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让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

科学普及是科学知识向大众的传播,是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是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渗透。与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其分化、突进、综合、重构的速度较快,而社会科学一旦形成体系则趋于稳定。但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可促使社会科学发生变革,与时俱进。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总趋势上互相推进,但也互相梗阻。 1978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科学家和人民群众都十分振奋,上上下下充满对科学的渴求,自然科学顺势向社会科学渗透。会后,笔者很快看到南开大学数学教授王梓坤出版的《科学发现纵横谈》,随即买下抢读。王梓坤用的都是自然科学史上的案例,但我觉得对社会科学有方法论的启示。 接下来的“真理标准”讨论,社科界多从自然科学史中寻找案例作论证。但当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仍然像在两条道上跑车,虽同向,但交叉、融合不多。 中央领导明察国情民意,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要中国化,现代化,不断吸收当代自然科学成......阅读全文

科普:让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

   科学普及是科学知识向大众的传播,是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是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渗透。与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其分化、突进、综合、重构的速度较快,而社会科学一旦形成体系则趋于稳定。但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可促使社会科学发生变革,与时俱进。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总趋势上互相推进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是现实所需

8月18日,第二十届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在怀柔科学城举办。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牛青山在论坛上指出,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既是发展趋势、创新路径,也是现实需要。无论是创新发展、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社会治理、文化教育等问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普及成就综述

  当中国科技正经历从“跟踪模仿”到“原始创新”的嬗变之时,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是体制机制改革,更是科学精神与文化的塑造。  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也意味着要以全球视野、新时代的特征,对科学精神与方法进行准确理解与重新诠释。  唯有一流的科普工作,才会形成一流的科技软实

加强科学普及-服务创新发展

  ■ 在科学普及中,“公众”包括各方面社会群体,除科研机构和部门外,政府和企业中的决策及管理者、媒体工作者、量大面广的创业者、作为科技最终用户的消费者等都在其中,任何一个群体的科学素质相对落后,都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  ■ 科学形成于认知和利用自然界的长期实践。它是系统化的知识,也是掌握

湖北成立全国首家科学普及研究会

  日前,全国首家科学普及研究会——武汉科学普及研究会在汉成立。科普工作将逐步纳入科技工作者的考评体系和研究所的科研产出评价体系。   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到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从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到网络盛传“吃碘盐可预防核辐射”,近年来,此类谣言层出不穷,接二连三的

《自然》:制定气候政策切莫忽视社会科学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在变得与气候政策不再相关。《自然》杂志日前撰文指出,为了谋求一致性和避免争论,该组织正在遭遇“路灯效应”:更多关注“明亮”的气候科学。但对问题的洞察往往来自暗处,远离那些自然科学能单独阐释清楚的地方。  IPCC最新报告墨迹刚干,科学家和各国政府就开始计划

潘复生:科技创新链的“根”是科学普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4日在北京谈及科技创新时称,中国增强创新能力需重视基础研究,而推动科技创新链的根基是科学普及。  潘复生认为,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核心技术的突破来源于原始创新。只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下扎实基础,突破核心技术才有可能。  潘复生举例称,大多数材料

科幻电影中的科学普及与科教融合

直播时间:2023年9月28日(周四)18:0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4950521554534822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科学网微博 科学网视

加强科学普及-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厚植土壤

  2022年暑假,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打造的《科学公开课》在全网播出。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每次播出的公开课观看量都超过200万人次。  这让物理所科普工作负责人成蒙感到欣慰。  2014年,成蒙受命创办物理所微信公众号,当时只有他独自运营,辛苦制作的“

林群院士:科学普及是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普及是与科学发展相伴随的。近年来,科学普及、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科学家在科学普及中无疑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但科学家怎样处理科研与科普的关系、科普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科普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没有布鲁诺、伽利略的宣扬传播,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便难以掀起

加强科学普及-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厚植土壤

  2022年暑假,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打造的《科学公开课》在全网播出。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每次播出的公开课观看量都超过200万人次。  这让物理所科普工作负责人成蒙感到欣慰。  2014年,成蒙受命创办物理所微信公众号,当时只有他独自运营,辛苦制作的“

