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喹乙醇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介绍

药理作用 抗菌促进生长剂,具有促进蛋白同化作用,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增重加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四环素、氯霉素等耐药菌株仍然有效。 不良反应 鸡鸭对本品较敏感,有中毒的报道。《中国兽药典》(2005版)也有明确规定,喹乙醇被禁止用于家禽及水产养殖。......阅读全文

关于喹乙醇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介绍

  药理作用  抗菌促进生长剂,具有促进蛋白同化作用,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增重加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四环素、氯霉素等耐药菌株仍然有效。  不良反应  鸡鸭对本品较敏感,有中毒的报道。《中国兽药典》(2005版)也有明确规定,喹乙醇被禁止用于家禽及水产养殖。

喹乙醇的基本信息介绍

  喹乙醇(olaquindox)又名倍育诺、快育灵等,是淡黄色结晶状粉末。其抗菌效果优良,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敏感,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100μg/ml,优于金毒素等。对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另外对其它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对喹乙醇仍很敏感。喹乙醇的化学合成法生产,是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

关于“风口浪尖”上的喹乙醇

  近日,315曝光了饲料中添加喹乙醇的事件。那么何为喹乙醇?它对人体和动物又有何危害呢?  喹乙醇又称喹酰胺醇,商品名为倍育诺、快育灵,由于喹乙醇有中度至明显的蓄积毒性,对大多数动物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人也有潜在的三致性,即致畸形,致突变,致癌。因此喹乙醇在美国和欧盟都被禁止用作饲料添加剂。《中国

HPLC法检测饲料中的喹乙醇

方案优势重现性良好             采用标准      国标GB/T8381.7-2009《饲料中喹乙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原理/步骤     色谱条件 色谱柱:HitachiLaChromC18(5μm)4.6mmI.D.x250mmL

饲料、组织喹乙醇残留检测方法

饲料、组织喹乙醇残留检测方法介绍:1 原理及用途本试剂盒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组织、饲料等样本中的喹乙醇(Olaquindox,OQX),试剂盒由预包被偶联抗原的酶标板、酶标记物、抗体、标准品及其他配套试剂组成。检测时,加入标准品或样品溶液,样本中的喹乙醇和酶标板上预包被偶联抗原竞争抗喹乙醇

使用磷酸伯氨喹的不良反应介绍

  易发生疲劳、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药热。  (1) 本品毒性反应较其他抗疟药为高。当每日用量超过30mg(基质)时,易发生疲倦、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人可出现药物热,粒细胞缺乏等,停药后即可恢复。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本品可发生急性溶血型贫血,这种溶血反映仅

喹乙醇,-又一代“瘦肉精”?

  随着今年央视3·15的曝光,“喹乙醇”一下子成了热词,被称为“新型瘦肉精”。其实,关于“瘦肉精”,上一期“你问我答”栏目已经有所解答,这里不再赘述,今天主要来说一说喹乙醇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喹乙醇?  喹乙醇是1965年由德国人合成的一种抗菌促生长剂,是喹公式啉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蛋白同化作用

“水产瘦肉精”喹乙醇浮出水面

  在瘦肉精事件余波未了之时,又一种非法添加剂被查出   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江苏省连云港市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鲤鱼饲料因含有违禁药物“喹乙醇”,造成当地养殖鲤鱼大量死亡。据称,执法人员抽取了这家企业生产的11个批次的鲤鱼饲料样品检测,结果表明,11个批次均添加了喹乙

关于乙醇的应用相关介绍

  1、食品饮料  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含量和酒的种类有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饮用酒中的乙醇不是把乙醇加进去,而是微生物发酵得到的乙醇,根据使用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还会有乙酸或糖等有关物质。  乙醇还可用于制造醋酸、饮料、焙烤食品、糖果、冰淇淋、沙司等。  2、有机原料  乙醇也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

关于乙醇的广泛用途介绍

  乙醇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医药、涂料、卫生用品、化妆品、油脂等各个方面,占乙醇总耗量的50%左右。乙醇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于制造乙醛、乙烯、乙胺、乙酸乙酯、乙酸、氯乙烷等等,并衍生出医药、染料、涂料、香料、合成橡胶、洗涤剂、农药等产品的许多中间体,其制品多达300种以上,乙醇作为化工产品

关于乙醇的存储方式介绍

  储存方法  存储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2061  UN编号

关于磷酸伯氨喹的基本介绍

  磷酸伯氨喹,分子式为C15H21N3OH3PO4。磷酸伯氨喹片,处方类药物,口服,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橙红色。  口服:26.4mg/日,顿服,连服14日;或39.6mg/日,连服8日;或52.8mg/日,连服4日。服此药前3日,先服氯喹;或在第一、二日同服乙胺嘧啶。  小儿常用量:口服,按氨

关于乙醇的储存运输的介绍

  一、储存方法  存储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二、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2061  

关于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介绍

  1.解热镇痛 Aspirin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者一般无影响.其镇痛作用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  2.抗风湿 Aspirin在使用最大耐受剂量(3 4g/d

