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孢粉化石:显微镜下讲故事

“自从4亿年前植物登陆陆地以来,我们的天空可以很多天不下雨,但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下孢粉雨。这些化石一定以某种方式记录了它们所经历的一切,只是我们现在还缺少解读这些信息的手段,相信通过孢粉学家未来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孢粉学以后会大有可为。”显微镜下的孢粉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两种植物生殖配子体的简称。其中,孢子是孢子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花粉则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将孢子与花粉研究合二为一的孢粉学,是研究这两者以及带有机质壁的微体化石(孢型化石)的一个学术分支,属于地质学和植物学的一个交叉领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锋就是研究孢粉学的学者之一。1月,刘锋与同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舒、卢礼昌和朱怀诚共同编撰的《中国晚古生代孢粉化石》专著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收集了1960~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及孢粉属种,共295属,2288种,是对我国晚古生代(包括少量晚志留世)......阅读全文

刘锋-孢粉化石:显微镜下讲故事

  “自从4亿年前植物登陆陆地以来,我们的天空可以很多天不下雨,但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下孢粉雨。这些化石一定以某种方式记录了它们所经历的一切,只是我们现在还缺少解读这些信息的手段,相信通过孢粉学家未来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孢粉学以后会大有可为。”显微镜下的孢粉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两种植物生殖配子体的简称。其

孢粉证据揭示江南从荒漠到森林的演变过程

  江南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纵观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然而,奇妙的是,进入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世界却仿佛变了一番模样,不仅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成为了降水丰沛、林木葱郁的湿润季风区,成为了全球副热带沙漠

孢粉证据揭示江南从荒漠到森林的演变过程

江南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纵观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然而,奇妙的是,进入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世界却仿佛变了一番模样,不仅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成为了降水丰沛、林木葱郁的湿润季风区,成为了全球副热带沙

孢粉研究揭示中国南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植被变化

  地球气候自末次盛冰期约2万年前开始逐步回暖,适宜的气候条件促成了全新世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先民从早期采集与渔猎为主的游弋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到以农耕文明定居生产生活方式。这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当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联,对当今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南方植被自末次盛冰期以来曾发生过重

华南植物园首次发现专性传粉昆虫能分解孢粉素

  孢粉素(sporonpollenin)是孢子和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脂肪酸及碳水化合物构成,但是其准确的结构仍然不清楚。孢粉素的性质坚固,能抗化学及生物分解,同时也不溶于无机和有机溶剂。孢粉素的这种特性是孢粉化石能保存上百万年的主要原因。虽然许多昆虫取食花粉表面的脂类或通过花

热带红树林孢粉学与古生态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华莱士在他的热带考察旅行记中,曾经形象地把红树林描述为是海陆之间极其显要的“居民”,在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线,红树林构成了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连接海陆过渡带(潮间带)的特有生物群系,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潮间带的红树林也是底栖软体动物、有孔虫、

广州地化所在孢粉素吸附多环芳烃(菲)机制方面取进展

  虽然生态环境中花粉和孢子的数量相当丰富,无处不在,然而它们在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等过程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花粉粒是产生雄配子(精子细胞)的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孢子是非开花植物(例如蕨类和苔藓)、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单细胞繁殖体。花粉和孢粉在水、土、气、生物圈中无处不在,并可通过风媒传粉的

第八届欧洲古植物与孢粉学大会在匈牙利召开

  7月6日至10日,“第八届欧洲古植物与孢粉学大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王伟铭研究员等七名科研人员参加该会。  会议期间,王军等人分别以“石炭纪最晚期欧美植物群与安加拉植物群对华夏植物群入侵的确认

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吴家坪期孢粉地层学研究获进展

  石炭—二叠纪非海相地层在华北克拉通分布广泛,主要是以本溪组-孙家沟组之间的沉积序列为代表。长期以来,对于该段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靠地层中保存的少量动物化石以及大植物化石。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孢粉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华北晚古生代非海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了较大发展。至今已积累了不少孢粉研

