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在智利揭牌

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10月4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揭牌。 揭牌仪式在智利国家天文台举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智利大学代校长阿赛意图诺分别代表中智双方为该天文研究中心揭牌剪彩。 白春礼在致辞中说,该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变革的国际化姿态,将为在高起点上提升中国科技的创新能力与影响力奠定基础。 据白春礼介绍,由于智利的地理位置和天文观测时域与我国互补,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为中国科学家开展南半球天文研究提供重要平台。此外,该中心还将支持和促进中智两国在天文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共享,推进人才的交流机制,鼓励和支撑中国天文学家积极参与和利用智利现有的优越观测设施和条件,尽快做出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 ......阅读全文

国家天文台与广西大学共建天文台研究中心

  11月4日下午,广西大学—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广西大学君武楼第二会议室举行,仪式由广西大学科技处简金宝处长主持。授牌仪式现场  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国家天文台书记刘晓群、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梁颖、校长唐纪良、国家有关部门代表、

新法律有望打破天文学研究僵局

  美国建立了一种新方式来管理拥有许多世界级天文台的海拔4200米的莫纳克亚山。日前,夏威夷州州长签署了一项法律,取消了夏威夷大学作为天文台所在地主要监管机构的职责,并将这一职责转交给一个新成立的团体。该团体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包括夏威夷原住民。这项新法律旨在打破围绕莫纳克亚山的天文学研究僵局。  

中国研究人员最终获准参加美天文会议

  美国航天局禁止中国人参加天文会议的风波暂告一段落。一名曾被拒绝与会的旅美中国研究人员10月22日告诉新华社记者,美航天局已通过了对他的安全审查,这意味着他可以参加会议。美航天局同日也证实,最初被禁止参会的中国籍科学家“现在可以申请了”。  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研究人员当天在一封电子

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月1日,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揭牌仪式。作为“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一个海外项目,中科院将通过此次合作,搭建以智利为中心,辐射南美其他国家的长期、稳固、互利合作的天文科技平台。  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表示,向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必要条件,中

美天文会议向中国研究人员发出澄清信

  随着美国政府重新开门,美国航天局恢复正常工作,重新评估中国研究人员参加第二届开普勒科学会议一事也提上日程。一名曾被拒绝与会的中国研究人员10月19日告诉新华社记者,会议组织者发来的两封邮件称,正在重新审查他们提交的申请,如果通过将欢迎他们参加。   由于当前美国航天机构对中国存在的警惕、防范心

新疆天文台磁星自转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高志福等人通过对磁星的自转演化研究获得新突破,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2016,456,55-65)上。  脉冲星由于转动能损耗导致自转逐渐变慢,其转

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在智利揭牌

  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10月4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揭牌。   揭牌仪式在智利国家天文台举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智利大学代校长阿赛意图诺分别代表中智双方为该天文研究中心揭牌剪彩。   白春礼在致辞中说,该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变

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在智利揭牌

  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10月4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揭牌。   揭牌仪式在智利国家天文台举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智利大学代校长阿赛意图诺分别代表中智双方为该天文研究中心揭牌剪彩。   白春礼在致辞中说,该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变

上海天文台黑洞迷你爆发研究取得进展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在银河系发现了大约60个黑洞双星系统,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暂现源,也就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黑洞都处于宁静态,辐射光度(发光本领)非常低,突然某一天开始爆发,辐射光度随后可以增加成千上万倍甚至上百万倍,通常几个月之后又回到了宁静态。在这类系统中,在相当长的伴星演化时期里,由于黑洞强大

云南天文台太阳纳耀斑研究获进展

  纳耀斑被认为是颇有希望阐释日冕加热问题的机制。然而,目前少有能够观测到日冕环中存在产生纳耀斑所需的编织状结构,并缺乏明确的观测证据证明日冕中的小尺度能量释放与纳耀斑模型预言的编织状磁场结构存在关联性。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基于神经网络生成的日冕图像中探测到冕环内磁场重联的关键证据。如图1所示

美籍华裔天文学家何子山受聘为国家天文台特聘研究员

  2013年1月16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京区各天文单位的中外学者聚集一趟,聆听新年以来的第三次学术报告会,来自美国著名机构卡内基天文台的访问学者何子山博士作了“黑洞与星系是否共同演化?”的精彩报告。报告会后,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赵刚代表台长严俊,向何子山授予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在LAMOST双星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研究员钱声帮等人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巡天资料,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双星(EA和EW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LAMOST食双星的物理特性与演化状态》为题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上发表。该工作给出了12000颗左右

国家天文台旋涡星系初始质量函数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最近利用世界最大积分场巡天数据首次观测到旋涡星系中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变化。恒星初始质量函数(IMF)是当前星系形成演化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星系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往往是在一个分子云中批量形成的。而初始质量函数则描述了恒星形成时,不同质量的恒星所占的比例,即数密度随质量的变

新疆天文台疏散星团的形态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光学天文及技术应用研究室博士研究生胡卿顺在研究员张余、艾力·伊沙木丁的指导下,利用欧洲航天局盖亚卫星(Gaia)第二次释放数据,对一个包含1256个疏散星团的样本进行形态演化及最大形变趋势分析,首次定义了星团形态位错参数,即星团核区中心与外部中心位置的欧氏距离,该参数合

