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8位院士共论“袁隆平精神”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28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论如何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在科技创新中勇攀高峰,做一个矢志不渝的奋斗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在视频致辞中说,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事业,是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一座丰碑。袁隆平在一生不断创新求索过程中所形成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院士们要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是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梦想。”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线上致辞时表示,当前受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影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院士们要大力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强化种业技术研究,突破种业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重大品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阅读全文

袁隆平院士唁电

袁隆平院士治丧委员会: 惊悉袁隆平院士不幸病逝,山川失色,江河呜咽,举国同悲。我谨代表中国工程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袁隆平院士亲属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他毕生躬身田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

袁隆平院士PNAS发现水稻新基因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基因,其有望将其应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种。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2月4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李传友(Chuanyou Li)研究

28位院士共论“袁隆平精神”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28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论如何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在科技创新中勇攀高峰,做一个矢志不渝的奋斗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在视频致辞中说,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事业,

中国工程院送别袁隆平院士

5月24日上午10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前往送别。 铭德厅内,哀乐声声,袁隆平遗像悬挂大厅中央,李晓红、邓秀新神情悲痛,缓步来到袁隆平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袁隆平的遗体三鞠躬,

沉痛哀悼!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天空间断放晴了一阵子的长沙,又下起了细雨。我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就在不久前,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

当庭道歉!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荣誉案宣判

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公益诉讼起诉人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诉被告张某侵害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名誉、荣誉一案公开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宣判,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诉称,被告张某于2021年5月22日至5月24日

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切缅怀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等7位院士分别撰文向

访袁隆平院士:让中国水稻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这一句时,我的内心格外激动!”现场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后,今年87岁的袁隆平深感重任在肩,“我们从事农业科研的人,要勇于把确保粮食安全这副担子挑起来。”  悠悠万事,吃饭

袁隆平何继善院士:民间创新亟待立法保护

阳春三月,全国政协常委袁隆平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何继善院士、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力元新材总经理钟发平等知名人士,就如何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问题,在两会期间建议制定《民间创新促进与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激励、规范、协调、保护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活动。 该建议指出,我国民间

怀念袁隆平院士 科创精神永守“大国粮仓”

5月23日电22日,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院士逝世了,但他奋斗一生守护“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精神却永存世间。 “民以食为天,我是学农的,依靠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是我的职责所在。尤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那场饥荒,我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