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怀念J.Korkisch教授,怀念!

一、关于“钱学森之问”的另一短文 2011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E30版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写了关于“钱学森之问”一篇短文,现摘其中一段: 几年前,我和一位美国学者交流。她说,中国也许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巨人,但是,中国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因为这个巨人只是一个跛脚的巨人。它缺少文化支撑和文化输出,缺乏文化的力量。我请这位女学者详细阐述。她举例,中国没有一本书或者一部长篇小说,能够进入欧美普通家庭的书架上,成为她们的必读物。中华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几乎等于零,对欧美价值观的影响几乎等于零。对此,我只有无奈承认。 十多年前,我曾与西班牙作协主席对话。当我激情地向西班牙文学致意,大谈唐吉诃德。可西班牙作协的七位来访作家交头接耳了半天,最后告诉我,她们对中国文学的全部了解,只有五个字,那就是:“床前明月光”。 这是一家之言。我对文学不了解,所以,对高副主席的短文无法说我的看法。但是,作为分析化学工作者......阅读全文

“除了吴瑞,我还要感谢这些人” 顾孝诚谈CUSBEA项目

怀念叶宁 1983年,为CUSBEA而忙碌不已的顾孝诚需要一个帮手,她看中了在北京大学动物房做饲养员的叶宁,于是调她来帮忙。那一年叶宁24岁,她共参与了7届CUSBEA的工作。1992年,年仅31岁的叶宁因乳腺癌去世。 “我至今很想念她!”15年后的今天,顾孝诚含着眼泪、哽咽

Nobel奖获得者ESI源发明人John Fenn逝世

  2010年12月10日,曾因在大分子分析领域进行革命性研究的、获得2002年Nobel奖的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化学教授约翰B ·芬恩(John B. Fenn)博士,于今日逝世,享年93岁。  12月10日同时也是2010年Nobel奖在挪威奥斯陆的颁奖日,Nobel奖

2018年科研界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的那些悲剧

  在过去一年中,学术圈发生了很多起高学历人才“轻生”的事件,不仅给家人与朋友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同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震动。在此我们进行简要梳理,最重要的还是提醒科研工作者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节奏,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1. 浙大博士跳江轻生事件  浙江大学博士生侯京京于10月1

钱伯初教授:陪量子力学“玩”到82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82岁的物理学家钱伯初似乎还沉浸在讲台上,嘴中含混地冒出“方程”、“数据”这样的字眼。   就在他病重的最后几个月,兰州大学物理学院的一位年轻老师带着孩子去病房探望老人,钱伯初躺在病床上和他聊了两个多小时的量子力学。直到孩子饿哭了,钱先生才容许他离开。   2014年4月3

丘成桐:一个活着的传奇

  丘成桐是名满天下的数学家,他26岁便成就了一生的辉煌。几十年来永不停歇的追求,让他的名字在数学界几乎无处不在。在普通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今年1月3日,丘成桐从台北飞回北京,1月4日他又要飞往英国剑桥大学参加斯蒂芬·霍金的七十寿辰庆祝仪式。在这两次飞行的间隙,《中国

化学传感器会议40载 雷磁设“成就奖”激励创新

吴海龙教授在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上的致辞摘要  8月16日,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4th SCCS)在山西大同大学开幕(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大会召开 2位院士3位专家获奖)。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兼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理

缅怀丨2016年逝去的生物学家

  BioArt按:2016圣诞的狂欢已过,2017元旦又将到来,在大雪纷飞的季节让我们用文字记录2016年去世的多位生物学家,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与无限哀思,他们创造的科研成果曾经走在时代和科技的最前沿,未来终将照亮人类,感谢他们为科研探索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应该感谢他们的家人对科学的支持和付出!生命

谷超豪:永远走在创新路上

  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先生,6月24日凌晨离开了他热爱一生的数学研究事业和教育事业。陪伴谷先生最后一段时日的弟子——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洪家兴教授说:“我记忆中最后一次和谷先生的交流,是在今年2月份,上海数学中心被批准进入筹建阶段。我们特地赶到医院告诉他这个消息。因为身

不计辛勤一砚寒—记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开拓者王守融

  不计辛勤一砚寒 幽谷飞香不一般  ——记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 王守融  他出生于苏州名门望族,自幼才华出众,学冠诸生;  他16岁考入清华大学,抗日战争期间随校南迁,从未放弃科学研究工作;  他曾任加拿大帝国机器厂机械设计工程师,怀着赤子之心回国出任上海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李政道与教育学者共答“钱学森之问”

  李政道先生作报告:要创新 需学问     过去的一年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震聋发聩的疑问一直是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随着大师的远去,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上至国务院总理下

沉痛悼念霍启升教授

  无机化学家,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美籍华人霍启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6月28日上午11时11分在美国华盛顿州逝世,享年55岁。  霍启升1962年11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1979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

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切缅怀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等7位院士分别撰文向

忆中国“半导体破冰者” 谢希德院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804.shtm 谢希德,一个熠熠闪光的名字,一位至今“活”着的先生。 昨天是谢希德先生百年诞辰。她离开我们虽已逾二十个春秋,但很多时候,先生似乎从未远离。她的音容笑貌

化学泰斗蔡启瑞院士的世纪传奇谢幕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蔡启瑞遗体告别仪式在厦门举行。  他是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用美军战俘换回来的科学家之一,曾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国催化化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已故物理化学家卢嘉锡口中“探赜索隐老而弥笃,立志创新志且益坚”的科学家,也是在厦大组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催

