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农业资源中心揭示稻田保氮减排新机制

稻田土壤氮素利用率低,导致大量硝酸盐淋失或以温室气体N2O的形式进入大气,造成一系列污染。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可将移动性强的硝态氮还原为固持性更好的铵态氮,提高土壤氮素可利用性,同时减少N2O排放,但此途径相比反硝化更难发生。生物炭作为“电子穿梭体“,可加速土壤电子传递网络,理论上其可能作为“电子穿梭体”促进土壤DNRA过程。目前,尚不清楚生物炭能否显著提升土壤DNRA过程,具体相关机制缺乏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农业面源污染阻控研究团队以典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明了生物炭对稻田DNRA反应速率、DNRA功能微生物丰度及DNRA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规律;通过15N同位素标记技术,光谱学和电化学等手段明确了生物炭影响DNRA的微生物-电化学机制。结果发现,生物炭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水稻土铵态氮的产生速率、DNRA功能微生物丰度与DNRA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DNRA反应速率与生物炭的“电子穿梭......阅读全文

喀斯特稻田土壤研究获进展

  水稻根际等微氧条件土壤中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较为普遍,形成的铁氧化物表面正电荷丰富,可有效阻止重金属从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然而,微氧环境过程及其多元素耦合循环研究,由于研究手段限制及关键证据获取的难度,未能有效明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承帅课题组与广东省科学

叶绿素测定仪监测水稻氮素营养水平

氮素是水稻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它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最为明显,但是如果施用不当的话,也会造成氮肥的大量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水稻病虫害等的发生,因此现代氮肥的施加要注意均衡的配比,利用叶绿素测定仪来监测水稻氮素营养水平,是提高水田系统中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所在。 叶绿素

利用土壤测试值确定稻田最佳施肥

氮素化肥近几年来的使用量在逐年的增加,在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 的作用。但是,部分地区却也出现了一些盲目的过量使用。因而,如何合理施用氮肥成为农业生产中的迫切问题。我们进行测土施肥的研究,就是试图从定量的角度 来探讨获得水稻高产的合理施肥量。试验研究的早稻“以产定肥”的部分资料,对土壤

土壤养分测试仪研究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土壤的化学特性的空间变异性是一直有学者进行研究的,GIS技术也在该空间变异性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多数研究着重讨论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盐分的变化问题以及北方旱地的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等,对稻田土壤养分方面的研究较少。土壤养分测试仪的在项目研究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土壤空间变异性时,

喀斯特稻田土壤微氧生物研究获进展

  水稻根际等微氧条件土壤中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较为普遍,形成的铁氧化物表面正电荷丰富,可有效阻止重金属从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然而,微氧环境过程及其多元素耦合循环研究,由于研究手段限制及关键证据获取的难度,未能有效明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承帅课题组与广东省科学

稻田土壤肥力监测试验方法

取样方式: (1)取样时间:分别在早稻移栽前、早稻收获后至晚稻移栽前、晚稻收获后,1 a采样3次。 (2)取土量与深度:取土量为1 kg(干重),取土深度为整个耕作层(垂直深度0~20 cm)。 (3)样点设计:按照“随机”、“等同”和“多点混合”的原则,6站统一按梅花形法5点取土,每钻取土量应相同

土壤养分快速测试仪对土壤氮素的测定研究

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因素少不了氮素,在土壤肥力中土壤氮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使用大量氮肥的情况下,作物中积累的氮素有50%是来自土壤的,在某些土壤中该数据更高。土壤中氮素总量及各种存在形态与作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土壤全氮及其各种形态氮的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拟定合理施用氮肥的主要 根据。土

凯氏定氮仪检测土壤氮素含量

  作物的生长需要很多的营养元素,如果营养元素不够充足的话,作物的生长及自身的营养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氮素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氮素在土壤肥力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土壤全氮包括有机态和无机态两大部分,氮素的总量及各种存在形态与作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分析土壤全氮及其各种形态氮的含

农业资源中心揭示稻田保氮减排新机制

  稻田土壤氮素利用率低,导致大量硝酸盐淋失或以温室气体N2O的形式进入大气,造成一系列污染。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可将移动性强的硝态氮还原为固持性更好的铵态氮,提高土壤氮素可利用性,同时减少N2O排放,但此途径相比反硝化更难发生。生物炭作为“电子穿梭体“,可加速土壤电子传递网络,理论上其可

南京土壤所稻田甲烷排放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近10年来,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密切的甲烷产生和氧化,特别是甲烷产生途径和氧化率(被氧化的百分率)研究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徐华研究员课题组通过田间与培养试验,采用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法研究了水稻生长季水分管理对中国江苏环太湖地区典型单季稻田甲烷产生途径和氧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