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简述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CML具有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t(9;22)(q34.1;q11.21)使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c-abl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融合形成bcr-abl嵌合基因,是恶性克隆的基因标志。在CML患者的粒系、红系、巨核系以及淋巴系均带有此标志,表明病变发生在造血干细胞水平。该嵌合基因转录-8.5Kb的mRNA,编码-融合蛋白-P210 bcr/abl,该融合蛋白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延迟而在CML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故粒系、红系、巨核系等多系受累,急变期可转变为淋巴细胞白血病。 约85%以上的CML患儿存在Ph1染色体,即t(9;22)。对Ph1染色体阴性者,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又可分为有bcr重组(Ph-bcr CML)和无bcr重组(Ph-ber-CML)两亚型。前者临床症状与Ph1染色体阳性者类似,后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阅读全文

简述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CML具有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t(9;22)(q34.1;q11.21)使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c-abl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融合形成bcr-abl嵌合基因,是恶性克隆的基因标志。在CML患者的粒系、红系、巨核系以及淋巴系均带有此标志

简述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CML型在慢性期的治疗以白消安(马利兰)或羟基脲为首选药物。白消安(马利兰)剂量为2~6mg/d。一般用药2~4周后白细胞开始下降,白细胞降至20×10的9次方/L或血小板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明,电离辐射是ACML惟一明确的危险因素。据报道日本核爆炸幸存者中,ACML的发病率增加了7倍,而且在这个群体中年轻人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  CML是累及造血干细胞系的恶性肿瘤,认为CML主要因为细胞的凋亡受抑而致病。  慢性白血病在小儿时期较少,占儿童白血病的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简介

  1845年以脾大、贫血和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CML被临床医师所认识。直到1960年Ph染色体发现以后对CML的认识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51年Dameshek首次提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特发性髓样化生都与骨髓增殖综合征有关尽管每个疾病都有独特的临床实验室和生物

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介绍

  大约90%的患者诊断时处于慢性期,慢性期诊断需除外非侵袭性疾病。在甲磺酸盐(格列卫或STI-571)问世以前,患者在慢性期用小剂量化疗无病存活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不治疗,大多数患者将在3~8年内病情进展。进入加速期后,通常在3个月内进展到急变期。75%~80%的患者如不治疗将会发展到急变期,急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检查介绍

  1、周围血象:主要为白细胞增多,80%在100×10/L以上。血色素在80g/L左右。血小板增多。分类可见粒系增多,包括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增多不明显,以中、晚幼和成熟粒细胞为主。  2、血液检查: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HbF不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鶒不增高。血清和尿溶菌酶不增高,但维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介绍

  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处于慢性期,发病缓慢,开始时症状和体征比较轻微,常见的症状包括: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发热、骨关节疼痛。少数患者无症状,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数增高而诊断此病。剧烈骨及关节疼痛、出血、不明原因的高热或髓外浸润多见于急变期。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体征介绍

  (1)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见巨脾、肝脏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上腹饱满或左上腹有肿块。约90%的患者脾脏肿大,其程度不一,肋下可及,巨脾者质硬常有切迹。脾区剧痛或脾区有摩擦音是发生脾梗死的征兆。50%的患者有轻至中度的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罕见。  (2)CNS受累:视网膜病变、视盘水肿等。  (3)

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期诊断介绍

  临床上按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1)慢性期分期标准为:  ①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原始细胞(Ⅰ Ⅱ型)20%。  ⑥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⑦出现Ph1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⑧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介绍

  (1)Ph1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并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  ①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不成熟粒细胞>10%,原始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Ⅰ Ⅱ型)

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TLV-Ⅰ感染后尚需长时间潜伏期才可能最终导致少数人罹患ATL这本身说明ATL发病的复杂性。迄今尚未最终阐明ATL的发病机制,诸多资料表明,ATL发病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调节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种长末端重复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调节部分,包括启动子序列

概述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长时间潜伏期才可能最终导致少数人罹患ATL这本身说明ATL发病的复杂性。迄今尚未最终阐明ATL的发病机制,诸多资料表明,ATL发病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调节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种长末端重复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调节部分,包括启动子序

概述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CML骨髓造血前体细胞的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并未超过正常。但外周血有较多处于增殖活跃期的造血前体细胞,而正常外周血中仅有极少量静止期的前体细胞。根据上述结果,有的学者认为CML是增殖与分化不协调的结果。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CML时骨髓与外周血中髓系细胞增多,外周血中出现不同分

