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张宏福:从秦岭山中走出的地质学家

张宏福 “我是秦岭大山深处山阳县漫川关人,多年来一直研究地球岩石圈地幔的形成和演化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张宏福开门见山地介绍道,“一个离不开大山石头的地质人。” 1977年,中断了10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当时还是一个农家少年的张宏福第一次离开漫川关这个秦尾楚头的水旱码头小镇,来到70公里外的县城。 40年之后,通过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不断探索,这位“农家少年”已经成为了我国地幔地球化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赶上了好时代” 1981年高考结束后,张宏福接到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的入学通知书。在当地人的眼中,地质队员堪称“高收入人群”,也是神秘的有文化的“探宝”人。至于要在地质学系学什么,当时的张宏福完全不知道。 本科毕业后,张宏福考入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在地质学系任教的6年时间里,他每年跟随着老教师们出野外,漫山遍野地拉地层剖面、找石油。这一段经历为他打......阅读全文

平凉牛奶中毒事件调查:"监管风暴"下的奶业盲区

  从农村来甘肃省平凉市打工的余宏福夫妇租住在新民北路,两口子给1岁半的女儿余小梅订购每天一斤散装牛奶。4月7日早晨,喝完牛奶后的小梅脸青嘴紫,口吐白沫,送往医院时已气绝身亡。   余宏福的妻子紧紧抱着女儿的遗体不肯放手,此情此景,使在场的人们无不潸然泪下……&

《时代》杂志评出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今年6月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也入选这一榜单,位列第7位。 以下为《时代》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1. 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 干细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蛟龙”承载国人探海梦想

  “我等了10多年,终于能坐着中国人自己的潜水器下潜了。在潜水器里说着中国话,看中国字,感觉很好。”时隔一年多,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仍难忘怀“圆了多年一个梦”的激动。  2013年6月18日,52岁的周怀阳成为第一位搭乘“蛟龙”号下潜的“乘客”,在即将开展的“蛟龙”号2014—20

哈尔滨古人类头骨化石发现始末

  近日,河北地质大学举行2018年重大科学发现信息交流会,发布该校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季强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大新发现——在中国东北发现似海德堡人古人类头颅化石。河北地质大学校长王凤鸣表示,这一发现很可能刷新我们对人类起源和演进历史的已有认知。  目前,该发现已在《地质学刊》2018年第3期上刊登

赵国春: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是有国家的

   “此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感到一方面是对自己学习、研究地质学成果的认可,另一方感到是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以此为契机要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主要培养人才并把他们推向国际舞台。”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西北大学赵国春教授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由衷说,“我要尽全力为西北大学做好工作

环境污染堪忧 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遇开采困局

  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地区,号称“世界最后一片净土”。为发展经济,格陵兰岛准备发掘蕴藏于此的丰富资源,当地人却纠结万分:开采,怕破坏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不开采,怕就业难、人口流失……   资源丰富日子难过   纳萨克镇位于格陵兰岛南端,背靠青山,两条峡湾在此交汇,一座座色彩艳丽的房子仿

科教融合3.0:盘活资源,全面发力

   高翔于2007年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年博士毕业。他笑称:“我在校读书的这5年,是科教融合发展的一段平稳期。”就在他毕业那年,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国科大完成了从研究生院到大学的跨越。  在此期间,一批科教融合学院成立,中科院的相关研究

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到会致辞

  黄河之滨,巍巍兰大;百十求索,弦歌不辍。9月17日上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启动暨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在城关校区西区体育馆举行。各级领导,国内外高校代表,海内外校友代表,企业和单位的代表,捐赠单位代表,国内中学代表,长期关心支持兰州大学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代表及学校老

人类祖先可能很早“走出非洲”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最近报告说,他们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了一批脚印化石,可能属于570万年前的一种原始人类,这可能表明人类祖先很早就已“走出非洲”。  这个由波兰、瑞典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在英国《地质学家协会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的脚印化石出土于克里特岛西部,沉积物和微体化石

科学家聚焦西亚马逊物种大爆发之谜

   Catherine Rigsby的膝盖陷入泥沼里,她沿着秘鲁亚马逊森林中一条较浅的溪流费劲地向前挪动着。她沉着地甩掉淤泥,抓起岸边的一根树枝当作手杖。蜜蜂在她的头顶嗡嗡地响着,金刚鹦鹉在密林中发出尖利的叫声,这位沉积学家小心翼翼地继续寻找着她在这片雨林中的探索目标:裸露的岩石。这个地方位于马努

真实的科学家:他们,就是这么有“范儿”

   长久以来,公众头脑中的科学家被“定格”于这样的形象: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埋首于瓶瓶罐罐或各种奇怪的仪器之间,他们常常不苟言笑,过分严肃。总之,世人眼中的科学家大都聪明过顶,但过着单调、枯燥而寂寞的生活,似乎终其一生也不会被人理解。  另一方面,如此这般概念化、模式化的想象为科学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矿业发展机遇

  2015年,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为仍处颓势的全球矿业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一带一路”战略会给全球矿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不出所料地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很多专家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向纵深推进,必将进一步拓展沿线各国矿业合作的空间,将各国在资源、

亚洲地貌与构造系列图著出版

  毫无疑问,如今的人们正享受着现代科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更高效地获取、更恰当地应用,使之成为指导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仍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即将步入“十二五”阶段,有关海量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的问题再次成为科技界的关注对象。  在地球科学研究的诸多

蒲慕明饶毅汪品先等议:中国科研缘何难有重大创新?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在科研开发上的总投入以每年大约20%的速度递增。这样大力度的经费支持的确带来了显著成果:2011年,英国皇家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从2004~2008年,来自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占全球的10%,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然而,2012年,由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合作的一项研究认为

