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粉证据揭示江南从荒漠到森林的演变过程

江南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纵观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然而,奇妙的是,进入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世界却仿佛变了一番模样,不仅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成为了降水丰沛、林木葱郁的湿润季风区,成为了全球副热带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江南的湿润与富足得益于季风气候,它为江南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季风的建立标志着江南地区新生代环境的重大转变。那么,江南地区现代季风气候的基本格局是何时形成的?东亚季风建立前,江南地区是否也为荒漠植被景观?何时从荒漠变为季风气候?驱动机制又是什么?这些科学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清江盆地位于江西省中部(28°N),是一个内陆断陷盆地,盆地内晚白垩至古近纪地层发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岩盐产地(图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环境团队谢宇龙博士等发现,清江盆地早......阅读全文

孢粉证据揭示江南从荒漠到森林的演变过程

  江南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纵观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然而,奇妙的是,进入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世界却仿佛变了一番模样,不仅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成为了降水丰沛、林木葱郁的湿润季风区,成为了全球副热带沙漠

孢粉证据揭示江南从荒漠到森林的演变过程

江南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纵观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然而,奇妙的是,进入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世界却仿佛变了一番模样,不仅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成为了降水丰沛、林木葱郁的湿润季风区,成为了全球副热带沙

研究重建过去300年以来喀斯特区森林演变过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历史人类扰动及森林演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4月5日发表在Earth’s Future上。大规模生态保护与修复下,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已成全球“变绿”热点区之一,但可溶性碳酸盐岩脆弱地质背景制约“变绿

西南喀斯特地区历史人类扰动及森林演变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历史人类扰动及森林演变方面取得进展。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Maize Cultivation Three Hundred Years Ago Triggered Severe Rocky Desertific

刘锋-孢粉化石:显微镜下讲故事

  “自从4亿年前植物登陆陆地以来,我们的天空可以很多天不下雨,但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下孢粉雨。这些化石一定以某种方式记录了它们所经历的一切,只是我们现在还缺少解读这些信息的手段,相信通过孢粉学家未来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孢粉学以后会大有可为。”显微镜下的孢粉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两种植物生殖配子体的简称。其

亚洲中部干旱区植被对全新世气候响应如何?

 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呈现早全新世干旱、中晚全新世相对湿润的变化特征,存在显著不同于季风区的气候变化“西风模态”。但最新研究发现,亚洲中部干旱区不同海拔区的森林动态特征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考虑到植被对气候变化可能存在非线性响应,对亚洲中部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进行检验很有必要。  中国科学

孢粉研究揭示中国南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植被变化

  地球气候自末次盛冰期约2万年前开始逐步回暖,适宜的气候条件促成了全新世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先民从早期采集与渔猎为主的游弋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到以农耕文明定居生产生活方式。这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当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联,对当今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南方植被自末次盛冰期以来曾发生过重

华南植物园首次发现专性传粉昆虫能分解孢粉素

  孢粉素(sporonpollenin)是孢子和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脂肪酸及碳水化合物构成,但是其准确的结构仍然不清楚。孢粉素的性质坚固,能抗化学及生物分解,同时也不溶于无机和有机溶剂。孢粉素的这种特性是孢粉化石能保存上百万年的主要原因。虽然许多昆虫取食花粉表面的脂类或通过花

秦汉以来人类活动显著降低我国东部植物多样性

  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被认为是重建古植被景观的一把“钥匙”。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研究员曹现勇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田芳等合作者,通过我国现代间冰期,即距今11500年以来的全新世的地层孢粉记录发现,距今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我国东部植被已发生大规模的扰

热带红树林孢粉学与古生态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华莱士在他的热带考察旅行记中,曾经形象地把红树林描述为是海陆之间极其显要的“居民”,在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线,红树林构成了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连接海陆过渡带(潮间带)的特有生物群系,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潮间带的红树林也是底栖软体动物、有孔虫、

广州地化所在孢粉素吸附多环芳烃(菲)机制方面取进展

  虽然生态环境中花粉和孢子的数量相当丰富,无处不在,然而它们在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等过程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花粉粒是产生雄配子(精子细胞)的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孢子是非开花植物(例如蕨类和苔藓)、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单细胞繁殖体。花粉和孢粉在水、土、气、生物圈中无处不在,并可通过风媒传粉的

第八届欧洲古植物与孢粉学大会在匈牙利召开

  7月6日至10日,“第八届欧洲古植物与孢粉学大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王伟铭研究员等七名科研人员参加该会。  会议期间,王军等人分别以“石炭纪最晚期欧美植物群与安加拉植物群对华夏植物群入侵的确认

生物新方法重建青藏高原东北部快速隆升历史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方小敏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多位成员,联合中科院西北院苗运法研究员等国内外多位学者协同攻关,利用3088个现代表层孢粉样品数据库,从生物指标角度,建立了反演古海拔高度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孢粉研究中,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古海拔演化历史,揭示该地区主要在距今约1

国家林业局:林业承担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大职责

        今日上午,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主任、局新闻发言人程红做客人民网,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程红指出,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职责。 程红表示, 第一,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内在的密切关系,林业应该说是生态文明建

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并利用热带森林环境?