谁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三八”妇女节之际,物理所离退休党总支、老科协物理所分会谨以此篇纪念优秀的共产党员,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施汝为的夫人顾静徽先生。 2020年,再现物理双姝工作与生活的话剧《春逝》上演,宛如阴霾笼罩的初春见到了迎风招展的迎春花。故事取材于中

科学家称未来食用转基因食物将不可避免

  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一座洁白的房间内,未来的晚餐摆上桌面。桌上的牛肉是使用试管技术培育的,这些牛肉纤维精巧地拼接出一个“肉” 字;有些“蔬菜肉”做成的餐前点心。使用基因技术培育原料制作的寿司,还有可以任意编程设定的红酒:其中含有微波脉冲,你可以随意设定自己的喜好,从蒙特普恰

记徐旭常院士:曲终人不散

  江苏省常州市人,生前长期从事热能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专利局颁发的发明创造金奖,于199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学方面,开创国内《燃烧学》教学,对我国几十年来的燃烧理论与技术教学有重要影响;主持或参与编写的著作和教

闻玉梅:中国治疗性乙肝疫苗开拓者

  闻玉梅(1934 年 ~),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0~1982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国立卫生院进修肝炎病毒学。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她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现了我国乙型肝炎

中科院微生物所刘翟博士:潜心科研 追逐梦想

        禽流感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传染病,也被称作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一旦暴发,往往会造成家禽的大量死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疾病的传染范围只是局限在家禽中。然而近年来情况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禽流感的传播已经跨

报告文学:钟扬,解密“种子”的基因

5月2日是我的生日。三十五岁以后,每到这一天,我会最深刻地认识到:父母是我最好的老师。海拔越高的地方,植物的生长越艰难,但是越艰难的地方,植物的生命力就越强。——摘自钟扬日记 武汉市武昌一个普通小区,住着钟扬的父母。同是八十二岁的钟美鸣、王彩燕夫妇,退休前在湖北省教育厅机关工作。这是一个温馨的

百人悼念朱良漪逝世十周年暨中仪学分析仪器北方理事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月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的朱良漪逝世十周年仪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北方区理事会议在北京万商花园酒店召开。近100位专家、学者、仪器企业负责人代表等在朱老辞世后的今天共话分析仪器十年来砥砺前行中的业绩与经验分享,同时参与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

蔡睿贤:能源动力科学翘楚名副其实睿而贤

蔡睿贤在2007年新春联欢会上  蔡睿贤先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我国能源动力事业,并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党和国家以及国内外科技界同行对他的辛勤工作和所作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蔡睿贤先生谢世,悲痛于胸难以自拔,脑中不断涌现出他的光辉形象。本文尝试

秦伯益院士: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

  有一种历史现象叫回归,回归才有进步,才有健康的持续的进步。   文艺复兴是提倡古希腊罗马文化,提出人本主义思想体系,使人性回归。启蒙运动是批判蒙昧主义,使人的理性回归。中国唐朝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先秦和两汉文化传统,使文风和社会风气回归。   粉碎“四人帮”后真理标准的讨论,纠正了以最高领导人

【2018年度盘点】缅怀那些熄灭了的灯塔!

   回首整个2018年  你会想起什么  是童年回忆李咏的猝然离世  抑或是武侠大师金庸的匆匆告别  今年注定是一个众星殒落的一年  在这个带着离别色彩一年的最后时光  转网特别整理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逝去大师  他们或毕生奋斗在临床一线  或默默深耕于基础科研  宛若熄灭了的灯塔  让我们共同来缅怀

又到双11,扒一扒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单身狗”

  又到双十一,广大单身男女又将面临新一轮的狂虐与打击。  不过,“单身狗”们也不必过于忧伤,因为——  就在化学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牛人中,同样有着不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单身狗”——  罗勃特•波义耳(Robert Boyle)  在化学史上,有一位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开创

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答卷——从黄大年到钟扬的时代启示

有了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国。近些年来,两个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被人们广为传颂。黄大年——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在毅然归国后的7年里,推动中国深部地球探测技术实现跨代飞跃;钟扬——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从

上海有机所召开汪猷百年诞辰纪念会

    纪念会现场   9月20日,汪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中科院上海分院教育基地报告厅召开。国家自然基金委,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以及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老领导,老同事代表,汪猷的学生代表,以及上海有机所科研骨干和研究生近300多人

陈肇元院士:清华烟雨 土木人生

陈肇元  陈肇元, 1931年出生,浙江宁波人,1949年考入上海的中国纺织工学院,1950年转学清华大学并于1952年提前一年从土木系毕业留校任教。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

法庭激辩 北大医院是否非法行医

  再次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簿公堂,王建国捧着妻子的遗像走进法庭,要求死亡赔偿、精神抚慰金等共计约500万元。两年前的2007年10月,王建国将北大医院诉至法院,认为该院“非法行医”,并由于医院医疗过失造成熊卓为死亡,索赔500万元。   王建国怀抱妻子遗像,与北大医院第二次对簿公堂 摄影/郝

给天下英才最好的时代舞台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在这个时代,拥有卓越的人才,就意味着在大国角力中拥有了最重的砝码,寻找到了最强有力的支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尊重人才、造就人才”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