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生科院揭示脑室旁灰质异位发生机制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熊志奇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can1缺乏引起神经元迁移缺陷并引发脑室旁灰质异位》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钙调磷酸酶调节蛋白Rcan1在大脑皮层的发育以及脑室旁灰质异位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脑室旁灰质异位(periventricular heterotopia)是一类大脑皮层发育畸形,表现为在脑室旁出现异常的神经元聚集。诱发脑室旁灰质异位的分子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在这项研究中,熊志奇研究组发现一个与唐氏综合症相关的基因­——钙调磷酸酶调节蛋白1(Regulators of calcineurin 1,RCAN1)——在大鼠皮层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短发夹RNA(shRNA)下调Rcan1的表达会影响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以及神经元的放射状迁移,并且导致脑室旁灰质异位的发生。细丝蛋白A(Flna)是一种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的交联蛋白,对于细......阅读全文

上海生科院揭示脑室旁灰质异位发生机制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熊志奇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can1缺乏引起神经元迁移缺陷并引发脑室旁灰质异位》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钙调磷酸酶调节蛋白Rcan1在大脑皮层的发育以及脑室旁灰质异位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脑室旁灰质异位(periven

脑灰质异位合并巨脑回及海马硬化致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灰质异位合并巨脑回及海马硬化致药物难治性癫痫诊疗分析1.病例资料 女性,5.5岁。因反复癫痫发作">癫痫发作1年入院。2017年2月20日午睡中突然呕吐1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意识清楚,可简单对答,然后再次呕吐数次,双眼凝视,口唇发绀,呼之不应,逐渐转为昏睡,期间无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功能区灰质异位所致难治性癫痫...-2

GMH 致痫机制仍不完全明确,由于异位灰质团块与正常皮层具有相同的细胞起源以及类似的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且具有一定的神经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异位灰质不仅具有初级的运动及感觉功能,还能参与语言、视听等高级认知功能,因此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异常结构。其在癫痫发作中的确切作用存在争议。基底神经节网络连接在癫痫

颈血管鞘旁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分析

 患者女,28岁,发现右颈部包块一周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颈部有一约3 cm×4 cm大小包块,边界清晰,表皮无红肿,无压痛,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Anti-TPoAb20(正常参考值:0~9.0IU/ml),TSH、FT3/FT4、TG、TG-Ab正常范围内,胸片正常。 影像学表现:彩超示甲状腺左侧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功能区灰质异位所致难治性癫痫...-1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功能区灰质异位所致难治性癫痫病例报告近年来,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深部电极植入颅内可疑致痫灶内及其周围,可准确判断致痫灶的位置及异常放电的传导路径,且可直接通过植入的深部电极进行射频毁损,消除致痫灶及阻断异常放电的传播路径,可以取得三个方面的效果:①若致痫灶较小,例如由体积较小的灰质异位

脑干的内部结构观察实验

观察人脑干切片,并结合观察脑神经核模型和神经传导通路的模型来了解脑干的内部构造,掌握其主要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并根据平面上所见的结构建立起立体的概念实验材料脑干标本脑神经核模型神经传一导通路模型人脑干切片仪器、耗材实体显微镜显微镜实验步骤观察切片时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首先要搞清每张切片是经过脑干的哪个

间脑、小脑与端脑解剖观察实验(二)

(四)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取脑正中矢状切标本和模型进行观察。1. 胼胝体沟 环行于胼胝体的背面、一直绕过胼胝体的后方,向前移行于海马沟。2. 扣带沟 位于前者上方并与其平行。此沟约在胼胝体的后部处,转向背方称为边缘支。3. 扣带回 位于胼胝体沟和扣带沟之间,环抱胼胝体上方的回。4. 中央旁小叶 是中

脑干的内部结构观察实验(二)

(三)平橄榄中部的切面辨认下列主要结构(图7):1. 锥体束、薄束核、楔束核、三叉神经脊束及三叉神经脊束核 这些结构在此切面仍可见到。2. 下橄榄核 为橄榄深部皱缩的袋状核团。3. 中央管 已敞开成第四脑室。4. 舌下神经核 在第四脑室底的中线两旁。舌下神经根斜向前外。5. 迷走神经背核 在舌下神经

ADEM 与NMO谱病的诊断鉴别方法

  NMO的脑损害包括丘脑、间脑、三四脑室及侧脑室旁,累及间脑和丘脑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因此首次发病的NMOSD伴有间脑或丘脑损害、或弥漫性脑白质损害者,很难与ADEM鉴别,ADEM更易累及皮层灰质、灰白交界,病灶散在、多发,而NMO多累及水通道蛋白周围脑室-导水管-中央管旁组织;另外,NM

跨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病例分析

1.病历摘要 男,30岁;因“恶心呕吐2d,加重伴头晕、颈项部酸痛半天”入院。既往体健,无家族史。专科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仅转向时头晕稍加重。入院MRI提示: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可见一塑形生长肿块影,肿块沿室间孔稍向左前上方突入左侧侧脑室,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