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NAS:一种高敏感和高特异性的细胞死亡检测方法

细胞死亡是健康和疾病状态下人类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预示病理早期阶段(例如形成中的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开始),标志疾病进展,反映治疗的成功(如抗癌药物),鉴别治疗意外的毒性作用等等。然而直到现在,都不大可能在特定人类组织中非侵入性地检测细胞死亡。 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可以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方式检测多种病理过程,包括糖尿病、癌症、外伤和神经退行性变的血液测试方法。这种新方法是根据濒死细胞释放的循环DNA的甲基化模式来推测特定组织中的细胞死亡。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聚集了320名患者和对照者,新的血液测试通过组合两个重要生物学原理可检测一些特定组织中的细胞死亡。第一,濒死细胞将碎片DNA释放到了血液循环中,在那里这些DNA短时间地移动。尽管数十年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一事实,然而由于机体所有细胞的DNA序列都是相同的,不大可能确定循环DNA的起......阅读全文

PNAS:免疫细胞通过死亡“智取”细菌感染

  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带领的一项最新研究,清晰描述了发生在人类免疫系统和试图感染并杀死人类细胞的病原体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军备竞赛。   细菌性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可导致鼠疫和肠胃感染,本研究探讨了耶尔森菌试图智取免疫细胞反应所采用的策略,并研究了免疫系统反击细菌感染

北京大学Nature Medicine发布程序性坏死新发现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CaMKII作为RIP3的底物介导了缺血及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肌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月4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肖瑞平(Rui-Ping Xiao)教授及张岩(Yan Z

北京大学Nature Medicine发布程序性坏死新发现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CaMKII作为RIP3的底物介导了缺血及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肌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月4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肖瑞平(Rui-Ping Xiao)教授及张岩(Yan Z

研究发现靶向TRADD可以同时恢复细胞稳态并抑制细胞凋亡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神经退行性疾病(ND),比如阿尔兹海默症(AD)和渐冻症(ALS),有几个重要的病理特征:一是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二是神经系统内的细胞死亡;三是细胞内稳态的失调造成的病理蛋白的聚集,比如AD中的Aβ淀粉样蛋白,Tau蛋

PNAS:诊断癌症、糖尿病从濒死细胞入手

  在有320名患者和对照者参与的一系列实验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方式检测多种病理过程,包括糖尿病、癌症、外伤和神经退行性变的血液测试方法。这种新方法是根据濒死细胞释放的循环DNA的甲基化模式来推测特定组织中的细胞死亡。  他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在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PNAS:诊断癌症、糖尿病从濒死细胞入手

  在有320名患者和对照者参与的一系列实验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方式检测多种病理过程,包括糖尿病、癌症、外伤和神经退行性变的血液测试方法。这种新方法是根据濒死细胞释放的循环DNA的甲基化模式来推测特定组织中的细胞死亡。  他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在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Nature、Cell多篇文章聚焦掌控细胞生死的神秘因子

  今年Cell、Nature等杂志陆续发表的多篇文章表明,蛋白RIPK1是操控着细胞生与死的重要因子。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生死之事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细胞来说,生死之间的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涉及细胞生死的基因都是专用的,不过科学家们逐渐发现,RIPK1(receptor i

曹雪涛/侯晋揭示非编码RNA调控肝细胞癌的潜在机制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致命的恶性原发性肝癌,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中排名第四,在全球突发事件中排名第六,其5年生存率低。持续的肝损伤会引起慢性肝炎和反复代偿性肝细胞增生,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癌发生的潜在调节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但仍很大程度上未知,需要进一步研究。调节肝细胞凋亡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

PNAS:一种心脏病疗法受到质疑

  研究人员很早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阻断进入心脏和脑细胞线粒体的钙离子流,是防止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所致损伤的一种方法。但是最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对心脏细胞缺乏关键钙离子通道的转基因小鼠进行研究后,似乎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延

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亮点研究成果,共同解读近期科学家们在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ell  【1】Cell:揭示增强免疫疗法疗效、对抗免疫抵抗性癌细胞的新方法  doi:10.1016/j.cell.2019.06.014  免疫疗法刺激病人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然

顺产vs剖腹产?PNAS:出生模式影响脑发育和行为

  研究以“Birth delivery mode alters perinatal cell death in the mouse brain”为题发表在《PNAS》杂志。  剖腹产在美国约占30%,在其他国家高达50%。虽然这种手术可以拯救生命,但是剖腹产的选择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PNAS:巧驯白细胞攻克自身免疫疾病

  科学家们巧妙的驯服了白细胞,在小鼠体内完全消除了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的症状。这一方法将成为I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新希望。   在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自身时,是否可以重新将其编程呢?I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现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科学家们巧妙对该疾病所涉及的T 细胞进行了训

PNAS:可卡因摄入过量如何导致脑细胞死亡?