刘嘉麒:科学性是科学普及的灵魂

  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存在科学,无时无地不需要科普。从近年来各类优秀科普作品奖的参评作品中可以看出,我国科普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数量稳步增长,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动人,水平日趋提高,原创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凝聚了每一位科普人的心血,值得每一位科普人自豪

徐星:培养人才,完善科学类博物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徐星,一直持续关注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今年,徐星将调研重点放在了完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体系上。自然科学博物馆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全国两会前夕,徐星从北京南下广州,来到国内首个开设在大型购物中心的民营自然科学博物馆走访调研。全国政协委员 徐星:公众的反应

美社会科学家抗议政府拨款法案

参议院Tom Coburn的修正案对政治学研究进行了限制。图片来源:REX   在美国,保守派政治家质疑社会科学研究的情况并不罕见。共和党人热衷于宣称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可以收获更多的回报。今年,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受到了强烈的打击,这些政治家将批评变成了有形的限制。   “这次不同的是,他们成功

打破专业壁垒:中外高校畅议计算社会科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74.shtm

人文社会科学应尽快加入论文预印本平台

卢晓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沈欣怡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据《中国科学报》4月9日报道,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资助机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要求受资助研究人员自2025年起,将研究成果以预印本形式先行公布。该要求使得“预印本”再次成为科研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要概念。预印本是研究者在未经正

邵薇:科学普及不到位造成食品安全恐慌

  "中国的食品安全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上是进步的,但为什么现在很多老百姓还很质疑,我觉得是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一种恐慌,或者说是科学普及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恐慌。"3月8日,在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承办的"两会议食厅--2014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食品安全

让科普这只“翅膀”硬起来—一论加强科学普及

  科学只有被大众掌握,才能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学普及,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推进创新的重大任务。  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在漫长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

刘伟委员: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创建“双一流”

  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刘伟认为,“双一流”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在于科学规划,而科学规划的难点是如何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来确定重点。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左)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郭小天摄

北大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厉以宁逝世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

教育部发布,社会科学司2022年工作要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2年3月7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教育部社科司工作的总体要求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揭晓

  7月5日,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在台北市立图书馆总馆揭晓。由本报推荐的作品《黎曼猜想漫谈》获创作类作品金签奖,翻译类作品金签奖颁给了台湾翻译家蔡承志的《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  作为海峡两岸最重要的科学普及奖项,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由吴大猷学术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学报社、台湾中国时报开卷

科学要流行必须用好“互联网+”——五论加强科学普及

  历史行进到今天,越是影响广泛的社会教育活动,越是需要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功能。  我国科普面向13亿多群众,是当代中国规模最为宏大的社会教育活动之一,也是当代世界涉及人口最多的科学传播和普及活动。用好“互联网+”,才能让科学在更短时间内、更广范围内真正流行起来。  有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互联网日益成

报名啦!第12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申报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044.shtm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在外骨骼的助力下,截瘫患者林寒从轮椅上站立起来,并开始慢慢走动……《机智过人》的舞台上曾出现这暖心的一幕。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机智过人》第二季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档原创大型科技挑战节目将从8月11日20点起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图片源自网络  《机智过人》第二季以“中国

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副司长李勇被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18.shtm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学技术部纪检监察组、山东省纪委监委消息: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副司长李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学技术部纪检监

第六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评选结果公布

创作类金签奖:  《电的旅程——探索人类驾驭电子的历史过程》  张大凯著  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创作类银签奖:  《天涯芳草》  刘华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类金签奖:  《信息:一段历史、一个理论、一股洪流》  James Gleick著,赖盈满译  卫城出版翻译类银签奖:  《希望——拯

求贤若渴!地方强校选聘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原文地址:https://www.cingta.com/detail/22723

谢伏瞻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谢伏瞻(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 据社科院官网,河南省委原书记谢伏瞻已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据人民网河南频道21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王国生同志任河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青海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谢伏瞻同志不再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

中国科学报社代表赴台参加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颁奖典礼

  7月8日,第六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中国科学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陈鹏、编委黄安文、记者李芸等获邀出席该典礼。   作为海峡两岸最重要的科学普及奖项,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由吴大猷学术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学报社和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周报协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在两岸三地出版的科普著作中,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