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输血后肝炎的潜伏期多长?

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14~180天),发病较急,症状较重,黄疸也多见。输血后丙型肝火由于潜伏期的不同,而分为短潜伏期(2~4周)和长潜伏期(6~10周)两个类型。丙型肝炎在急性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75%的病例无黄疸。......阅读全文

输血后肝炎(急性乙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嗜肝的肝炎病毒A、B、C、D、E所引起;一些非特异嗜肝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psta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亦可引起肝炎,但少见。病毒性肝炎可分为肠传性的传染性肝炎和血传性的血清性肝炎,肠传性的肝炎病变自限,血传性的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输血后肝炎由输入含病毒的血液或血

临床输血与输血传染病

传播疟疾的情况如何?  输全血或成分均有传播疟疾的危险,因传入人体的疟原虫,不仅寄生在红细胞中,还存在于浓缩血小板、浓缩红细胞和冷沉淀中。疟原虫在冰冻血浆中可存活数年。  输血传播的疟疾潜伏期多长?  输血传播的疟疾,其潜伏期的长短与人的疟原虫数量、种

血液制品安全和成分输血(一)

一、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过去20年,人们主要关注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肝炎和AIDS,这些感染风险现已罕见,血液导致的感染的下降重要原因之一为核酸技术的使用缩短了感染窗口期(即从感染到出现阳性检查结果的时间)。人为差错、新出现的感染

医院控制输血感染方案

为了更好的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有效控制临床输血感染疾病,特制定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如下:输血或血液制品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EB病毒感染、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成人嗜T淋巴

传染病戊型肝炎是如何在输血过程中传播的?(一)

一、戊型肝炎的历史    在发现HEV之前的许多年,流行病学已经发现诸多迹象怀疑存在一种新的、经由肠道传播的肝炎病毒。Khuroo早在1980年克什米尔山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爆发时期就首先怀疑存在一种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病毒(NANBH)。几个月后,Wong等人报告了储存血

国内自身输血临床应用的概况

(浙江海洋学院 医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摘要]  自身输血是(autologous transfusion)是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方法[1].自身输血早在1886年首次报道过,至1921年Grant报告择期手术前采血以备手术中所

输血是把“双刃剑”!输血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血液,曾被医学家们誉为生命的源泉,生命活力的象征。但时至今日,输血技术就像一把双面利剑,既抢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譬如输血可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使受血者不明不白染上如今最可怕的绝症--艾滋病,还会增加罹患免疫性疾病的危险等。尽管我们对供血者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对血液制品进行

丙肝突袭,五路“贼兵”须早防守

丙肝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它具有分布广,传染性、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的特点。丙肝的危害不容忽视,人类目前还无法采用主动免疫的措施来预防丙肝的发生,所以丙肝时时刻刻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那么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生活中如何预防丙肝呢?  丙肝的传播途径  1、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

传染病戊型肝炎是如何在输血过程中传播的?(二)

四、世界范围内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阳性率    戊型肝炎是一种肠道传播的疾病(以水为载体),可因其Gt1或者(较小程度的)Gt2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大范围流行。在发达国家中,原生的戊型肝炎病例由动物器官的Gt3(主要)和Gt4引发,偶尔会通过非肠道途径引发。因此,最初的传

为什么输注经过严格检测的血液或成分,仍有可能出现...

为什么输注经过严格检测的血液或成分,仍有可能出现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  血站所供血液或成分尽管已按国家规定作过各种病原体和/或血清学检测,但仍有可能出现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  1. 已感染肝炎或艾滋病病毒,而体内血清学指标尚未出现任何改变的“窗口期”的献血者献血;  2. 低水平的肝炎、艾滋病病毒

自身输血的研究进展

自身输血指采集或回收病人自己的血液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传统上属于外科输血的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输血相关传统疾病,特别是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的关注,自身输血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各临床科室自身输血的广泛实践已极大地丰富了其内涵,使自身输血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自身输血按血液来源分为贮存式、稀释式

自身输血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自身指采集或回收病人自己的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传统上属于外科输血的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输血相关传统疾病,特别是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的关注,自身输血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各临床科室自身输血的广泛实践已极大地丰富了其内涵,使自身输血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PCR检测输血传播病毒DNA的临床应用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例中,有部分病例无法用已建立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病原学分型。继1995年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后,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报道了应用代表性分析法发现了一种可能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病毒,暂时称为输血传

输血相关感染你了解多少?

