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piRNA生成以及染色体分离起重要作用的PICS复合物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光寿红课题组与许超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董梦秋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ports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proteomics identifies a PICS complex required for piRNA maturation and chromosome segregation 的研究论文,发现了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对piRNA生成以及染色体分离过程起到重要作用的PICS复合物。 piRNA是一种在动物中保守的短的非编码的RNA,它对基因沉默、雄性生殖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等起到重要作用。在秀丽隐杆线虫中,piRNA的生成尚不清楚。今年年初,光寿红课题组与合作者共同在Genes & Development 发表了参与piRNA转录过程的复合物(上游序列转录复合物,即USTC复合物)的相关研究论文。piRNA前体从细胞核中转录,之后转运出细胞核......阅读全文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一)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修饰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研究发现PANDAS复合物在piRNA调控异染色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转座子(transposon)由冷泉港实验室Barbara McClintock(诺贝尔奖)首先在玉米中发现。转座子又被称为“跳跃基因”,类似于内源性病毒,能够在宿主基因组中“复制和粘贴”自己的DNA,以达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转座子的“跳跃”可能会产生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导致动物不孕不育。有多

Science:中美科学家联手从结构上揭示RSC复合物作用机制

  控制染色体结构的细胞机器,比如RSC复合物,在大约五分之一的人类癌症中发生突变。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构建出RSC复合物的高分辨率视觉图,阐明了这种多蛋白机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健康细胞和癌细胞中的作用。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是谁把两套基因组拉开的?

  当细胞开始分裂(有丝分裂)它的染色体需要被分离并均匀地分布在新产生的子细胞中。这个过程极其复杂,而且因细胞组分而特异,它的许多细节我们并不清楚,这阻碍了开发治疗有丝分裂出错的方法。  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的新研究揭示了蛋白质复合物在染色体中心聚集的细节,该染色体中心

知识分享:细胞转染原理及常见转染方法的比较

  实验原理: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随着基因与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转染目前已成为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基本方法。   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瞬时转染,一类是稳定转染(永久转染)。前者外源 DNA /RNA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

Science发表单分子成像新应用 年前将入职西湖大学

  真核生物基因组极具复杂性。如何将宏观尺寸的基因组DNA包装入微米级的细胞核中是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细胞周期中,基因组具有高度组织性。在细胞周期间期,基因组形成不同的区室(Compartment)和结构域(Domain),而在有丝分裂期,基因组被高度凝聚成X形染色体。一类高度保守的ATP酶多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 实验

实验概要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是基于体内分析发展起来的方法,也称结合位点分析法,在过去十年已经成为表观遗传信息研究的主要方法。这项技术帮助研究者判断在细胞核中基因组的某一特定位置会出现何种组蛋白修饰。ChIP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因此,研究蛋白质与DNA在染色质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阐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机制的基本途径。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质粒DNA的抽提与纯化

目的 : 采用碱变性法,学习小规模制备质粒DNA的技术原理 : 碱变性抽提质粒DNA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在pH值高达12.6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

中科院Nature子刊表观遗传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解析了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5-羟甲基胞嘧(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的动态机制,相关论文“Dynamics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 during mouse spermatog

2017年7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7月份即将结束了,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作为一种VI-A型CRISPR-Cas系

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发布lincRNA研究重要发现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叫做Linc-YY1的lincRNA分子通过与转录因子YY1互作,促进了成肌分化和肌肉再生。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2月11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香港中文大学的王华婷(Huat

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应用一般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观察组织切片是组织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取动物或人体的新鲜组织块,先用固定剂(fixative)固定(fixation),使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细胞自溶和组织腐败。常用的固定剂如洒精、甲醛、醋酸、苦味酸、四氧化锇等,一般常将几种固定剂配制成混

Genes & Development:USTC复合物在piRNA转录中的功能

  这一研究在线虫中发现了一个参与piRNA转录过程的上游序列转录复合物(USTC复合物)。  piRNA是一类在动物中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在转座子沉默、生殖发育、基因表达调控和性别决定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光寿红课题组与剑桥大学的Eric Miska课题组合作

深度解读:端粒长度与疾病发生的关联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DNA末端的特殊结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端粒酶,当细胞DNA复制终止时,在端粒酶的帮助下DNA就能够通过端粒依赖模版的复制,补偿由去除引物引起的末端缩短,因此在端粒的保持过程中,端粒酶至关重要;但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的长度逐渐缩短,当端粒变得不能

在纤毛虫鉴定了DNA6m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及阐明生物学功能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控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转座子抑制,基因表达,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真核生物中最主要的DNA甲基化修饰是5-甲基胞嘧啶(5mC)。由于其在真核生物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以前的研究集中表征5mC。相反,N6-甲基腺嘌呤DNA(6mA)修饰是原核

2017年9月1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9月1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大脑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doi:10.1126/science.aan3174; doi:10.1126/science.aao2991   在

细胞转染技术原理及应用

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瞬时转染,一类是稳定转染(永久转染).前者外源DNA/RNA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数,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多用于启动子和其它调控元件的分析.一般来说,超螺旋质粒DNA转染效率较高,在转染后24-72小时内(依赖于各种不同

揭示肿瘤和罕见疾病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的新功能

  由Ana Losada领导的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染色体动力学小组在一篇发表于《Cell Reports》的论文中,描述了在老鼠胚胎干细胞中黏连蛋白的新功能,这可能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这些疾病的原因。  黏连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对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分离至关重要。最近的证据表明,它在

受损DNA在何处修复?

  最近,美国塔夫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对细胞内DNA修复发生的过程,提出了新的见解。五月四日发表在《Genes & Development》的这项研究中,塔夫斯大学的生物学家Catherine Freudenreich及其共同作者表明,酵母中的CAG / CT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CAG)扩增,

基因敲除的原理与方法

基因敲除可以说是基因组 学、细胞分离培养以及转基因技术的组合。那么基因敲除的原理是什么呢? 基因敲除的方法有哪些呢?在此,做个小结,以供大家学习。一.概述: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 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染色体分离和取向研究中取得进展

  染色体正确分离和精确的取向是保证生物体的发育、基因组的稳定及配子正确形成的前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中期染色体形成双取向(bi-orientation),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染色体的取向是单取向(mono-orientation),减数分裂II中期染色体形成类似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取向。

可爱龙教授Cell评述重要结构生物学进展

  在所有的非编码RNA中, piRNA 数量最多, 主要存在于生殖系统,这种RNA在动物生殖组织中可以引导PIWI蛋白质沉默有害的转座子。其关键作用复合物:piRNA诱导沉默复合体piRISC的生物合成涉及多个步骤,至今科学家尚未清楚了解这个步骤的分子机制。  近期一组研究人员报道了PIWI-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