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克拉玛依首次发现剑龙足迹化石

此次发现的剑龙足迹化石 中国首例剑龙足迹化石日前在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景区附近被中外古生物学者发现。学者们推测,这批足迹应属于一个新物种——乌尔禾剑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邢立达、教授张建平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等学者在2月28日出版的《白垩纪研究》上发表了发现成果。邢立达表示,剑龙是一类著名植食性恐龙,在侏罗纪达到全盛,它们体型庞大,却长有非常小的头部,两排高高耸立的大型骨板沿着脊柱分布,就像屋顶的瓦片,尾部的末端长着4根用于防御的钉状脊。这类动物的化石大多出现在北半球,尤其是美国与中国。 据了解,这批足迹化石是去年在一片水塘附近发现的,数量达二三十个之多,由前后足迹组成,后足迹有三个功能趾,它们又短又钝,但非常强壮,这种粗壮趾头能很好地支撑剑龙类庞大的身躯。邢达立和团队随后前往美国,对比美国发现的剑龙前足化石,其骨骼构造与此次发现......阅读全文

数百恐龙脚印现身北京延庆

覆盾甲龙类与兽脚类恐龙复原图   北京延庆县日前公布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之后,相关人士纷纷将目光投向此处。   “这次发现的恐龙足迹所代表的恐龙类型具有多样性,这也使延庆成为我国侏罗纪晚期恐龙足迹种类最丰富的地方。”此次恐龙足迹的发现者和主要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对《中国科

2.37亿年前,“昆虫总动员”已在湖泊上演

  昆虫占据了当今世界生物种类的75%,湖泊又是众多昆虫栖息的家园,但是昆虫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快速爆发,湖泊又是如何从一潭死水变成灵动的生命源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海春团队6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成果揭开了这个谜底,2.37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昆虫总动员”正式开演,湖泊就是它们的

云阳恐龙群“现身”记

  摘要:堪称“世界级”并非妄自尊大,此次研究人员在云阳县普安乡发掘出长150米、厚2~4米、高6~8米的“恐龙化石墙”。已经多次去现场勘查过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说:“据我所知,这是世界上,目前暴露面积第二大恐龙化石墙。”  正文  6月2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

古生物学家说,我们好像一直搞错恐龙性别了

  古生物学家往往依赖于骨骼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一个恐龙遗迹是来自雄性还是雌性。但是一位古生物学家认为研究人员在评估中可能有点仓促,他声称,在许多以前的研究中,支持性别差异的证据的缺乏可能意味着我们一直都错了。  性别二态性(Sexual dimorphism),即一个物种的雄性和雌性有很多不同之处,

演化史新假说“撼动”恐龙演化谱系树

  英国《自然》期刊3月22日发表的一篇化石学论文,提出了一种与恐龙演化关系史相关的新假说。这一假设挑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固有观点,提出了将恐龙重新分为两大新类别这一根本性的新分类方式。如果这一假说得到确立,恐龙谱系树可能需要重写。  约130年来,恐龙一直被分为两大演化分支:骨盆与鸟类相似的鸟臀目

足迹化石价值伴随争议 研究却越来越热

 ▲三峡地区的埃迪卡拉纪足迹化石 ▲恐龙足迹▲山东郯城恐龙足迹点根据地上存留的脚印就可以判断出脚印主人的体态特征、行走习惯……这看起来像是现代刑侦专家的工作。但在古生物学领域,也有一群人做着类似的工作,他们通过足迹来追寻亿万年前生物的身

显微CT:“看见”6亿年前化石里的细胞核

  日前,科学家在我国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中确认了最古老细胞核结构的存在。图为一枚7-细胞期标本,6个小细胞各含一个细胞核,第七个大细胞具有两个细胞核。  瓮安生物群旋胞类化石的细胞核结构,显示细胞核在不同个体标本中具有不同的埋藏保存状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人类已经自问了

首次发现三维翼龙胚胎 “哈密翼龙伊甸园”揭秘翼龙生命史

哈密翼龙生态复原图。科研人员展示哈密翼龙蛋及胚胎化石模型和哈密翼龙复原图。翼龙蛋化石(右)。哈密翼龙复原图。翼龙下颌骨化石。  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你会想到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哪种脊椎动物最早在天空飞翔吗?  最新的发现与研究表明,最早在天空飞翔的是我们都知道的一种动物——恐龙。在这个庞大家族里,有

植物也有“左撇子”?