导读:谈到输血相关感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实际上,输血相关感染包括了输血传播的感染和输血的感染风险两部分。输血传播的感染自从19世纪40年代首例输血相关肝炎报道开始,人们便认识到输血会导致其携带病原体的传播。19世纪80年代,艾滋病的蔓延给全球带来恐慌,输血不再仅仅被认为是一种救

临床输血与检验(二)

  四、成分输血  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所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分输血的优点

血液制品监管,重在窗口期病毒筛选和追溯观察

  血制品是生物制品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医学发展、演变、升华而来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分支和医药子产业。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血液制品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仍然是产业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临床使用的隐患,也是国家职能

输血导致“窗口期”疾病传播的风险有多高?

   最近,福州一位5岁女孩因输“窗口期”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得了艾滋病的消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这种“窗口期”感染的风险有多高呢?  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属于经血传播的疾病。但经过对献血者的严密筛查,因输血或血制品造成的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几乎见不到了。但

关于输血的10个事实

 输血可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但是许多需要输血的患者不能及时获得安全血液。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区,随时都会有输血的需求。没有可用的血液会导致死亡,也会使许多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        全球每年采集的献血量约为1.08亿单位。其中近50%

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你知道多少?

  各类病毒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是所有类型肝炎均通过吃饭传播):甲型、戊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性接触、母婴传播;丙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性接触、纹身、吸毒注射器、母婴传播;丁肝主要是血液传播。  肝炎病毒标志物知多少?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HAV-IgM

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你知道多少?

肝炎病毒学标志物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肝炎病毒,常见嗜肝病毒学标志物包括甲肝抗体、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丙肝抗体、丙肝病毒RNA,丁肝抗体,戊肝病毒抗体。各类病毒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是所有类型肝炎均通过吃饭传播):甲型、戊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性接触、母婴

输血后非感染性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

合理输血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保证组织灌注和提高机体凝血能力,从而救治由于创伤、手术等引起的致命性的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及改善慢性贫血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输注异体血给临床带来明显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感染性风险和急性及远期的非感染性风险。随着输血技术的改进,输血的急性风险并不高,但是其对危重、创伤以及手术患

输血是治疗贫血最有效的方法吗?

不是。输血是贫血的支持治疗中的一项措施,但输血只能作为对症治疗,不能代替贫血的特殊治疗,也不能作为贫血的有效疗法。输血只是取得暂时的疗效。一般病人无明显贫血症状,其血红蛋白在6克/分升以上时是不考虑输血的。贫血病人输血,通常是在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或因贫血程度较为严重以及贫血病人在短时间内因

自身输血临床应用的一些新进展

  摘 要 自身输血指采集或回收病人自己的血液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传统上按血液来源分为预贮式、稀释式和回收式3种。本文就这3种自身输血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自身输血 预贮式 稀释式 回收式  追溯自身输血的发展历程,传统上它属于外科输血的范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

输血过多反而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输血是贫血的支持治疗中的一项措施,但输血只能作为对症治疗,不能代替贫血的特殊治疗,也不能作为贫血的有效疗法。输血只是取得暂时的疗效。一般病人无明显贫血症状,其血红蛋白在6克/分升以上时是不考虑输血的。贫血病人输血,通常是在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或因贫血程度较为严重以及贫血病人在短时间内因其他疾

PCR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应用中的进展

一、病原体的定性及定量检测,PCR及其相关技术适用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所有病原体的检测,以下就SDA首批的四种病原体基因诊断项目加以说明。1. PCR技术在结核菌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结核菌基因诊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a. 区分TB与其它分枝杆菌;b. 检测TB耐药基因;c . 提高TB的阳性检出率。2

输血传播性疾病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体病等。此旬,如血液被细菌污染,可使受血者由此引起菌血症,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在由输血引起的疾病中,艾滋病危害性最大。 1.肝炎:输血后肝炎的传播情况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献血者人群中肝炎流行情况;②所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肝癌疫苗——乙肝疫苗

  2017年4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4月21日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全球约有3.25亿人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2.57亿人染有乙肝病毒,7100万人染有丙肝病毒。这些病毒感染者中的绝大多数人无法获得可拯救生命的检测和治疗。因此,数百万人面临着发展到慢性肝病、癌症和死亡的风险。

输血传播疾病筛查项目的现状综述

血液检测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重要环节。对献血者血液的筛查项目是围绕输血传染病的筛选而展开的。我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规定,采供血系统对ALT、HBsAg、抗-HCV、梅毒及抗-HIV5个项目进行检测,笔者就目前国内规定的血液筛查项目现状做一简单评议。  1 筛查项目   

输血相关传染病

 一、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    ·病毒    ·细菌    ·原虫:疟原虫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二、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n

探讨临床如何科学节约合理用血

   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目前除了存在血源紧张外,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如传播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1],伴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以及其他非特异事件的发生等,均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