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ATL的发生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关,患者血清HTLV-Ⅰ检查阳性。高发区是日本Kyushi岛的南部,此处居民10%~15% HTLV-Ⅰ抗体阳性,其他地方的发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发区和其他地区的发病联系起来还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环境条件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流行病学介绍

  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以10~14岁较多见,很少见于3岁以下儿童。男女差别不大。健康搜索在20岁以下ACML的发病率少于1/10万,20~50岁为1/10万~2/10万,50岁以后慢慢上升,诊断时的中位年龄67岁,男女比例1.8∶1。

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长时间潜伏期才可能最终导致少数人罹患ATL这本身说明ATL发病的复杂性。迄今尚未最终阐明ATL的发病机制,诸多资料表明,ATL发病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1.调节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种长末端重复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调节部分,包括启动子序

简述T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LGL的克隆性增殖需要几个步骤:抗原应答反应、特异淋巴因子(如IL-12、IL-15等)的加入、Fas/Fas配体凋亡调控途径的调控异常。发病可能与HTLV Ⅰ/Ⅱ样反转录病毒有关,并曾分离出HTLV-Ⅰ型病毒;HTLV-Ⅱ型病毒的pol、px基因区域已克隆和测序。EB病毒感染可能与NK-LGL

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HTLV-Ⅰ感染后尚需长时间潜伏期才可能最终导致少数人罹患ATL这本身说明ATL发病的复杂性。迄今尚未最终阐明ATL的发病机制,诸多资料表明,ATL发病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调节蛋白Tax  在HTLV-Ⅰ原病毒末端,存在一种长末端重复序列(LTRs),LTRs含有病毒的调节部分,

慢性B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b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 肝细胞损伤不是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结果,而是由T细胞毒反应所介导。人感染HBV后,可引起 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些 免疫反应对b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一.急性肝炎

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ATL的发生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关患者血清HTLV-Ⅰ检查阳性。高发区是日本Kyushi岛的南部此处居民10%~15% HTLV-Ⅰ抗体阳性其他地方的发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发区和其他地区的发病联系起来还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环境条件与

简述急性粒细胞缺乏的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免疫介导所致的药物反应:由于药物致敏的患者所产生的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不仅使粒细胞迅速破坏,也可直接损伤骨髓中粒系细胞各个阶段,使之生成障碍,分布异常,最后导致粒细胞严重缺乏。

简述老年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CLL是一种获得性疾病。由B-CLL的免疫表型证明,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克隆性恶性转化。B-CLL细胞膜表达接近成熟阶段的抗原,如CD19,CD20,CD21,CD23,CD24、HLA-DR及一种轻链(κ或λ),但缺乏正常成熟B细胞的CD22标志。B-CLL在体外经咐卟醇诱导后可分化为毛细胞和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

一、概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常以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及中性中、晚幼粒及成熟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为其特征。95%以上的患者具有Ph染色体,所有的CML都有BCR和ABL1基因重排。 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五)

(二)CML-CP患者一线TKI治疗不满意患者策略调整治疗失败以及警告的患者在评价治疗依从性、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合并用药的基础上及时行bcr/abl激酶区突变检测,适时更换其他TKI(表6)。二线TKI选择可参照如下原则:1.应综合考虑患者病史、合并症、合并用药、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说明书并结合BC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六)

四、停止TKI治疗伊马替尼为代表的TKI治疗显著改善了CML的预后,是药物靶向治疗人类恶性肿瘤的成功典范。随着患者生存期的显著延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长期TKI治疗毒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每日坚持用药对多数患者而言成为艰难挑战,长期治疗对国家和个人造成的经济负担。停用TKI成为解决上述问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四)

(2)如何选择一线治疗药物新诊断CML-CP治疗选择多样,在规范监测和正确支持治疗情况下TKI耐受性良好。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因此患者的基础状况在药物选择上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伊马替尼治疗部分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包括体重增加、疲乏无力、外周及眶周水肿、骨骼肌肉疼痛、恶心等。多数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二)

(三)辅助检查1.外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数升高是本病的显著特征,诊断时白细胞通常在25×109/L以上,一半以上患者白细胞高达100×109/L以上,未治疗的患者白细胞进行性升高。白细胞数增加与脾脏肿大呈正相关性。分类中可见到各阶段原始及幼稚粒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绝对值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三)

3.CML与其他慢性白血病鉴别CML还应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CML相鉴别。CNL少见,病情进展缓慢,白细胞增高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N-ALP增高,无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且极少发生急性变

简述神经型白塞病的发病机制

  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根据病理组织所见,主要为血管周围及脑膜细胞浸润及炎性水肿及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病损以脑干多见(约占95%),主要侵犯脑桥、中脑、内囊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