周卫明从内蒙古乌海市乌达煤田采集的缠绕化石标本。图A系第一块化石,图H系第二块。图片来源:《当代生物学》  两年前的11月,周卫明与合作者从最低气温零下20摄氏度的内蒙古乌达煤田,带回了一批植物化石标本。周卫明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南古所)工作,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批标本中

清江生物群的发掘:破解生物进化谜团的化石宝库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至此,地处中国宜昌长阳地区,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清江生物群”,首次向世界摘下它神秘的面纱,成为进化古

新疆克拉玛依造梦“世界石油城”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26日电(记者 许云峰)新疆克拉玛依正在造梦,这里的梦想是在茫茫荒漠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一座“世界石油城”。这听上去仿佛是美国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造梦师凭自己的想象,打造了那座“乌托邦”式的理想城。   现实中的克拉玛依的确存在造梦师,只不过他们是制造财富的石

谁在地球上踩下第一个“脚印”?

 陈哲 日前,在中国三峡埃迪卡拉纪地层,发现距今5.4亿多年前动物足迹化石的消息引起国内外关注。化石的发现者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在亿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原始动物在地球上留下了怎样的活动印记?日前,在中国三峡埃迪

化石修复师!如何破译亿万年前生物密码?

  置身其中,仿若回到史前。一块块久经风霜的化石原石,在他们的手中逐渐被还原出定格时的模样。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修复室里,古生物化石修复师黄发忠正在对一块从安徽巢湖地区发掘的“鱼龙化石”进行修复。显微镜下,气动风刻笔精密的笔尖高速振动,与围岩碰撞发出吱吱声,部分鱼龙骨骼已清晰可见。  

“神秘”壳类现身华北板块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什么样子?七大洲四大洋也是按照现在的样子分布吗?为了弄清事实,科学家们正在通过种种证据试图还原地球曾经不同时期的海陆分布。  近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潘兵在与澳大利亚及瑞典的合作者在华北板块下寒武统辛集组中发现了托莫特壳类化石Paterimitrapyrami

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殷宗军:越冷门,越坚持

“做古生物研究,特别要坐得住冷板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说。十多年来,他始终专注于这个冷门学科,希望揭开化石背后隐藏的动物演化历史。这份坚持源于热爱,也来自于科研的进展、院所的支持。 一个个直径1毫米左右的微小化石,被小心翼翼地从岩石中分离出来后,放到显微镜下,使用超高分辨率

关注科技一线:我在青藏高原找化石

   青藏高原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4000多万年前,这里曾有一片汪洋大海,历经沧海桑田,人们说不清中间发生了哪些变迁。或许在漫长岁月中,它一直在沉吟、诉说,只是我们听不懂。如今,借助现代科学分析方法,从一块块沙土、一片片树叶和一颗颗动物牙齿中,可以复原它过去故事的片段。  不久前,记者跟随中国科学院

刘锋 孢粉化石:显微镜下讲故事

  “自从4亿年前植物登陆陆地以来,我们的天空可以很多天不下雨,但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下孢粉雨。这些化石一定以某种方式记录了它们所经历的一切,只是我们现在还缺少解读这些信息的手段,相信通过孢粉学家未来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孢粉学以后会大有可为。”显微镜下的孢粉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两种植物生殖配子体的简称。其