关于乙醇性肝炎的基本介绍

  乙醇性肝炎按其临床症状轻重可分为无症状型(无黄疸型)、慢性持续型、慢性活动型、暴发型及胆淤型等类型。轻者无症状,仅有肝肿大及轻度肝功能损害,或仅有乏力, 食欲不振、 肝肿大及压痛。重者有严重肝脏失代偿表现,如发热、黄疸、恶心、呕吐、 腹痛,迅速出现腹水、 出血倾向。亦有的病患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

关于乙醇的基本内容介绍

  乙醇(ethano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乙醇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性,味甘。乙醇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这类药的共同特点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血浆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少且轻。但随着临床上的大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逐渐增多,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以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为多见;    ②过

关于氟喹诺酮的不良应用介绍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也相继发生。新上市氟喹诺酮类如替马沙星(Temafloxacin)1992年在英国上市仅15周后,因发现有过敏、溢血、肾衰等不良反应而停用。故亦不是脂溶性越高,半衰期越长就越好,还应从药动学及临床利弊综合考虑。本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  1、中枢神

关于乙醇的衍生物的介绍

  ⑴乙醛:乙醇氧化或气相脱氢生产乙醛曾是工业乙醇的主要用途。乙醛在工业上大量用于合成乙酸、丁醇、季戊四醇等有机产品,也用于生产聚乙醛、三氯乙醛等产品。  ⑵乙胺:乙胺是由乙醇与氨经催化反应生成的,同时得到乙胺、二乙胺和三乙胺。乙胺、二乙胺可作溶剂,也可用来制造洗涤剂、润滑剂和橡胶促进剂、农药、染料

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抗感染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为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此类药品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FIuoroqinoIones)药物,属化学合成抗菌药,该类药物均具有喹诺酮的基本结构。自1962年合成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应用较广,至今已有许多新产品应用于临床,并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这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体内分布广泛,毒

关于乙醇性肝炎的病理生理介绍

  乙醇可造成肝细胞坏死,也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引起机体继发性免疫反应,如出现循环肝细胞膜抗体、抗透明小体抗体及淋巴细胞对肝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而产生继发性免疫损害。因此有少数病人在戒酒后仍发生持续性肝损,且其病理形态表现酷似慢性活动性肝炎,有大量单核细胞集聚与碎屑样坏死。

关于乙醇性肝硬化的基本介绍

  肝穿刺活组织的系列观察发现,38%的乙醇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脏表面有均匀的细小颗粒,呈小结节性。肝脏大小根据其纤维化、炎症和脂肪浸润的程度而定。至晚期结节增大,隔以瘢痕,呈大结节性。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白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有脂肪浸润,尤以小叶中央区最为显著;在核周围的肝细胞质内可见M

关于乙醇性肝炎的基础病理介绍

  乙醇性肝炎约有1/5患者,肝活检发现乙醇性肝炎时也可有乙醇性肝硬化同时存在;半数无肝硬化患者可保持慢性持续性肝炎状态。戒酒后约10%患者的肝脏可恢复正常结构。30%—40%左右可演变为乙醇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经数年左右进展为肝硬化,约10%—15%患者可发生暴发性乙醇性肝炎而死亡。

关于乙醇性肝硬化的特点介绍

  ①均有较长时间嗜酒史(8-34年),发病年龄偏大,以壮年者多见,我国以乡镇干部和手工业者居多,女性罕见。  ②营养状况和体力减退出现较晚,表现较轻。  ③消化道症状如厌食、腹胀较明显。  ④肝昏迷常有反复发作,但自发性腹膜炎和肝癌发生率较肝炎性肝硬化低。  ⑤住院治疗病死率较肝炎性肝硬化低。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演化介绍

  生物遗传的许多证据表明,谷胱甘肽甲醛脱氢酶与ADH3一样,可能是整个乙醇脱氢酶家族的祖先。早在进化时,有效消除内源性和外源性甲醛的方法就很重要,并且这种能力已经通过时间保留在了ADH3中。由于基因的一系列突变,ADH3的重复基因演变为其他的乙醇脱氢酶。据认为,在酵母中发现了将糖类转化为酒精的的能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发现介绍

  首次分离出乙醇脱氢酶(ADH)是在1937年,是从酿酒酵母(面包酵母)中纯化得到的。Hugo Theorell和他的同事研究了马肝脏中乙醇脱氢酶催化机理的很多方面。乙醇脱氢酶还是首先测定了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寡聚酶之一。在1960年初,在果蝇属果蝇中也发现了乙醇脱氢酶。

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介绍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  熔点:-114℃  密度:0.79g/cm3  沸点:78℃  挥发性:易挥发 [1]  折射率:1.3611(20℃) [1]  饱和蒸气压:5.33kPa(19℃)  燃烧热:1365.5kJ/mol  临界温度:243.1℃  临界压力:6.38MP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亚基介绍

  底物与锌和乙醇脱氢酶配位,每个亚基有两个锌原子。其中一个是参与催化的活性位点,配体是Cys-46, Cys-174,His-67和一个水分子。 另一亚基则涉及结构。在这种机制下,氢化物从乙醇到达NAD +。晶体结构表明,His-51去掉了烟酰胺核糖的质子,而正是烟酰胺核糖去掉了Ser-48的质子

关于乙醇脱氢酶的基本介绍

  乙醇脱氢酶,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肝脏、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之中作为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它在很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