中青报:院士助阵能否挽救科普颓势

  8月13日下午,已经举办了31期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第一次走出了北京,来到上海,在锦江小礼堂举行了第32期活动,主题是“科学家与科普创作”。   与以往的活动只邀请两三位科学家谈一个专题不同的是,这次活动一下子邀请了10位院士,而他们也大多是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各分册的主编,“这么多

张光斗:一生水利情

  6月21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开拓者之一、“两院”院士张光斗逝世,一位101岁的世纪老人永远告别了他的水利人生,驾鹤西行。  得知这位“水利泰斗”的离世,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感到非常惋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卢耀如评价道:“张光斗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水利科学家,对我国水利事

《自然》特写:汶川地震暴露中外科学家的认知缺陷

  龙门山有着河谷切割出来的世界上最陡峭的山坡,非常容易由地震引发巨大的滑坡。   龙门山断裂带穿过白鹿镇一学校的院子,造成这道高2米的混凝土隆起的断层,就是5·12大地震的元凶。     这些地壳上的裂纹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大家。中外科学家都曾将它们绘制在地图上,却没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美国佛罗里达沙滩半米深处发现墨西哥湾漏油

  北京时间7月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后泄漏的原油已经冲上沿岸海滩,虽然美国当局对受污染的海滩加紧清理,但由于有毒原油已经渗入沙滩下面,专家认为这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构成长期威胁。1.受污染的彭萨科拉沙滩&nbs

页岩气难解欧洲能源之困

波兰水力压裂尝试并未形成商业化天然气井。 在大型油泵发出的背景噪声中,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穿着一套蓝色连体工装裤,到现场推广一种有争议的钻探技术——水力压裂技术。在2014年访问东英格兰潜在钻探点时,卡梅伦列举了英国开采页岩气可带来的宝贵天然气利润。“我们将全力进行页岩

李四光等著名地质学家雕像在本溪揭幕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地质学家赵亚曾、李四光、盛金章三位院士的雕像10月5日在本溪揭幕。 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蒙古国的四位科学院院士及本溪当地领导共同为三位地质学家的雕像剪彩及揭幕,来自15个国家的近百名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学家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李四光等三位地质学家的雕像用汉白

俄罗斯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于矿藏研究的人工神经网络

   俄罗斯联邦科研机构管理署发布消息称,俄科院科拉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绘制出复杂矿床的分布。这一研究成功发表在著名的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在地质绘图时,多多少少会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地质学家按照一定的网络(例如,每隔50米)选择岩石的样本,并根据自己的美感,将其

俄罗斯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于矿藏研究的人工神经网络

  俄罗斯联邦科研机构管理署发布消息称,俄科院科拉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绘制出复杂矿床的分布。这一研究成功发表在著名的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在地质绘图时,多多少少会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地质学家按照一定的网络(例如,每隔50米)选择岩石的样本,并根据自己的美

科学家预测本世纪中叶全球铜产量峰值或将到来

  新模型显示,在未来数十年内,铜等重要金属的生产将达到顶峰,随后将逐渐下降。 矿工不得不开采百万吨低品级铜矿石。   如果说电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那铜金属就充当了血管。从发电厂到精密电子设备,铜始终处于配电系统的核心位置。一辆小型汽车装有大约20公斤铜,遍及从发动机到散热器的各个角落;混合动力汽

研究称地球中心似有结晶 致地震波传播南北向快于东西向

地球固体内核的铁合金似乎有结晶现象,而且其结晶的方式使得能量沿南北方向的传递比东西方向更加容易。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地质学家开始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地震波沿南北方向传播的速度要比东西方向快大约3%,但其中的原因却一直不为人知。而现在,这一现象的谜底很可能已被揭开。  由

赵文津:大庆油田发现真相 中国独创理论不容抹杀

  编者按:  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让中国石油工业彻底甩掉了“贫油论”的帽子,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贡献巨大。然而,在这一重大科学发现面前,中国地质学界享有尊崇地位的李四光、黄汲清和谢家荣三位大家,到底谁的贡献更大,多年来争议不止。如今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大庆油田并非中国人

刚刚!地质学家黄润秋任生态环境部部长

  据新华社4月29日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9日上午经表决,决定任命黄润秋为生态环境部部长。  学者出身的黄润秋是我国知名地质学家。他在1993年任博导时刚满30岁,是我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黄润秋资料图  2006年1月9日,他领导的科研团队所完成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年终纪念:2018年,这些两院院士逝世

  大师远去,荣光犹存。  2018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们已送别了31名两院院士——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这份重温起来令人悲伤的名单包括:袁承业、孙枢、郝柏林、李天、林尊琪、宋玉泉、周尧和、刘光

地层古生物学大腕儿殷鸿福院士:咬定青山不放松

  说起殷鸿福,当今中国地层古生物学界无人不晓。这样一个“大腕儿”,却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这是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初次见到殷鸿福院士时的印象。他的穿着很“简约”:一件深灰色的棉布外套,一条普通的黑色西裤,一双不常见的黑面儿白底儿的“千层底儿”鞋子。记者从他的弟子谢树成那里了解到,这是殷

船体残骸揭示水下泥石流之谜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弗吉尼亚”号油轮在美国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河口处抛锚,并且等待着将货物卸到附近的新奥尔良。不过,它并没有成功。3颗来自德国U-507潜艇的鱼雷导致这艘船只被大火吞没并且沉到海里。27名船员遇难。  过去近60年间,“弗吉尼亚”号一直被被遗忘在海底。空荡荡的甲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