哈尔滨古人类头骨化石发现始末

  近日,河北地质大学举行2018年重大科学发现信息交流会,发布该校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季强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大新发现——在中国东北发现似海德堡人古人类头颅化石。河北地质大学校长王凤鸣表示,这一发现很可能刷新我们对人类起源和演进历史的已有认知。  目前,该发现已在《地质学刊》2018年第3期上刊登

从化石窥见青藏高原生长的秘密

西藏始攀鲈化石伦坡拉盆地种类丰富的化石植物类群,包括棕榈、栾树、椿榆等  “多跑路,多挖土,得幸福……”10月4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飞翔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苏涛分别结束了他们在青藏高原的第13次和第14次古生物考察。这两位年轻的“80后”,是青藏高原不折不扣的“

英国发现上亿年前16米海洋巨兽化石

  北京时间7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什么海洋生物的头骨最大?英国科学家们最近在研究一块该国出土的上龙化石,它的头骨尺寸或许可以给你一点启发。1、海中巨怪 海中巨怪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嘴巴了。  这是一个最近在英国多塞特郡博物馆展出的一个巨型上龙头骨化石,

中瑞专家新发现一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齿化石

  应瑞典乌普布萨拉大学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Evolutionary Biology Centre, Uppsala University) 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同号文于4月29日至5月4日访问了该中心,并对收藏在乌布萨拉大学古生物博物馆的中国古生物化石进行了考察,取

科学家发现了论证东亚古人类演化的新证据

  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

“物不稀仍贵”的腕足动物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对于化石标本来说,常常也是如此。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人类化石,因其寥寥无几、难以寻觅,所以也异常珍贵、备受瞩目。而腕足动物化石则是数量较多有时甚至是极多的一类。在遥远的古生代,腕足动物曾经历过非常繁盛的时期,使得我们今天在古生代地层中能够见到它的化石数量蔚为可观。用中科院

我国学者发现向早期现代人连续演化的人类头骨化石

  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

古生物所等在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中发现细胞核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副研究员殷宗军与来自英国、巴西和瑞典的合作者,在贵州瓮安动物胚胎化石亚细胞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采用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术等三维无损成像技术,以亚微米的精度重建了动物胚胎化石的三维结构,并且借助大型图形工作站和专业体数据处理

张弥曼:摘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傻瓜”

   ▲张弥曼(右一)在向学生介绍研究内容。(2018年摄)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事情都是可以牺牲的。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工作都抱着一颗‘公心’。”在张弥曼看来,古生物 学的“公心”就是“不到死也要抱着化石不撒手”  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

世界首张恐龙彩照写真在大连生成

  日前,在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世界首张恐龙彩照写真生成。使用的“照相机”是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微聚焦荧光光谱仪 M6 JETSTREAMXRF,拍摄对象是世界上仅此一枚的滕氏嘉年华龙化石。  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大型光谱学仪器对恐龙化石开展全方位立体扫描研究,并获得首张恐龙化石高精度的元素种类及其

海口虫:揭开脊椎动物远祖的面纱

   陈均远等人对海口虫的研究成果表明,脊椎动物的演化在5.2亿年前就已拉开序幕。这些保存惊人完好的化石,展现了一幅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远祖的生动“肖像”。这一发现被一些国外科学家誉为“人类重塑地球生命史的一项惊人成就”。  云南昆明滇池之畔,海口镇耳材村村后,有一个长2000米、宽1000米的斜

中国学者最新Science发布古人类研究重大成果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针对2005-2016年在河南省发现的人类头骨碎片等多个化石,报道了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研究指出距今10.5-12.5万年,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其头骨呈现出更新世晚期人类、东亚中更新世直

张江永:听懂金龙鱼化石的倾诉

  “每一件标本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能否识宝,要看自身的功力。只有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的人才能听懂化石的‘倾诉’,悟出其蕴涵的故事。”  要说古生物学家的美梦,莫过于众里寻他千百度,突然破土挖掘出一块漂亮的化石:完整而清晰。  近日,《古脊椎动物学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江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