  海南双池玛珥湖处于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区,可以很好地响应于热带辐合带(ITCZ)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的变化。目前,对于中国南部热带雨林如何响应于气候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并利用热带森林环境以及中国南部的农业和栽培历史尚无清晰解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孢粉与热带气候变化实验室

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吴家坪期孢粉地层学研究获进展

  石炭—二叠纪非海相地层在华北克拉通分布广泛,主要是以本溪组-孙家沟组之间的沉积序列为代表。长期以来,对于该段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靠地层中保存的少量动物化石以及大植物化石。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孢粉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华北晚古生代非海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了较大发展。至今已积累了不少孢粉研

少孢节丛孢小RNA研究揭示真菌“变身”重要助力

  在生物界中,真菌作为真核生物,自成一门。真菌能够引起植物多种病害,给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真菌还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真菌引起的病害难以防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真菌感染的机制尚不明确;同时,真菌和感染的宿主同为真核生物,为防治增加了难度。真菌通常营多种生活方式,以此适应各种各样的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后续影响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aleocene Eocene Thermal Maximum,简称PETM)发生在距今约56 Ma前,是早新生代的一次极端碳循环扰动和全球快速变暖事件,主要表现为快速大幅度的碳同位素负漂(-2‰~-7‰)、大气CO2浓度的快速升高和全球快速增温(5~8℃),同时伴有水

我国学者阐述板块运动对陆生植物演化的驱动作用

  印度板块从冈瓦纳裂离并向北漂移、碰撞拼贴至欧亚大陆之上是地球晚中生代演化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现代欧亚大陆地质、地貌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关于这一板块漂移的证据过去多源自古地磁,古生物化石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建国研究员团队根据陆生植物易受海洋地理隔离

尖孢镰刀菌防治

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可引起瓜类、茄科、香蕉、棉、豆科及花卉等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尖孢镰刀菌属半知菌类(Imperfecti fungi)、从梗孢目(Monil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

生态气象观测有哪些特性?

  生态气象观测选择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特点有密切联系,并能反映生态系统演替和发展,简易可行、便于长期坚持的大气、生物、土壤、水环境和灾害等项目,生态气象观测主要以遥感监测为主,地面观测为辅。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观测仪器有涡度相关通量塔、光合测定仪、土壤盐分、pH测定仪、土壤蒸渗仪、水位仪等。利用涡

新疆生地所土壤剖面有机/无机碳储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态站李彦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825102)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31)的支持下,针对全球土壤碳储量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时常忽略土壤无机碳库这一问题,以降水梯度变化为主线,景观类型

第九届国际古植物学会议在日本召开

  8月23日至8月30日,第九届国际孢粉学大会暨第十三届国际古植物学会议(IPC XIII / IOPC IX 2012)在日本东京的中央大学(Chuo Universtiy)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的514位参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瑞科学家在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西藏南部三叠系孢子、花粉及疑源类化石(图版比例尺均为20 μm)。南古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4月2日电 (杨颜慈)4月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彭俊刚博士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ViviVajda教授、SamM.Slater博士合作,在青藏高原南部三叠系最具代表性的土隆地区开展

海洋荒漠化警钟敲响

这些天正是东海区渔民们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结束3个月的休渔之后,数十万渔民迎来了一年中最佳的捕鱼时节,一船船鱼虾蟹贝络绎不绝地驶进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的水产交易市场。然而,市场的繁荣依然难掩东海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萎缩的现状。 滥捕、排污、围垦—— 海洋生态“三宗罪” 6月至9月的禁渔

荒漠扩张,缘何难以止步

  近期卫星影像显示,横贯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的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已经通过细长的通道实现了“握手”。业内人士担忧,如果三大沙漠“全面会师”,前景无法想象。  据统计,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曾分别以每年约10米、20米、25米的速度扩张。近年来,三大

破骨细胞的演变

  破骨细胞由多核巨细胞(multi nuclear giant cell,MNGC)组成,直径100μm,含有2~50个紧密堆积的核,主要分布在骨质表面、骨内血管通道周围。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胞浆嗜碱性但随着细胞的老化,渐变为嗜酸性。  破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18年7

盐度的定义和演变

  克纽森盐度公式  在20世纪初,克纽森(Knudsen)等人建立了盐度定义,当时的盐度定义是指在 1000g海水中,当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溴和碘以氯代替,所有的有机物质全部氧化之后所含固体物质的总数。其测量方法是取一定量的海水,加盐酸和氯水,蒸发至干,然后在380℃和480℃的恒温下干燥48h

关于噻孢霉素的简介

  头孢噻吩(cephalothin)别名噻孢霉素钠;先锋霉素Ⅰ;头孢菌素Ⅰ号;头孢霉素Ⅰ号;头孢噻吩钠;噻吩头孢霉素;噻孢霉素;Cefatothin Sodium;Cephalothin Sodium,为白色晶体粉末,分子式:C16H16N2O6S2,分子量:396.43800,熔点:160-16

粗糙链孢霉的杂交

实验概要通过对链孢霉杂交所产生的子囊孢子的观察,了解分离和交换现象,并进行统计,计算交换值。实验原理粗糙链孢霉(Neurospore crassa )属于真菌类,子囊菌纲,球壳目,脉孢菌属,又称为红色面包霉。     粗糙面包霉的营养体是由单倍性(n=7)的多核菌丝组成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