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苏州纳米所在高性能纳滤膜研究中取得进展

纳滤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200~2000之间。根据纳滤膜表面的电荷以及截留尺寸,纳滤膜能够有效地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染料、有机小分子、抗生素、二糖及多糖类化合物等,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环保以及冶金等行业。目前,由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纳滤膜是商品化纳滤膜的主要形式,这种膜由多孔的支撑底膜和复合在支撑膜表面起分离作用的分离层组成,分离层的性质对整个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分离层厚度越薄,纳滤膜的分离通量越高。目前,商品化纳滤膜的支撑膜多为高分子超滤膜。超滤膜的表面孔隙率相对较低,导致界面聚合过程中水相单体扩散可能不均匀,难以实现超薄无缺陷分离层的构筑。针对这一挑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靳健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利用单壁碳纳米管超薄膜替代传统的超滤膜作为支撑膜,成功实现了厚度仅为12 nm的超薄无缺陷分离层纳滤膜,该纳......阅读全文

纳滤膜的清洗办法介绍

  清洗办法一:等压水力冲洗  可将超滤出口阀门关闭后将浓缩水出口阀门全部打开,这样能保持膜面流速增大,而且对去除表面附着松软物质十分有效。  清洗办法二:背压反冲洗  可用干净的纯水,将其中的滤液逐步进入到正面进行冲洗,因为膜的正反方向耐压程度不一样,所以操作人员需在低压状态下进行清洗,冲洗时间三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简介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相转化法、涂覆-交联法、层层自组装法和界面聚合法。相转化法通常用来制备不对称纳滤膜,即在一定条件下将铸膜液由液相转变为固相多孔膜材料。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分为两步:一是支撑层的制备,二是活性功能层的制备。支撑层由相转化法制得,活性层的制备主要采用涂覆-交联法、层层自组装法

经过纳滤膜生产出来的纳滤水是什么?

纳滤水是指用纳滤膜为核心技术生产出来的水纳滤膜的孔径为纳滤级,介于反渗透(RO)和超滤膜之间。因此,使用这种膜的水处理技术叫做纳滤。纳滤膜能够截留分子量为几百的物质,对NACI的截留率为50%至70%,对某些低分子有机物的截留率可达90%。由于纳滤对清除水中天然有机物效率较高,又能适当保留低分子量的

苏州纳米所在高性能纳滤膜研究中取得进展

  纳滤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200~2000之间。根据纳滤膜表面的电荷以及截留尺寸,纳滤膜能够有效地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染料、有机小分子、抗生素、二糖及多糖类化合物等,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环保以及冶金等行业。目前,由界面

纳滤膜在其分离应用中的特征有哪些?

  ①纳滤膜过程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和化学反应,不破坏生物活性,适用于热敏感物质的分离、浓缩和纯化。  ②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特别适宜分子大小在1nm以上的物质,例如乳糖、麦芽糖、抗生素、合成药剂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③纳滤膜大多为荷电膜,由于电荷效应,对离子具有选择性,即

科学家制备出稳定高效有机纳滤膜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和李连山研究团队提出,通过表面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出共轭微孔聚合物滤膜(CMP),实现稳定高效有机纳滤膜的制备。该成果于7月24日凌晨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  据介绍,传统分离纯化过程主要依赖高能耗基于热的过程,例如蒸馏、精馏等。化工工业中用于分离和纯化的能源消耗占据了全部

实验室用纳滤膜分离可以吗

1.实验室用膜分离设备(超滤、纳滤、反渗透)可选用超滤、纳滤、反渗透等不同的膜分离组件,超滤组件为中空纤维型,纳滤与反渗透为卷式组件,本产品一机多用,主要用于药物、天然产物组分分离提纯、浓缩、脱盐等用途,特别适合实验室使用,操作方便,易于放大,通量5-10L/H。 2.纳滤膜分离技术常被用于取代传统

微孔滤膜分有机系,水系是什么意思

1、微孔滤膜水系:聚丙烯性质稳定,耐各种溶剂。你所谓的水系/有机系,应该是根据滤膜的材质分的,分别适用于过滤水溶液(生命科学适用),和有机溶液(化学适用)。所谓有机系,用来过滤水溶液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反过来水系的则可能会被有机溶剂溶解,不适用于有机体系的过滤。2、微孔滤膜有机系:syringe

微孔滤膜分有机系,水系是什么意思

1、微孔滤膜水系:聚丙烯性质稳定,耐各种溶剂。你所谓的水系/有机系,应该是根据滤膜的材质分的,分别适用于过滤水溶液(生命科学适用),和有机溶液(化学适用)。所谓有机系,用来过滤水溶液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反过来水系的则可能会被有机溶剂溶解,不适用于有机体系的过滤。2、微孔滤膜有机系:syringe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首张图灵表面结构纳滤膜

  早在6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图灵就预测:某些重复的自然斑图可能是由两种特定物质(分子、细胞等)相互反应或作用产生的。通过一个被他称为“反应-扩散”的过程,这两种组分将会自发地自组织成斑纹、条纹、环纹、螺旋或是斑驳的斑点等结构。后来的科学家证实了这个猜想,并将这类结构称为“图灵结构”。  长期从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