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蓖麻毒素的检测方法

蓖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毫克级的剂量即可致人或动物死亡。但截至目前,适用于人的解毒药和特异性抗毒素特效药尚未被研制出来。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根据蓖麻毒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化学特性及免疫学特性,建立了免疫吸收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及生物质谱分析等方法。......阅读全文

概述蓖麻毒素的检测方法

  蓖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毫克级的剂量即可致人或动物死亡。但截至目前,适用于人的解毒药和特异性抗毒素特效药尚未被研制出来。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根据蓖麻毒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化学特性及免疫学特性,建立了免疫吸收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及生物质谱分析等方法。

概述蓖麻毒素的结构特点

  蓖麻毒素(约占蓖麻蛋白的5%,分子量约为66kD)是一种Ⅱ型异二聚体核糖体失活蛋白,由核糖体失活酶(蓖麻毒素A链)及与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特异结合的凝集素(蓖麻毒素B链)组成,二者之间连接一个二硫键。对蓖麻毒素的一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A链含有267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32kD,具有催化活

蓖麻毒素的生物传感法检测方法介绍

  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联合使用,将待测物与识别元件特异性结合后产生的生物敏感物质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光信号等,从而达到分析检测目的。该方法无需特殊标记物,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实时在线监测的特点,是医学诊断、食品卫生检验等领域安全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

蓖麻毒素的生物质谱技术检测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及电喷雾等技术为分析极性强、难挥发等特点的生物样品提供了可靠条件。肽质量指纹谱是利用特异性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一级结构进行水解处理后得到具有独特特征的肽混合物,称其为指纹谱。该方法是目前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常用方法。将待测蛋白质样品经垂直板电泳或二维电泳分离,经酶切

蓖麻毒素的毒理分析

  蓖麻毒素是一种细胞毒。当毒素进入体内,A、B链分开。A链通过渗透经细胞膜进入细胞浆,主要使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抑制失活,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B链与细胞表面结合,通过内陷作用转入细胞内,它能促使A链进入胞浆。  蓖麻毒素对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LD12白血病、B16黑痣瘤和列文斯肺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

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蓖麻毒素的介绍

  随着生物标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成功建立了放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而进行体外超微量蓖麻毒素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精确性的特点。放射免疫方法可检测出样品中100pg数量级的蓖麻毒素,适用于对蓖麻毒素中毒者血液中蓖麻毒素含量的检测。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操作处理比较繁琐,

免疫标记分析法检测蓖麻毒素

  免疫标记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进行生物学标记,利用蓖麻毒素抗原位点能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而建立的检测方法,是检测蓖麻毒素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常用的免疫抗体标记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标记法及放射免疫法。利用自制的抗体(以羊为抗体制备动物制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LISA 方法可检测到生物样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蓖麻毒素的介绍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将待测物质溶于流动相中,利用色谱柱固定相将流动相的组成进行分离,对检测器收集到的峰信号转换为待测物质浓度,进而来判定待测物质含量的一种方法,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等特点。采用PROTEIN KW-802.5凝胶色谱柱,在柱温25℃、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的条件

蓖麻毒素的理化性质

  蓖麻毒素的一、二级结构已清楚,由A、B两条链组成。A链比B链稍短,两链之间以一个二硫键相连接。它含有共价键结合的糖分子,糖的主要组成是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分子量为66,000。在0.1g分子半乳糖溶液中,毒素可在冰箱中贮存数月而不失活性,但煮沸易失去活性。  蓖麻毒素是从蓖麻籽中提取的植物糖

概述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AF的检测方法从最初以薄层层析法为主,发展到高效液相色谱法、微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多种方法普遍应用,其进展与新的化学检测手段和新仪器的出现密不可分。这些新方法、新手段的快速应用,为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适应了不同的检测目的和要求。

概述细菌毒素检测的操作方法

  1.外毒素检测  (1)生物学方法:操作复杂,且不易获得敏感动物,动物的个体差异影响结果判断,只有在发现新毒素的特殊情况下采用。  (2)免疫血清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且可进行大样品量筛选。有沉淀反应、颗粒吸附凝集试验(血凝试验和胶乳凝集试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

蓖麻毒素的临床表现介绍

  小鼠静脉注射LD50值为2.7μg/kg,腹腔注射为7~10μg/kg;对狗LD50值为0.6μg/kg;人致死量约为7mg。中毒后数小时出现症状。早期有精神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继则出现脱水、血压下降,休克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牙关紧闭;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少数病人可出现

蓖麻油的概述

  蓖麻油是脂肪酸的三甘油酯,蓖麻油存在于蓖麻的种子里,其含量为35%~57.%”用榨取或溶剂萃取法制得蓖麻油。  蓖麻油脂 肪酸中含90%蓖麻酸(9一烯基一12·羟基十八酸)j羟值为163mgKOH/g、羟基含量为4.94%,按羟基算分子量为929.26,按羟基推算,蓖麻油含70%的三官能度和30

蓖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坏死和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在引起细胞凋亡的三大类因素中,毒素,抗癌药物是其中之一。以往认为化疗药物是通过引起靶细胞发生不可逆代谢障碍而杀死肿瘤细胞,近年来认为是通过改变生理环境而诱发细胞发生PCD而达到疗效。  1989年,Leek等报道:在蓖麻毒素中毒的肠道病理研究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

关于蓖麻毒素的基本信息介绍

  蓖麻毒素,为具有两条肽链的高毒性的植物蛋白。它主要存在于蓖麻籽中。该毒素易损伤肝、肾等实质器官,发生出血、变性、坏死病变。并能凝集和溶解红细胞,抑制麻痹心血管和呼吸中枢,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鼠静脉注射LD50值为2.7μg/kg,腹腔注射为7~10μg/kg;对狗LD50值为0.6μg/

