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实验分析方法有机质谱法发展简史

早期的质谱研究工作是与元素的同位素测定紧密相关的。同位素(isotope)这个词于1910年第一次使用,第一台质谱仪也是在这一年诞生的。实际上,早在1886年就有人提出了有关同位素的概念。用磁场偏转法分离带电粒子以测定其质量的研究工作也在1896年取得了成果,这些研究为后来的质谱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1910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的汤姆逊(Thomson)研制出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质谱仪器,这是一台不能聚焦的抛物线质谱装置。汤姆逊用这台仪器首次发现了同位素的存在。他在分析氖元素时,发现了一个质荷比为22的峰。实验证明它既不是二氧化碳(CO2)的双电荷离子,也不是放射性衰变产物,而是氖元素的一个同位素。这台质谱仪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质谱学(mass spectrometry)的开创。汤姆逊的第一台质谱仪,由于没有聚焦功能,分辨率较低。通过改进后,这台仪器能够将两个原子质量相差10%的离......阅读全文

实验分析方法--有机质谱法发展简史

早期的质谱研究工作是与元素的同位素测定紧密相关的。同位素(isotope)这个词于1910年第一次使用,第一台质谱仪也是在这一年诞生的。实际上,早在1886年就有人提出了有关同位素的概念。用磁场偏转法分离带电粒子以测定其质量的研究工作也在1896年取得了成果,这些研究为后来的质谱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

有机质谱法发展简史

有机质谱法发展简史 1.早期 早期的质谱研究工作是与元素的同位素测定紧密相关的。同位素(isotope)这个词于1910年第一次使用,第一台质谱仪也是在这一年诞生的。实际上,早在1886年就有人提出了有关同位素的概念。用磁场偏转法分离带电粒子以测定其质量的研究工作也在1896年取得了成果,这些

实验室分析仪器--有机元素分析仪的发展简史

早在19世纪上半叶,燃烧方法测试有机碳、氢、氮的组成就已经被提出来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基本原理为让有机物在氧气流中燃烧,碳、氢、氮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然后用不同的吸附剂来吸附反应生成的不同气体。由各吸收剂增加的重量分别计算碳、氢和氮的含量。在方法发展的早期,燃烧反应和样品分

实验室分析方法--有机质谱法用途和目的

有机质谱法organicmass spectrometry OMS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质谱方法。对于纯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直接将样品引入质谱仪器,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并可根据得到的化合物相关碎片信息,推断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对于组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可通过联用仪器进行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

有机元素定量分析 简史

简史  1831年J.von李比希建立了碳、氢的燃烧方法,将样品在氧气流中燃烧,并通过填充氧化铜的高温柱管,使碳、氢分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分别以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钙吸收,由各吸收管增加的重量分别计算碳氢含量,是为有机元素定量分析工作之始。另一常见元素氮的分析方法是由J.-B.-A.杜马和

血细胞分析的发展简史

  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那间小小的地下室里,华莱士库尔特先生和他的弟弟约瑟夫,正在利用细胞的生物特性和电学原理,为改进实验室检验工作寻求新的方法。  五十年来,库尔特兄弟发明的这项神奇的技术—库尔特原理,不仅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自动化时代,也从此让库尔特公司的科学家们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自动化血细胞

尿液分析仪发展简史

  公元前400年, Hippocrates注意到发热时.尿液颜色和气味的变化。  18-19世纪-开始显微镜下尿液检查及尿液化学分析。  1827年,Bright,最早把尿液检验用于患者的诊断和护理。  1930-首先在滤纸上进行尿液斑点试验。  1956-美国Ames和Lilly公司几乎同时创建

实验室分析方法--无机质谱法

无机质谱分析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可替代的分析工具是从测量元素存在开始,并伴随物质成分分析技术发展逐渐完善。20世纪50代后期,由于火花源质谱的发展,无机质谱法在微量、痕量元素分析领域几乎与原子吸收光谱、中子活化分析占有同样的地位。20世纪70~80年代,激光电离质谱法、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质谱发展简史

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于1912年由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 研制成功,但直到20 世纪80 年代,MALDI、ESI 等软电离技术的出现,使生物大分子转变成气相离子成为可能,并极大的提高了质谱测定范围,改善了测量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溶剂分子干扰等问题,使质谱更适合用于

SBR工艺发展“简史”!

SBR法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早在1914年,活性污泥法在产生之初就是采用间歇进水.排水的方式运行的,但由于其运行操作繁琐,当时又缺乏自动控制设备和技术,它很快被连续式活性污泥法所取代,并几乎被淘汰与遗忘。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动监测与控制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为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