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慢性肾病并...(二)

Figure 2. Quantification and Gene Ontology analysis ofdifferentially phosphorylated peptides and proteins in (5/6Nx + NS)/(Sham + NS)and (5/6Nx + HS)/(5/6Nx + NS) comparison groups.5、为进一步解析慢性肾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作者对鉴定到的磷酸化差异修饰蛋白进行了互作网络分析(PPI)。他们发现在5/6Nx组(肾切除)中Polr2a,Srrm1,Gsta2和Pxn蛋白的连接度最高;而在盐负荷组中Myh6,Lmna和Des蛋白的连接度最高。KEGG通路分析发现肾切除(肾病)组中的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肥大型心肌病以及焦点粘连信号通路中的蛋白磷酸化修饰发生变化;而盐负荷引起的蛋白磷酸化修饰变化主要发生在侧索硬化症,mTOR信号......阅读全文

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慢性肾病并...(二)

Figure 2. Quantification and Gene Ontology analysis ofdifferentially phosphorylated peptides and proteins in (5/6Nx + NS)/(Sham + NS)and (5/6Nx +

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慢性肾病并...(一)

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慢性肾病并发高血压的病理机制慢性肾病病人一般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其中大多数肾损伤晚期病人都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盐是慢性肾病和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但其中的病理机制仍然不清楚。本文利用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的技术,对慢性肾病并发高血压的病理机制进行了全面

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慢性肾病并发高血压

  慢性肾病病人一般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其中大多数肾损伤晚期病人都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盐是慢性肾病和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但其中的病理机制仍然不清楚。本文利用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的技术,对慢性肾病并发高血压的病理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性的分析。   Proteomic and p

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慢性肾病并发高血压

  慢性肾病病人一般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其中大多数肾损伤晚期病人都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盐是慢性肾病和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但其中的病理机制仍然不清楚。本文利用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联合分析的技术,对慢性肾病并发高血压的病理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性的分析。   Proteomic and p

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

 随着人类基因 组计划研究成果的公布,人们对基因的认识逐渐清晰,但基因数量的有限性和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如何了解众多的基因与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之间的关系,对生命科学研究者来说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承担者――蛋白质,成为后基

权威文献告诉您—为何要做磷酸化组与普通蛋白质组联合

磷酸化修饰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修饰之王,是生物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种翻译后修饰:从数量上来说,真核生物体内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蛋白可以发生磷酸化修饰;从功能上来说,磷酸化在正常生理、免疫应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植物的逆境胁迫响应与激素表达等各种生物过程中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期微信公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部1809组封顺、叶明亮、邹汉法等人关于新型金属离子固定化亲和色谱固定相应用于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成果(Immobilized Zirconium 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for Specific Enrichment of Phosphop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简介-1

一、蛋白质组概念:一个细胞、一个组织或一个机体全部基因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二、蛋白质组学研究范畴 1.蛋白质和蛋白质间 2.蛋白质和核酸之间 3.蛋白质及其组成质点的分离、分析、鉴定 4.蛋白质结构分析 5.生理、病理或不同发育状态下蛋白质组表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简介-2

3 甲基化干扰实验用来检测蛋白质的结合位点。甲基化修饰的DNA探针可以干扰蛋白质的结合。结合位点上未被修饰的DNA片段才能与蛋白结合,然后将DNA从被修饰的碱基处切割,电泳分离,结合蛋白的DNA在结合位点上不能被修饰,不能切断,可确定结合位点的位置。 4 Dnase I 足纹分析 蛋白

高通量蛋白质组和磷酸化组分析揭示化疗药物耐药性

  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好、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在对癌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肿瘤对靶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却是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耐药性产生的机理是当前癌症研究的热点之一。最近,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在国际著名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论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