少孢节丛孢小RNA研究揭示真菌“变身”重要助力

  在生物界中,真菌作为真核生物,自成一门。真菌能够引起植物多种病害,给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真菌还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真菌引起的病害难以防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真菌感染的机制尚不明确;同时,真菌和感染的宿主同为真核生物,为防治增加了难度。真菌通常营多种生活方式,以此适应各种各样的

尖孢镰刀菌防治

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可引起瓜类、茄科、香蕉、棉、豆科及花卉等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尖孢镰刀菌属半知菌类(Imperfecti fungi)、从梗孢目(Monil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

中瑞科学家在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西藏南部三叠系孢子、花粉及疑源类化石(图版比例尺均为20 μm)。南古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4月2日电 (杨颜慈)4月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彭俊刚博士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ViviVajda教授、SamM.Slater博士合作,在青藏高原南部三叠系最具代表性的土隆地区开展

关于噻孢霉素的简介

  头孢噻吩(cephalothin)别名噻孢霉素钠;先锋霉素Ⅰ;头孢菌素Ⅰ号;头孢霉素Ⅰ号;头孢噻吩钠;噻吩头孢霉素;噻孢霉素;Cefatothin Sodium;Cephalothin Sodium,为白色晶体粉末,分子式:C16H16N2O6S2,分子量:396.43800,熔点:160-16

粗糙链孢霉的杂交

实验概要通过对链孢霉杂交所产生的子囊孢子的观察,了解分离和交换现象,并进行统计,计算交换值。实验原理粗糙链孢霉(Neurospore crassa )属于真菌类,子囊菌纲,球壳目,脉孢菌属,又称为红色面包霉。     粗糙面包霉的营养体是由单倍性(n=7)的多核菌丝组成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皮肤链隔孢病的概述

  皮肤链隔孢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肺、皮肤、骨骼等的真菌感染。又称北美芽生菌病。其他地区也有报告。常从呼吸道传入,吸入孢子可发生感染。通常是肺部和皮肤感染两种类型。少数可通过血行播散至全身致死。临床分4型。①原发性肺芽生菌病。可引起肺泡炎,有干咳、胸痛、低热、呼吸障碍等。多数自愈,少数转为播散。②

噻孢霉素的用法用量介绍

  1.(1)肌内注射:每次0.5~1g,每6小时1次;严重感染者,每天剂量可增加至6~8g;每天最高剂量不能超过12g;(2)静脉给药:剂量同肌内注射;(3)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减退患者须调整减量,①肌酐清除率为每分钟80ml者。每6小时给予2g;②肌酐清除率为每分钟50ml者,每6小时给予1

马尾杉孢子的形态特征观察

粗糙马尾杉为石杉科马尾杉属拟石杉组植物,又名杉叶石杉,是我国马尾杉属体型最大的种。民间主要用于治疗脑瘫,与同科植物蛇足石杉的药用功能相近,推测其可能与蛇足石杉有相同的有效成分石杉碱甲。为寻找蛇足石杉的替代植物,扩大石杉碱甲的药源来源,有必要对粗糙马尾杉展开相关研究。孢子形态对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及有

皮肤链隔孢病的病理生理

  皮损处病理检查,可见3~15μm直径的棕色、阔的分隔菌丝,位于角质层中或扩展至棘细胞层,还可进入真皮,10~15μm直径大小的圆形孢子散见于真皮炎症浸润中或位于巨细胞中,菌丝及孢子均可被PAS染成红色。

关于环孢霉素A的用法用量介绍

  口服:剂量依病人情况而定,一般器官移植前的首次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4~17.5mg,于术前4~12小时1次口服,按此剂量维持到术后1~2周,然后根据肌酐和山地明血药浓度,每周减少5%,直到维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5~10mg止。同时给激素辅助治疗。口服液在服用前一定要用所附的吸管,以牛奶、巧克力或

简述噻孢霉素的相互作用

  1.与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霉霉素、妥布霉素)联用时对肠杆菌属细菌和假单胞菌的某些感染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  2.与克拉维酸合用可增强头孢噻吩对某些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之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  3.在体外与利福平或万古霉素合用可增强对耐甲氧西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4.与丙磺舒

