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印度科学家计划钻探到印度板块监测地震

印度科学家计划钻一个8千米的深洞用于探测地震先兆。图为柯依那地区的水坝。 印度科学家正打算着手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钻探到印度板块的深处,监测由即将发生的地震引发的震动以及其他地震特征。 印度科学部长Ashwani Kumar于上周宣布,海得拉巴市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GRI)将开展一项耗资7500万美元、持续时间达30个月的项目:在柯依那钻一个8千米深的洞,这一地区位于印度西部,曾频繁经历小到中型的地震。这次钻洞过程中将用传感器测量化学、电学以及引力扰动。领导该研究团队的NGRI地震学家Harsh Gupta表示:“柯依那地区非常理想,因为这是一个地震的多发区域,诱导和原发的地震一直都在发生。”他说,监测到即将发生的地震信号的可能性“非常高”。 这一计划将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进行合作,它同时将成为第四个这样的地震观测站。类似的钻探项目还在俄罗斯的科拉半岛、德国的巴伐利亚州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阅读全文

日本在海底钻探1.6公里 收集地震数据

  钻探用的导管   正在海上作业的地球号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上月末,日本科学家成功地在世界上最活跃的海底地震带钻探约1.6公里深,这是第一个用于收集地震数据的深海钻探工程。   深海钻探船“地球”号使用一种叫做隔水导管钻井的特殊技术钻探距离日本东南部约58公里处的地震带

《科学》:日本3·11大地震后海啸成因被发现

  日、法、美、英4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伴随日本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地震震源区的地层应力大规模释放,这一变化能够解释为何震后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海啸。  通过“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对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的钻探,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人

卢耀如:从日本大地震思考我国今后防灾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耀如  这次日本大地震诱发海啸,给日本造成很大灾难,但因为电讯、交通的瘫痪,对重灾区的情况还没有全面了解,所以目前对地震造成灾害的损失情况,尚不能给出最后定论。但可以肯定,这次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  作为一衣带水的我国,从这次日本大地震中,

8月21日《自然》杂志精选

   GABAA受体的结构  Paul Miller和Radu Aricescu报告了人GABAA受体的第一个X-射线晶体结构,该受体是一个五聚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和脑中迅速抑制性突触传输的主要中介物(介导物)。整体结构与其他Cys-环受体的结构相似,但也有一个独特特征,其中包括存在一个延伸的聚糖鞘,

预测地震新突破 传感器植入地震断层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预测地震的研究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将在新西兰的阿尔派断层钻一个1300米深的洞,并由此收集重要的数据,这将有助于他们预测未来发生的地震。该断层大约每330年断裂一次,进而引发一场地震(震级曾达8级)。最近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717年,因此下一次地震预计在最近的

日本深海探测船创海底钻探新纪录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日前说,该机构“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在宫城县近海钻探到了海面以下7740米深处,刷新了海底钻探的世界纪录。     据介绍,“地球”号深海探测船4月15日开始在宫城县牡鹿半岛外220公里的海域执行任务,帮助探明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向水深6883.5米的海底插入钻

地球化学储库:地幔有多少未解之谜

  新华社“决心”号12月27日电 (记者张建松)地幔堪称最大的“地球化学储库”,但迄今,人类尚未能直接从地幔取样,因此对其知之甚少。目前,“决心”号大洋钻探船正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开展的大洋钻探,最终目标就是钻穿地壳,“触摸”地幔。  神秘而庞大的地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在2013-2023年度的

盈江地震检讨:7度设防为何在不算太强的地震下损失惨重

  在被小地震困扰数月后,2011年3月10日中午,西南边陲小城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  这场地震的救援阶段在次日即告结束。老城区内,三层楼高的天缘超市以半跪的姿势倒向一边,永胜宾馆和玉锦公司大楼则整层塌陷;农村房屋损坏情况更为严重。在距离县城几公里外的拉勐寨,由于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90%以上