  近日,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研究发现高剂量可卡因会通过触发过度自噬导致脑细胞死亡,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能够改善这一情况。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在1990年发现脑细胞使用一氧化氮进行细胞交流之后,Solomon Snyder教授及

PNAS:构建出抵抗HIV的免疫细胞,有望治愈HIV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和中国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方法将抵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抗体附着到免疫细胞表面上,从而产生抵抗HIV的细胞群体。在实验室条件下,他们的实验证实这些抵抗性细胞能够快速地替换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有助潜在地治愈HIV感染者

肌肉干细胞研究最新进展

  肌肉干细胞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myoblasts),后者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  人类胚胎和成人体内都存在肌肉干细胞。胚胎和胎儿的肌肉干细胞增殖使得肌肉组织发展;成年人体内的肌肉干细胞亦被称为卫星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沿着肌肉纤维而分布。在经过强烈运动或是受到外界伤

NIBS王晓东PNAS发表凋亡研究新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凋亡过程中,Bax和Bak激活线粒体蛋白酶OMA1促进了细胞色素C释放。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wangxiaodong)研究员。其主要

癌症耐药性是如何产生的?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上手术、放化疗以及免疫疗法的结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寿命以及生活质。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肿瘤组织还是会出现较强的抗药性,使得治疗结果往往不佳。因此,进一步探究癌细胞的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寻找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期为大家带

盘点科学家在炎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在炎性疾病研究上取得了多项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 Immunol:好事过头反变坏事 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或会引发机体炎症  doi:10.1038/s41590-019-0

阿司匹林和白藜芦醇通过杀死四倍体细胞来预防癌症

  法国Gustave Roussy研究所的Guido Kroemer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阿司匹林和白藜芦醇能够杀死小鼠和人中的四倍体细胞,阿司匹林和白藜芦醇能够通过清除异常细胞来预防癌症的发生。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PNAS杂志上。   四倍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有四个拷贝,而不是通常的两个拷贝

PNAS:鼹鼠抗癌启示录

  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在新研究中确定了盲鼹鼠是如何对抗癌症的,研究人员发现其不同于三年前他们在其他的长寿抗癌鼹鼠种类裸鼹鼠中所观察到的机制。   这一由Vera Gorbunova教授和Andrei Seluanov助理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盲鼹鼠中一些异常生长的细胞分泌干扰素β蛋白

PNAS:鼹鼠抗癌启示录

  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在新研究中确定了盲鼹鼠是如何对抗癌症的,研究人员发现其不同于三年前他们在其他的长寿抗癌鼹鼠种类裸鼹鼠中所观察到的机制。   这一由Vera Gorbunova教授和Andrei Seluanov助理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盲鼹鼠中一些异常生长的细胞分泌干扰素β蛋白

PNAS:天然抗癌食物

  一项新研究表明,在饮食中含量丰富的一种化合物能够夺走癌细胞逃避死亡的“超能力”。通过改变基因调控中一个非常特异的步骤,这一化合物实质上诱导癌细胞变成了按预定时间死亡的正常细胞。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本周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正常细胞受到严格的程序调控,遵照规律的周期死亡,而

苏州大学PNAS细胞程序性坏死研究新成果

  自苏州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1型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1 ,HSV1)的ICP6蛋白通过直接激活RIP3/MLKL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坏死触动了抗病毒防御。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端粒酶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端粒酶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Vimeo  【1】PNAS:促进癌症的端粒酶也能保护健康细胞  doi:10.1073/pnas.1907199116  马里兰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新研究揭示了端粒酶的新作用。端粒酶在正

高产华人科学家Nature发表p53研究新发现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p53介导调控了胱氨酸代谢、ROS反应和铁死亡(ferroptosis),由此为我们揭示了一种新的p53肿瘤抑制模式。这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发布在3月1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肿瘤遗传学研究所研究员顾伟(We

“饿死”癌细胞又有新突破

  所有的细胞都需要营养,众所周知,癌细胞对能量的需求非常大。因此,癌细胞必须改变它们的新陈代谢,以提供它们生存、生长和扩散所需的额外能量。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利用癌细胞这种贪婪的新陈代谢,作为抗癌新疗法的靶标。最近,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肾细胞癌的一个有用靶标。2016年2月1日

NIBS王晓东院士Molecular Cell封面文章发表凋亡新成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可保护电子传递链的完整性,阻断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这一研究被选作封面文章发布在7月21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Xia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帕金森疾病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 Transl Med: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疗法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

中山大学伦照荣教授PNAS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中山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7月2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ncer in the parasitic protozoans Trypanosoma brucei and Toxoplasma gondii”的文章,提出可以采用原生动物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团队在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组合转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这些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