新疆天文台在水脉泽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使用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对221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进行水脉泽观测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天文学杂志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2015,453,4203—4221)。这是南山2

国家天文台旋涡星系初始质量函数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最近利用世界最大积分场巡天数据首次观测到旋涡星系中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变化。恒星初始质量函数(IMF)是当前星系形成演化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星系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往往是在一个分子云中批量形成的。而初始质量函数则描述了恒星形成时,不同质量的恒星所占的比例,即数密度随质量的变

国家天文台提出利用尾波效应研究中微子性质

  暗物质晕附近的中微子由于钱德拉塞卡动力学粘滞效应会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分布,这个现象称为中微子尾波。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朱弘明、研究员陈学雷等人发现,通过观测尾波,中微子的等级问题(hierarchy problem)以及手征性(chirality)问题可能得以解决。该工作发表在国际物理期

云南天文台在LAMOST双星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研究员钱声帮等人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巡天资料,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双星(EA和EW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LAMOST食双星的物理特性与演化状态》为题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上发表。该工作给出了12000颗左右双

天文盛宴,我们来了!

   从夏威夷的火山到南极点的冰盖,从西班牙的山脉到南美洲的沙漠……在地球上海拔最高、最偏僻的8个野外台站,8座射电望远镜连成一张巨网,形成一架与地球等大的虚拟望远镜。如同一片田野里的向日葵,它们阵列整齐、步调一致,遥指苍茫宇宙的同一方向。在这只巨大“复眼”的凝视下,就连黑洞这样的终极深渊也无法遁形

国家天文台研究结果-帮助探析银河系结构

  据国家天文台消息,银河系氢柱密度与光学消光的比率是研究银河系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的研究精确测量了这一数值,相关论文已被国际著名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在线发表。   宇宙空间中到处都充斥着星际介质。天体发射的光在到达地球前,会被星际介质吸收或者散射掉一

云南天文台慢脉动B型星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吴涛、李焱等通过模型分析,构建了一个新的慢脉动B型星(SPB星)星震学诊断图,并对空间望远镜CoRoT观测的SPB星HD 50230进行了详细的星震学分析。8月14日,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

上海天文台过渡脉冲星双星研究获进展

  如果说,过渡脉冲双星系统的发现纯属来自偶然的观测结果,实不为过。对于2009年发现的第一个系统J1023+0038,首先是发现它是个毫秒脉冲星双星,随后对档案数据的分析才认识到它在2001年前后曾经有吸积盘存在于系统中,但在2002年后吸积盘消失。而2013年6月天文学家发现它的吸积盘又从无切换

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2月1日下午,中智天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和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在仪式上分别致辞,并为中心揭牌。来自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科院各天文研究单位以及智利国家科委、智利大学、智利天文学会、智利驻华使馆的代表出席揭牌仪式。  詹

云南天文台双白矮星星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博士李振威等利用最新得到的物质交换稳定性判据,并结合双星星族演化模型,探索了银河系内双白矮星星族的物理性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白矮星是宇宙中一种古老的化石,对研究恒星演化

新疆天文台在耀斑早期磁能释放研究中取得进展

  太阳耀斑前兆对耀斑的触发、驱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大量的观测发现,耀斑开始前或脉冲相以前的活动区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小尺度活动,这些活动伴随着缓慢的能量释放。由于早先望远镜分辨率的限制,研究耀斑前兆与耀斑的关系受到影响。  最近,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光学与应用技术研究室副研究员沈金花运用高分辨率

科学家利用天文台研究原始空气污染情况

  325米高的亚马逊高塔天文台 图片来源:REUTERS/BRUNO KELLY  受到强风和太阳无情的摧残,Jürgen Kesselmeier在1月份花了两个小时才爬上一段位于骨架状的4米宽铁塔内的楼梯。随着他越爬越高,潮湿的森林地面发出的气味逐渐消散,而风力变得更加强劲。当Kesselmei

上海天文台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

黎耕副研究员:从科研助手到“天文男神”

编者按:天文学,给人无限遐想。“天文和历史的浪漫加成,造就了黎耕老师身上‘科学的感性’。这是让我很开心的一门课。”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秘书长黎耕及其开设的《天文学史》课程,有学生这样评价。课堂内,黎耕在小教室里放眼大世界,回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领衔发现重子声波振荡信号

  北京时间5月19日,世界最大星系巡天——拓展的重子振荡光谱巡天(extended 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简称eBOSS)国际科技计划合作组织发布了最新科学结果:eBOSS合作组通过观测距离我们68亿光年到105亿光年之间(对应红移0.8到

上海天文台在磁星观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马望远镜团队发挥天马望远镜“一镜双频”的观测优势,通过分析天马望远镜在2019年1月开始对磁星XTE J1810-197开展的跨度900余天的2.25/8.60 GHz双频同时观测数据,发现该星在本次爆发以来的中间脉冲辐射(通常认为是来自另一个磁极的辐射);精确刻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