科学家团队在南阿尔卑斯断层开展地震钻探研究

  10月6日消息,1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已经开始在新西兰南岛的南阿尔卑斯断裂带进行1.3公里深的钻探工作,以收集断裂带的内部作用信息。钻探项目位于弗兰茨.约瑟夫冰川北部的瓦塔罗阿(Whataroa),科学家将在断裂带安装监测设备,用来研究小型地震、温度、压力和化学条件等。该研

揭秘五大超级科学机器:飓风模拟器造狂风

不要总是把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挂在嘴上,关于这个庞然大物的报道已经够多了,但除它之外,世界上还有几个研究机器,其重要性一点都不比大型强子对撞机逊色。这些超级机器,有的在跟踪火星机器人,有的在模拟飓风,有的则在揭示超新星诞生之谜,他们不仅具有“冷酷到底”的外观,还肩负着揭开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的重

汪品先:深海研究将从南海破冰

  近日,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在参加由中国地质大学举办的“地球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时向《科学时报》记者透露,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推进一项关于南海深部的基础科学研究计划,“如果获得成功,这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深海研究计划,我们希望有更多单位共同参与”。   据介绍,南海是我国最大的外海,平

印度洋缘何成为 中国大洋科考前沿阵地

  穿越马六甲海峡、航经安达曼海,正在执行中国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任务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近日驶入印度洋。  浩瀚的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也是中国大洋科考的前沿阵地。印度洋的魅力何在?为何吸引了中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年轻气盛”——地质年代在所有海洋中最小 

南海陆缘同裂陷期岩浆作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构造演化与模拟研究团队副研究员张翠梅、研究员孙珍,联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Gianreto Manatschal 及中国海油勘探专家庞雄在南海北部陆缘同裂陷期岩浆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冈瓦纳研究》。 被动陆缘依据岩浆活动的表征

我国深部探测计划取得系列成果

董树文在解读深部探测计划部署图  “嫦娥”奔月见证中国航天科技自主创新重大突破;“蛟龙”入海见证海洋科技深度下潜;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入地”计划也于两年前拉开序幕。曾经追踪欧美国家深部探测计划的中国地质学家,开始自主主持大陆深部探测专项计划,已有多项科学成果开始吸引世界的目

我们离钻穿地球“莫霍面”的梦想还有多远

   人类科学探索的手段,早已经抵达浩渺太空;但对于脚底下的地球深部,却还是难以触摸。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就梦想打一口超深的钻井,一直钻穿地球壳幔边界的“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长什么样?  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至今没有实现。但由此发展起来的大洋钻探计划,已经成为地球科学史上规模最大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IODP海底山脉探测获有关海床形成新发现

  近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取得新成果。科学家在对亚特兰蒂斯海底山脉的勘探过程中获得了有关海床形成机理的新认识。    亚特兰蒂斯海底山脉是一典型的海洋核心复合体,而且其在最近100万年内形成,相对年轻,是研究地壳板块断层、岩浆和海水之间相互作用、循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海洋核心复合体形成

毛竹:探秘地球的前世今生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必需的粮食、水、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人类如同向往太空一样,对地球的深部充满着好奇。 地球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繁衍和发展以来,就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进行了不倦的

INDEPTH项目20年:移动大山的科学合作

  西藏亚东之南,是印度重兵驻守的大吉岭基地。   一支几百人上百辆车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喜马拉雅山脊以南的亚东方向开去。时间是1992年5月。   车队活动轰动了世界。当年英国入侵拉萨,以及中印两国边界战争,使得这一区域成为热点。   这当然不是一次军事行动,队伍里几乎是清一色的科学家,不过他

自然资源部:2018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的公告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的公告》的通知。  通知原文如下:  根据《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部审定,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共63项,其

汪品先:从海底看地球能看到什么

  “人类历来是在海洋之外看海洋,看到的只是一个单向运动的世界;而当人类潜入深海,立足海底向上看,才会看到更多的精彩,获得更多的发现。”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亦是节节高涨。近年来,如火如荼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广袤的

青岛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集聚了堪称“国字号”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如何发挥这支海洋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新跨越,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