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肿瘤的发展受环境和外在影响更大

本周英国《自然》杂志公开发表的一项新癌症分析显示,肿瘤的发展受到环境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大,而内在因素,例如DNA复制中随机错误的影响,却并没有以往所认为的那么大。该研究表明,在癌症的预防和研究当中,考虑这些外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被认为是由于正常组织的祖细胞或者干细胞通过在细胞分裂中积累突变,变成恶性细胞。这些突变可能来自内在过程,包括随着细胞分裂时DNA复制产生的随机错误;也可能来自外在因素,例如紫外线辐射和致癌物质。近期有一项研究显示,特定的组织中产生癌症的风险,和这些组织在一生中要经历的细胞分裂次数有强相关性。然而,这种相关性是否意味着癌症风险主要来自内在因素并且无法避免,这点尚存争议。 此次,美国纽约石溪大学尤素福·汉南和他的研究团队提供的证据显示,在癌症发展这件事上,内在风险因素的“贡献”虽然有,但并不是主要的风险,只占到大约10%到30%。 研究团队使用了与上面那项报道研究中相同的数据,也就是此前分析了......阅读全文

健康中国行动|终于不用再等半年,才能拿到救命药了!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 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卫疾控发〔2019〕57号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  癌症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

国家发文:加快抗癌新药审批,促境外新药境内同步上市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 疾病预防控制局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  癌症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

南京医科大学沈红兵再发NatureGenetics新文章

  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再次筛查了与肺癌相关的易感位点。相关论文“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multiple new lung ca

一文读懂中国科学家陈小平如何用疟原虫治愈晚期癌症!

  2019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因为在大家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时候,中国科学家陈小平用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伟大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让这个春节更加热闹非凡。  就在今天,2019年2月9日CCTV1《新闻30分》节目向全球宣布了陈小平科学研究团队的重大发明《疟原虫感染免疫疗法治疗晚期癌症》,

近期癌症转移研究领域重磅级研究成果

  【1】JCI: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有效抑制癌症进展转移的新型靶向疗法  doi:10.1172/JCI93172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Wista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线粒体蛋白Synt

用疟原虫杀死癌细胞 以病克病打开治癌另一扇窗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楼一个实验室的存储间里,放着10多个足有半人高的液氮罐。罐里放置着一排排试管架,每根试管中“沉睡”着成千上万条让普通人避之不及的疟疾病原体——疟原虫。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研究员陈小平笑着说,自己30多年来都在跟疟原虫打交道,天天研究和观察疟原虫,已经看出了“感情

大数据研究推翻常规认识

  近年来,科学创新日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种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类"组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疾病发生机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的手段产生的科学进展,我们

专访李孟鸿教授:从肿瘤异质性角度认识癌症

  编者按:肿瘤异质性是指同一种恶性肿瘤在不同患者个体间或者同一患者体内不同部位肿瘤细胞间从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发生在不同个体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遗传背景如染色体量与质的差异,不同细胞病例类型、不同临床阶段不同分化程度细胞演进的多样性,同质肿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基因表达谱、网络

恒瑞联手全球最好肿瘤医院开发肿瘤免疫疗法

  恒瑞医药5月3日宣布与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达成一项为期3年的癌症疗法开发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合作开发联合疗法、个体化疗法,并寻找新的治疗机会,特别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新机会。  恒瑞医药副总裁曹国庆博士指出:“恒瑞是中国领先的癌症药物开发公司。我们很高兴能够与M

“癌症性格”者患癌风险高出常人15倍

  英国精神病学家史蒂芬·格里尔在伦敦国王大学医院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对癌症病人的性格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提出了易患癌症性格的概念, 以“抑制愤怒”、“好人和温顺”为特征的C型性格是导致癌症的危险因素。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结果显示,肺癌成为最常见癌症。2014年,肺癌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

上海交大打造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 破解人类健康密码

  您是否想象过未来的医疗不再“因病施药”,而是“因人施药”?您是否想象过突破传统生化方式,依靠人工光合作用就能制造清洁能源,一改往日雾霾重重?  随着社会和环境的改变,人们的亚健康状态也越来越多,要面对不断改变的疾病谱和健康问题,单纯依靠某一学科“单打独斗”已不能解决人类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今年3

“溶瘤病毒”正在成为基因治疗的当家花旦

  上周,一篇发表在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研究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来自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一款突破性的病毒疗法显着延长了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命。  研究人员们使用的是一种经过改造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它能针对表达CD155的肿瘤细胞,选择性地入侵并进行复制,最终导致

南京医科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重要成果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在19种癌症类型中系统鉴别了呈肿瘤—睾丸(Cancer-testis,CT)基因表达模式的基因。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1月2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医科大学的胡志斌(Zhibin Hu)教授、沙家豪(Ji

