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极地区发现已灭绝的巨型骆驼化石

艾斯米尔岛巨型骆驼的生活复原图 北极并非生命的荒漠,加拿大的研究者最近就在北极发现了已灭绝的巨型骆驼的化石证据。他们利用在艾斯米尔岛上发现的骨骼碎片中的胶原蛋白遗存鉴别出了350万年前的骆驼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北的骆驼。来自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古脊椎动物学家Natalia Rybczynski利用三个夏天搜集了这些化石碎片,碎片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某种哺乳动物的部分胫骨,而3D重建则能帮助对其进行组装。然而Rybczynski仍然无法鉴定化石的种类,因此,在曼彻斯特大学的生物技术学家Mike Buckley的帮助下,他们利用一种被称为“胶原蛋白指纹”(collagen fingerprinting)的前沿技术对化石碎片进行了分析。 研究者从骨骼碎片中找到了极少量的胶原蛋白,并利用肽作为标志物建立起了胶原蛋白的大致轮廓,之后将其与37种现代哺乳动物和1种育空地区的化石骆驼进行对比后发现,它们与现代的......阅读全文

英国发现上亿年前16米海洋巨兽化石

  北京时间7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什么海洋生物的头骨最大?英国科学家们最近在研究一块该国出土的上龙化石,它的头骨尺寸或许可以给你一点启发。1、海中巨怪 海中巨怪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嘴巴了。  这是一个最近在英国多塞特郡博物馆展出的一个巨型上龙头骨化石,

美用蚂蚁化石研究全球变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四名古生物学家根据曾遍布全球的巨型蚂蚁的化石,发现了全球变暖如何影响5000万年前生命的分布。该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布鲁斯和罗尔夫、加拿大布赖顿大学的大卫·格林伍德以及美国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柯克·约翰逊描述了一种新的巨型蚂蚁化石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7月16日《自然》杂志精选

     两种血吸虫完整基因组序列被确定   两个国际联合课题组在本期Nature上报告了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它们是引起血吸虫病(也称“裂体血吸虫病”)的三种主要病原体中的两种。血吸虫病是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影响76个国家的超过2亿人。对新的基因组序列所作

Nature解开达尔文世纪困惑之谜

  科学家们解开了一个近200年历史的进化谜题,这个谜题围绕着的一组哺乳动物曾被达尔文称作为是“发现的最奇怪的动物”。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纽约大学领导的这项新研究证实了,在1万年前消失的南美“原生有蹄动物”(native ungulates)与诸如马一类的哺乳动物,而非一些分类

秘鲁发现3600万年前史前巨型企鹅化石

  北京时间10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考古及化石学家近日在秘鲁帕拉卡斯保护区内挖掘出一只生活于3600多万年的史前巨型企鹅的化石。这种巨型企鹅被命名为“水中王者”,全身覆盖着浅灰色和棕红色羽毛,身高达5英尺(约合1.5米),相当于现代企鹅身高的两倍。   与现代企鹅不

南极发现5000万年前巨型飞鸟化石

  近日,来自5000万年前的南极洲的化石被鉴定为一种已灭绝的巨型远洋鸟类——伪齿鸟。伪齿鸟因其特殊的“骨齿”而引人注目,它们的颚上有独特的骨刺,像是长了一嘴尖牙。此次发现的这一记录是巨型飞鸟类的最早化石记录。  10月2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阿根廷发现最古老巨型恐龙化石

  阿根廷研究人员日前宣布,在位于该国西北部的圣胡安省发现了距今两亿多年前的巨型恐龙化石。这一发现将巨型恐龙的出现时间向前推进了至少2500万年。 圣胡安大学古生物学家塞西莉亚·阿帕尔德蒂率领的研究团队于2015年在圣胡安省的巴尔德·莱耶斯古生物遗址区找到了这些骸骨化石。经过研究比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7月24日《科学》杂志精选

  新技术可显著改善柔性材料导电性  在创制最佳导体的竞赛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技术:将分层的碳纳米管片材沿着拉伸的纤维芯排列,这样便可制造出一种功效大得多但又柔性的导电材料。这种材料的潜力对从改善起搏器的导联和发光显示器到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都具有广泛的意义。制造一种有着高度弹性但又能在扭曲时维

美科学家呼吁重视甲烷逸出现象

  芝加哥大学计算海洋化学家大卫●阿彻(David Archer)日前发表文章称,尽管最近甲烷从海洋和北极冻土中逸出的消息牵动了公众的心,但最可怕的还不止于此。  据每日气候网站报道,阿彻表示,虽然不知道冻结在海洋深处的甲烷总量有多少,但应该不少于目前剩余的化石燃料的总和。而且,封存在逐渐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  灵感源于电鳗的超强电源  本周《自然》报告了一种灵感源于电鳗的电源,它符合软体机器人的需求——非硬质且不需要插入接通。  电鳗可以产生高达100瓦特的强大电力击昏猎物,它所依赖的不是电池,而是成千上万的发电细胞,这些细胞堆叠在一起可以大量放电。瑞士弗里堡大学的Michael Maye