简述噻孢霉素的药理作用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头孢噻啶强,对革兰阳性菌包括对青霉素敏感和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外)的抗菌作用强于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  2.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不及第二代,更不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对革兰

关于噻孢霉素的用药禁忌介绍

  1、孕妇用药  孕妇用药需有确切适应证。本品可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应用时虽尚无发生问题的报告,但应用本品时宜暂停哺乳。  2、老年用药  根据肾功能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  3、妊娠分级  FDA妊娠分级:B  4、哺乳期分级  头孢噻吩钠: 头孢噻吩 L2,半衰期30-50min 观察如腹

关于暗色丝孢霉病的基本介绍

  暗色丝孢霉病是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或系统性感染,多见于热带。临床表现为浅溃疡、淤斑、褐黑色斑或疣状增生,自觉微痒或轻度胀痛,有的可无自觉症状。靠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由暗色真菌引起,该菌在植物和土壤中存在,可能经皮肤破损处植入或吸入真菌孢子而感染,为外源性和条件致病性感染

治疗暗色丝孢霉病的相关介绍

  1.局部治疗  对于局限性皮肤、皮下的损害以及角膜炎和鼻窦炎宜手术切除,但要完整,避免再次植入菌体。此外,也可以应用局部加热疗法。  掌黑斑外用抗真菌药常可见效,角质溶解剂(如10%硫磺霜、6%水杨酸、12%苯甲酸软膏或酊剂)也可应用。黑毛结节病常用治疗方法为将毛发剃光或每天清洗毛发,用手刮去结

脑孢原虫病的病原形态

  兔脑孢原虫的成熟孢子呈卵圆形,很小,大小约1.5μm×2.5μm,内含清晰可见的极管或极丝,向外突出,该结构是微孢子虫区别于其它所有原虫的特征。极管是用来协助含微孢子虫细胞核的孢子原浆进入宿主的细胞内。成熟孢子内还有一个晚期空泡。孢子囊壁分三层:外层为糖蛋白衣壳;中层为几丁质;内层是胞浆膜。

使用环孢霉素A的注意事项

  1、肾毒性:肾小球血栓、肾小管受阻、蛋白尿、管型尿。  2、肝毒性: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转氨酶升高。  3、神经系统:运动性脊髓综合征,小脑样综合征及精神紊乱、震颤、感觉异常等。  4、胃肠道:厌食、恶心、呕吐。  5、用于骨髓移植虽无禁忌证,但有不良反应。  6、有高血压、多毛症。静

关于鼻窦暗色丝孢霉病的简介

  暗色丝孢霉病是指由多种条件致病性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和深部组织感染。这种真菌不同于皮肤着色真菌病的病原菌,这些真菌的特征性表现为在组织中形成有隔菌丝相,培养物中或多数病例组织中生长的真菌细胞壁中有色素形成。  此类病原真菌的共同特点是:培养物中或多数病例的组织中生长的真菌细胞壁中有色素形成

简述噻孢霉素的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粉末  密度:1.56 g/cm3  熔点:160-161ºC [1]  沸点:757.2ºC at 760 mmHg  闪点:411.8ºC  折射率:1.675  水溶解性:158 MG/L  储存条件:库房低温通风干燥  蒸汽压:4.25E-24mmHg at 25°C

关于环孢霉素A的作用机制介绍

  环孢菌素A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环孢菌素A与亲环孢素形成复合物再与依赖钙/钙结合蛋白的钙调磷酸酶作用,抑制NF-AT的去磷酸化使其不能进入核内,从而抑制IL-2的产生,T淋巴细胞的生成受抑制。  环孢菌素A结构的1、2、3、10、11位氨基酸是环孢素A与CyP的结合区,3-9位氨基酸是与CaN作用

简述环孢霉素A的研究发展介绍

  环孢菌素A是一种从丝状真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肽。该药发现于1969 年, 1976年瑞士Sandoz公司首次报道了由半知菌属多孔木霉(后更名为雪白白僵菌和光泽柱孢菌)产生的环孢菌素 A。此后各国的科学家又陆续报道了由13种其他产生菌,如茄病镰刀菌和侵菅新赤壳菌等产生环孢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