蓖麻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蓖麻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属于蛋白合成抑制剂或核糖体失活剂,这也是在构建免疫毒素时,应用到蓖麻毒素的主要原因。  合成的机理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明确。首先,毒素依靠B链上的半乳糖结合位点与细胞表面含末端半乳糖残基的受体结合,促进整个毒素分子以内陷方式进入细胞,形成细胞内囊,毒素从细胞内囊中进

黄曲霉毒素一般检测方法概述

1.薄层层析(TLC)法 TLC法是测定黄曲霉毒素的经典方法,在薄层板展开后,在365 nm紫外灯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分别显示紫色、蓝紫色、绿色和绿色荧光。TLC法的特异性较差,灵敏度相对较差,且测定黄曲霉毒素专一性不够,经常引起测量误差。但由于此法设备

黄曲霉毒素一般检测方法概述

  【薄层色谱法】    1.薄层层析(TLC)法    TLC法是测定黄曲霉毒素的经典方法,在薄层板展开后,在365 nm紫外灯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分别显示紫色、蓝紫色、绿色和绿色荧光。TLC法的特异性较差,灵敏度相对较差,且测定黄曲霉毒素专一性不够,经常引起测量误差。但由于此

关于蓖麻毒蛋白的基本概述

  蓖麻(Ricinus communus)又称大麻子、红麻等,是大戟科蓖麻属植物,蓖麻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等,具有特殊的用途和很高的经济价值。中国蓖麻资源丰富,种植面积约700万亩,蓖麻籽年产量34万吨,居世界第2位。蓖麻的种子(蓖麻子)蓖麻籽是蓖麻成熟的果实

概述蓖麻毒蛋白的作用机理

  一个蓖麻毒蛋白分子进入细胞内,就足以使整个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完全停止而死亡。蓖麻毒素的毒性多肽是A链,A链具有使核糖体失活的能力。B链上含有两个半乳糖结合部位,能与细胞上含半乳糖基的糖蛋白或糖酯结合,蓖麻毒蛋白通过B链连接在细胞表面含有半乳糖末端的糖蛋白和脂蛋白上进入细胞,A链在B链的帮助下,容易

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概述

   2.3 玉米赤霉烯酮(ZEN)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及其制品。动物食用被ZEN污染的饲料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妊娠期的动物则可能流产、死胎、畸胎。GB 2761-2017规定小麦(粉)、玉米(粉)中ZEN的限量为60 μg/kg,未规定以小麦、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油、调味品等的ZEN限量

蓖麻毒素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蓖麻毒素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不仅诱导细胞免疫,而且诱导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引起脂质过氧化作用。1991年,Muldoon和Stohes发现蓖麻毒素可以诱导小鼠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导致尿液中丙二醛、甲醛、丙酮的含量增加。1992年的研究表明,各脏器中脂质过氧化强度(MDA含量),还原型谷胱

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1.贝类毒素的快速分析方法  在动物界中的软体动物,因大多数具有贝壳,故通常有称之为贝类。贝类的种类很多,至今已记载的约有十几万种。有毒食用贝类主要有蛤类、螺类、鲍类、海兔。 某些无毒可供食用的贝类,在摄入了有毒藻类后,就被毒化。有毒藻类主要为甲藻类,特别是一些属于膝沟藻科的藻类。毒藻类中的贝类麻痹

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真菌和真菌毒素的广泛存在,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和饲料品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悉,全世界每年由于霉变污染真菌毒素引起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我国谷物霉变主要发生在北纬31°线即长江以南地区,每年使粮食减产

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真菌和真菌毒素的广泛存在,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和饲料品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悉,全世界每年由于霉变污染真菌毒素引起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我国谷物霉变主要发生在北纬31°线即长江以南地区,每年使粮食减产

关于蓖麻毒素诱导细胞因子损伤的作用机理介绍

  蓖麻毒素诱导细胞因子的机理目前多数认为是通过刺激淋巴样细胞产生的。主要为巨噬细胞和肝Kupffer′s细胞。这些细胞表面含有甘露糖受体,可与蓖麻毒素分子中3个末端甘露糖残基特异结合而优先被摄取。蓖麻毒素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毒素是否可诱导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各细胞因子之间是否具

真菌毒素检测常用的方法

真菌毒素检测仪、真菌毒素测量仪采用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适用标准48T或96T检测试剂盒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各种饲料、饲料原材料、乳制品、油脂等样品中B1、M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的含量。真菌毒素检测常用的方法:一、薄层层析法:TLC法是针对

检测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霉菌毒素给畜禽业带来的损失很多人都了解,甚至深有体会,但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的污染程度有多严重,却有很多养殖户及饲料企业并不了解。对国内玉米、全价饲料、蛋白饲料等样品进行抽查后,我们得出全价饲料中6种霉(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T-2 毒素、呕吐霉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检出率

概述霉菌毒素的危害

  通过改变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行为,霉菌毒素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一些霉菌毒素损害奶牛的肝脏、肾脏和繁殖功能。其他的代谢损伤则具有较小的器官特异性,如潜在地抑制免疫机能,导致奶牛对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在大多数情况下,霉菌毒素导致奶牛的采食量减少。当给奶牛饲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霉变饲料时,奶牛较

镰刀菌毒素的概述

镰刀菌能在1~39℃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28℃),最适产毒温度通常在8~12℃之间。玉米赤霉烯酮可使猪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单端孢霉素类则阻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动物呕吐、腹泻和拒食。不过还有许多现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确的解释,例如镰刀菌污染的粮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带有流行病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