海獭貂头骨揭示欧亚大陆中更新世转型期的大量生物交流

  草原鼬族Lyncodontini是现在仅分布在南美的小型鼬科动物,但是在第四纪时期,草原鼬族曾经遍布欧亚大陆,尤其以欧洲的海獭貂Enhydrictis和潘诺貂Pannonictis最为著名。东亚地区的草原鼬族动物发现的相对较少,以往只报道过貂鼬Eirictis,生存于更新世早期,目前在甘肃龙担、

新种小型恐龙填补北美化石纪录空白

对新发现的恐龙进行复原。  提及恐龙,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霸王龙、梁龙等庞然大物。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琳赛·扎诺等研究人员报道了一个新的暴龙超科小型恐龙物种,该恐龙在白垩纪时期同类中属于体型最小的一种,它的发现填补了北美洲化石纪录中长达7000万年的空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22日的《通讯·生

王文团队发表3篇Science,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团体同时发表了3篇Science 文章,这些研究使用基因组分析来解决主要反刍动物谱系之间的进化关系,确定参与头带进化的基因,并研究驯鹿如何适应北极地区漫长的日夜。这些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熟悉的家养奶牛,绵羊和鹿及其野生近缘种,并深入了解占据世界草原的羚羊

南京古生物所荣获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月26日,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迪颖等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中生代中晚期道虎沟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化石》荣获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项目始于本世纪初,至2012年底共完成SCI论文60余篇(获奖人为第一作者或

资源型产业何去何从?

  未来10年,化石燃料企业计划斥资数万亿美元扩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规模。而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一直努力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与工业化之前水平相比不超过两摄氏度。笔者和来自“碳追踪计划”的几位同事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如果要完成上述温控目标,2015年~2025年全球需要削减的化石燃料资本支

蒙古国发现巨型恐龙足迹化石

  日本和蒙古国研究人员最近在蒙古国戈壁沙漠中发现了3个超过1米的巨型恐龙足迹化石,他们推测留下这些脚印的恐龙体长超过30米。  据日本时事社9月12日报道,日本冈山理科大学研究人员和蒙古国同行去年夏天在蒙古国戈壁沙漠的白垩纪晚期地层中发现了1个长度超过1米的恐龙足迹化石,而最新发现的3个保存良好的

DNA揭示猫的世系图千万年前洲际大迁移

留在野生猫科动物DNA中的“基因组爪印”清楚地展示了猫科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揭示了它们过去的几次重大迁移。         猫科动物,神秘而优雅。它们不仅惹主人怜爱,也同样引起了那些试图破解它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的科学家们的强烈兴趣

5月27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呼吸链Complex I的结构被确定   Complex I是呼吸链的第一种酶,它通过将NADH和苯醌之间的电子转移同质子转位耦合起来,而在线粒体中的细胞能量生产中扮演一个中心角色。这个巨大的复合物是呼吸链的最后环节,其机制和完整结构过去并不为人们所知。现在,来

互联全球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企业界奉献智慧

  在2014年9月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潘基文呼吁企业界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2015年达成全球性协议作出贡献。在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的气候变化商业峰会上,各国企业展现出坚定决心,在投资导向、技术研发、理念创新等多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以为年底的巴黎大会作出贡献。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董事长

5月27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呼吸链ComplexI的结构被确定  Complex I是呼吸链的第一种酶,它通过将NADH和苯醌之间的电子转移同质子转位耦合起来,而在线粒体中的细胞能量生产中扮演一个中心角色。这个巨大的复合物是呼吸链的最后环节,其机制和完整结构过去并不为人们所知。现在,来自大肠杆菌的Compl

这是一种新的远古蜻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领衔的“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发现一枚距今2亿年的三叠纪大型原蜻蜓目化石,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类化石。  “这块化石的发现让科学家找到了一个新的远古蜻蜓,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在2亿年前这个时间段发现

西南圈水江河寸断 破坏程度被指或两倍于三峡

  2009年9月,三峡集团投资兴建的向家坝水电站主体工程已初具雏形。三峡集团正在加快推进金沙江上包括向家坝在内的四座巨型水电站的建设,其总规划装机规模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  6月19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首次发布《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

新研究发现三叠纪巨型哺乳动物“表亲”

  瑞典和波兰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在波兰一个村庄发现了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的二齿兽化石,这种身形似大象的巨型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表亲”,曾与巨型恐龙共存,这表明恐龙并非当时地球陆地上唯一的庞然大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与波兰科学院同行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描述了新发现的二

研究揭示巨型恐龙演化

  研究人员近日介绍了最新发现的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约2.37~2.01亿年前)的阿根廷地区的恐龙化石。这一标本来自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巨型蜥脚类动物之一。比其近亲泰坦龙还要早3000万年。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之前的认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分支如何演化成如此庞大的体型。  脖子细长、身形巨大、四足行走的腕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解密最困惑的昆虫化石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项目编号91114201和 J121000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领导的国际科研小组2月20日再次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侏罗纪两栖蚊子及其幼态特征》。   蜥虱(Saurophthirus)和恐怖虫(Stras

可燃冰资源引多国关注 为石油天然气最佳替代品

  “可燃冰”,专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类似冰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可燃冰”储量丰富、分布广阔,科学家们预测,它是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2012年2月15日,日本开始在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从海底试采“可燃冰

解开骆驼生存基因魔方

  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者完成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成果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有科学家指出,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为人类提供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增强免疫力的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