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飞行器测控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开辟了中国光学动态观测技术领域。70年代后期,把光学测控系统和光电仪器的设计经验总结为光学工程总体设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成为指导中国光学工程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方法,并作为教材被高校采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唐九华院士长期从事光学工程技术研究并取得了卓越成绩,他倾其一生为我国国防建设和 “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贡献。艰苦创业 参加筹建仪器馆 1947年,在抗日战争环境长大、怀着科技救国理想的唐九华考入国立交通大......阅读全文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 “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 “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

唐华俊院士:华北应大力发展旱作农业

唐华俊  在当前我国粮食库存相对充裕的形势下,华北地区应当加快品种改良和调整农艺栽培管理措施,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更好地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华俊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华北地区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该区域近50年呈现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增温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降水量

湘潭大学唐平华、毛宇亮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基于石墨烯锁模的掺铒环形光纤激光器中类噪声脉冲和孤子雨的产生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基于石墨烯可饱和吸收体锁模的掺铒光纤激光器中类噪声脉冲以及孤子雨的产生。在合适的泵浦功率和腔偏振态下,实验获得典型的类噪声脉冲。通过精细调节腔偏振态,激光器可实现多孤子的孤子雨状态运转。此外,观察并研究了独特

唐丹玲小组探明南海西部藻华斑块状分布原因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获悉,该所博士唐丹玲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风应力驱动的营养盐变化是导致南海西部浮游植物藻华呈斑块状分布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深海研究》。   据介绍,该研究揭示,南海西部春季叶绿素浓度增加,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从75米抬升至 50米,在50~200米深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任中国农科院院长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干部四局局长李春良宣布了中央关于唐华俊任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副部长级),免去李家洋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职务的决定。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出席会议并讲话。  唐华俊简介  唐华俊,1960年出生,四川阆中人,中共党员

唐华俊:中国农科院将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8日表示,中国农科院将突出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性、颠覆性、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使命清单”,组织实施30项左右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农业科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   唐华俊在当天举行的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工作会议上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

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对新晋升高级职称人员进行集体谈话

  5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对全院2017年度新晋升高级职称人员进行集体谈话。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主持谈话活动。  对新晋升高级职称人员进行集体谈话在全院尚属首次,是中国农科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两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目的是通过任职谈话,使新晋升人员进一步提升政治意识、

送别唐有祺先生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晶体与结构化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13时34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祺者,吉也。先生于世,诚为家国之幸,时代之吉。谨以此文纪念先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

唐淳:解密蛋白之舞

       一顶户外抓绒帽,一件极具中国风的红色绸缎背心……初识唐淳,很难把他和一位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联系在一起。  对于记者的来访,36岁的唐淳稍显腼腆。当被同行的女记者称为“潮人”时,他笑着解释:“这件红色背心是为了迎接本命年,特意从苏州老家带过来的。”  就在不久前,他和国内6位科学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