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产气荚膜梭菌及检验

一、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发。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为魏氏梭菌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是剧烈腹绞痛和腹泻。摄食被本菌污染的食品后8�22小时开始发病。在食品中该菌数量必须达到很高时(1.0×107或更多),才能在肠道中生产毒素,病程通常在24小时内,但某些个体的不显著症状可能会持续1�2周,已报导有少数病人因脱水和其它混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据美国人类卫生教育福利部报导魏氏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美国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0%左右,另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每年因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约近1万人,其中大约只报导1200例,暴发约20起,大量的暴发和少量的发病都与公共饮食有关。例如:学校的自助食堂和护理病房,产气荚膜梭菌中毒最常发生于儿童和老人。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经常在人和许多家养及野生动物的肠道中发现该细菌的芽胞......阅读全文

什么是产气荚膜梭菌?

  曾称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临床上气性坏疽病原菌中最多见的一种梭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面积坏死,加之本菌在体内能形成荚膜,故名产气夹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及检验

一、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发。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为魏氏梭菌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是剧烈腹绞痛和腹泻。摄食被本菌污染的食品后8�22小时开始发病。在食品中该菌数量必须达到很高时(1.0×107或更多),才能在肠道中生

产气荚膜梭菌及检验

一、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发。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为魏氏梭菌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是剧烈腹绞痛和腹泻。摄食被本菌污染的食品后8�22小时开始发病。在食品中该菌数量必须达到很高时(1.0×107或更多),才能在肠道中生

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简介

  人类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1892年,美国病理学家W.H.韦尔奇等自一尸体分出本菌,因而又称韦氏梭菌。菌体较大,大小为(0.9~1.3)×(3.0~9.0)微米,无鞭毛,有荚膜。芽孢椭圆形,位于次级端。厌氧不严格。菌落直径2~5毫米,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圈。糖发酵能力强,产酸产气。本菌的特征之一是

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

厌氧但不十分严格。最适温度为45℃。血平板:双层溶血环。疱肉培养基:产生大量气体。牛乳培养基: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出现“汹涌发酵”现象。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注意事项

产气荚膜梭菌为人类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1892年,美国病理学家W.H.韦尔奇等自一尸体分出本菌,因而又称魏氏梭菌。菌体较大,大小为(0.9~1.3)×(3.0~9.0)微米,无鞭毛,有荚膜。芽孢椭圆形,位于次级端。厌氧不严格。菌落直径2~5毫米,在血平板上会出现β溶血环,并出现双溶血带。糖发酵能力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化特性介绍

  所有型菌株均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或水杨苷;液化明胶,产生H2S,不能消化已凝固的蛋白质和血清,吲哚阴性。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和丁酸,有时也形成丁醇。  分型  根据本菌产生外毒素种类之不同,可将产气夹膜梭菌分成A、B、C、D、E5个毒素型。5型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注意事项

产气荚膜梭菌为人类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1892年,美国病理学家W.H.韦尔奇等自一尸体分出本菌,因而又称魏氏梭菌。菌体较大,大小为(0.9~1.3)×(3.0~9.0)微米,无鞭毛,有荚膜。芽孢椭圆形,位于次级端。厌氧不严格。菌落直径2~5毫米,在血平板上会出现β溶血环,并出现双溶血带。糖发酵能力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疾病相关介绍

  1、气性坏疽:60%~80%的病例由A型引起,但除产气荚膜梭菌外,至少还有五种其他梭菌也能引起气性坏疽。该病多见于战伤和地震灾害,也可见于平时大面积创伤的工伤、车祸等。致病条件与破伤风菌相似。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一般仅为8~48小时,病菌通过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破坏组织细胞,发酵肌肉和组织

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与染色介绍

  为革兰阳菌粗短大杆菌,大小(1~1.5)μm×(3~5)μm。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偶见链状。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芽胞直径不大于菌体,在一般培养时不易形成芽胞,在无糖培养基中有利于形成芽胞。在机体内可产生明显的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