癌症新认识:三分之二癌症主要源自DNA复制随机错误

  DNA复制错误突变是导致人类癌症三分之二出现突变的主要原因。此外,科学家强调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以及及时介入可以减少DNA复制错误突变癌症患者的死亡率。  近日,最新一项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科学家基于数据证实了随机DNA复制错误对于癌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8.9%癌症相关突变源于环境因

世卫组织研究机构确定室外空气污染为新致癌物

  当一个人走出家门,他可能就身处致癌物的包围中。这可不是危言耸听——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外宣布,确定室外空气污染为新的致癌物,致癌级别与吸烟、吃发霉的食物、遭受紫外线辐射、呼吸甲醛等归为一类。   “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已经被致癌的混合物污染,它不

破解肿瘤劫持细胞之谜 让科学家发现降压药的抗癌潜力

  不久前,《自然》发表的一组重磅研究,同期刊发的三篇论文共同发现,癌细胞和神经细胞竟可以形成所谓的“突触”连接直接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致命脑瘤的生长,并且让癌细胞变得更具侵袭性。这一事实和其他一些证据强有力地表明,神经元是肿瘤微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  那么,好好儿的神经细胞,怎么会在肿瘤微环境里生长

Science杂志9月最受关注的文章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盘点:2015年医学与生物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Top10

  美国  人脑研究取得新成果,医学与疾病防治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学成果纷呈。  2015年,美国科学家在人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类大脑,尽管它只有铅笔上橡皮擦那么大,发育程度与一个5周大胎儿的大脑相当,尚没有任何意识,但具备人脑绝大多数细

Science:阿司匹林的御癌潜能

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癌症风险,近年来随着这些研究数据地不断累积一些人认为是到了建议更多人服用这种药物的时候了。 上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名外科医生想弄清楚他的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相对较高的原因。他和同事们随访了700多名癌症患者和相当数量的健康人,在1987年和1988年他们

Science:阿司匹林的御癌潜能

  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癌症风险,近年来随着这些研究数据地不断累积一些人认为是到了建议更多人服用这种药物的时候了。   上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名外科医生想弄清楚他的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相对较高的原因。他和同事们随访了700多名癌症患者和相当数量的健康人,在1987年和1988年他们报

“大数据”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依托“大数据”在改善人类健康、助力人类疾病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中,小编就对近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1】Front Immunol:大数据帮助设计更好的流感疫苗  doi:10.3389/fimmu.2019

咖啡的致癌风云,茶不能“趁热”喝

  茶、咖啡及饮料伴侣等,这些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它们与癌症并不那么遥远,如果不正确饮用,将会带来致命的风险。  饮料“趁热”喝,小心致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的一项最新声明表示,很热的饮料可能致癌,然而不是很热的饮料则没有致癌危险。该结论由23名科学家评估得出,并作为

Science研究遭质疑:谁主宰了癌症形成?

  发表在12月16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主张,大多数的癌症病例都是由于诸如有毒化学物质和辐射等一些可以避免的因素所导致。这篇论文试图驳斥了今年早些时候提出的一个观点,当时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道得出结论:内在细胞过程中的一些差异是一些组织比另一些组

科学家们在癌症亚型研究上的新进展!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癌症有很多亚型,而针对不同亚型的癌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手段,本文整理了科学家们在癌症亚型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1】Nat Med: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竟有5种亚型,个性化治疗刻不容缓!  doi:10.1038/s41591-018-0016-8  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基因测序市场深度剖析

   Technologies(现为Thermo Fisher收购)公司全国临床与科研事业部销售总监、ThermoFisher公司全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写了一系列文章,对基因测序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们看看这个领域深入工作的人士,怎么看待2015年基因测序市场大热这一现实的。   ▌第一篇:基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癌症患者不能胖?Cell子刊解迷团

  肥胖导致细胞因子释放到血液中,影响乳腺癌细胞新陈代谢,从而使乳腺癌细胞更具攻击性。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和海德堡大学医院本周在《Cell Metabolism》发表文章,报道针对这种细胞代谢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相应的抗体治疗策略。  3D 乳腺癌培养细胞:细胞核(红色);瘦素受体和上皮间质细胞

癌症患者不能胖?Cell子刊解迷团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近日报道,2016年肥胖儿童数量比1975年增加了十倍。严重超重损害健康,除了引发心血管疾病,还会促进癌症和转移癌发展。  乳腺癌转移或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的复发是女性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与侵袭性乳腺癌有关,特别是绝经后女性患转移性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脂肪酸

天津医大韩佳锂教授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与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相关的14个新的风险等位基因。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1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任职于天津医

两篇Cell子刊文章揭示致癌菌

  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口腔共生菌,但它有潜力致病,有时会引起牙周病。2011年10月,来自加拿大BC癌症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的两个研究小组,证实这种细菌也存在于肠道中,且其在肠道中的丰度与结直肠癌相关。现在,两项新研究提供了功能证据,可帮助解释具核梭杆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