监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11月10日珠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

嫦娥4号软着陆月球背面!将携仪器进行科研实验

  2018年年底时,中国把嫦娥四号卫星送上天,对外表态,中国卫星将在月球背面登陆。今日,媒体终于传来好消息,中国的嫦娥四号卫星在10时26分时,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且准确到达中国预选的着陆区。这实在是可喜可贺,嫦娥4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不仅通过了各种技术的验证,它传达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卫星上天。 

人民日报:2012中国科技之“最”

  图为大亚湾实验项目三号实验大厅。 图为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 图为“蛟龙”进行7000米级海试下潜试验。 图为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准备滑跃起飞。 图为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图塔蒂斯小行星。   图为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   最玄   发现新的中微子振

2014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日本“万能细胞”论文造假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终扮演着“万花筒”的角色——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不变的多彩纸片,稍加晃动,就能转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细胞遗传学、大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仍然是热门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大国实力较量的焦点从未停歇,科学伦理和危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