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9条地球生态界线人类已突破4条

美国《科学》杂志15日刊文警告,人类活动已经突破地球9条“生态界线”中的4条,把世界带入“危险地带”。这项研究成果可能于今年9月被纳入联合国新的全球发展目标,以替代即将在今年到期的“千年计划”。 动植物灭绝速率 超正常值数十倍 科学家2009年定义并量化了地球生态可承受的9条安全界线,分别是气候变化、臭氧空洞、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土地使用、淡水资源使用、化学污染、大气污染和生物化学地球循环。他们认为,如果不突破这些界线,人类便可在地球上繁衍和发展。然而,18名国际顶尖环境专家在《科学》杂志发表题为《地球的界线:在变化的星球上引领人类发展》的文章,警告人类已经“越界”。 文章说,最新研究显示,目前人类活动已经突破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使用和生物化学地球循环4条界线,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运行。淡水资源使用、海洋酸化和臭氧空洞尚在安全界线内,其余2项暂未得到有效评估。其中,气候变化和物种锐减最值得关注。目前......阅读全文

“地球环境的过去与今天”高端科学论坛召开

  9月18日,高端科学论坛“地球环境的过去与今天”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行。论坛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气候学家丁一汇院士和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地层古生物学家陈旭院士等分别从地震、气候和地质历史环境变化的

世界人口突破70亿 多项地球底线濒临失守

  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如果出生率略高于预期,世界人口届时有可能突破150亿。地球是人类的家园,随着人口增加,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科学家们对地球环境设定的九大安全防线中,生物多样性丧失、氮与磷污染和淡水枯竭等几项地球底线正濒临失守……生态信贷短缺挑战人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

——从人类文明与世界现代化角度看科技革命□何传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编者按  在过去500年里,世界上先后大约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中国与前四次科技革命无缘;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以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

卫星数据揭秘35年全球植被演变

  随着地球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所需粮食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耕种。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人类伐林扩耕,霸占了不少林地的面积,一度让地球上的树木深受重创。当人类意识到树木对于地球的重要性后,退耕还林、保护森林的政策频出。那么,在人类行为的频繁干扰下,全球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其他土地覆被情况又是如何呢

薛炳森:没有证据表明地球磁场在崩塌

  日前,网传有国外媒体网站报道:地球磁场正在崩塌,将从根本上影响全球气候,毁掉电网。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预报台台长薛炳森,他表示:没有实际数据证明地球磁场正在崩塌或反转;退一步讲,即便崩塌或反转,这个过程也会相当缓慢,几千万年或上亿年都有可能。而且因为地球的大气层非常厚,太阳风的带电粒

科学家绘全球交通网络图展示人类活动影响

《Anthropocene》中的一幅图像。这段视频长3分钟,由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历时13年制作完成,展示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公路、铁路、输电线和海底光缆编织出一个巨大的网络。这幅图像利用来自一些机构的数据与地球夜景卫星照片叠加在一起绘制夜色下的非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比,公

全球变暖真的是世界末日吗?

中国国家地理:全球变暖真的是世界末日吗       农业生产上一般认为,≥10℃积温2000℃等温线代表了种植水稻所需的最低积温数,积温到达2300℃时,水稻可以稳定生长。随着气候变暖,黑龙江省的积温带明显北移,水稻种植范围也逐渐向北部地区推移和扩

专家详解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适应与减缓并重

  编者按 201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为了帮助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多方面深入了解《战略

生物大灭绝正在进行 人类活动所引发

  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言论,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博士介绍,目前,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对物种进行观测和保护,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已经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期,而且由于生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是与非

  生活于我国广西的白头叶猴,至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存历史。这一物种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水和生物多样性”。   多样的生物不仅能直接为人类提供各类资

庆承瑞:全球变暖与反变暖之争和病态科学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无可置疑的权威结论,还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谎言?为什么这一研究难度极大的复杂科学问题,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全是不利的结果,而NIPCC一方则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学的结论会是这样吗?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将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理论,

人类消耗自然资源速度加快 地球今年已经透支

   地球今年已经透支   全球足迹网络计算,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加快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说,今年的8月19日是2014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又称生态越界日、生态负债日)。过完这一天,人类已经用完了地球2014年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   也就是说,在今年剩下的四个多月里,地球将进

于学峰:初级能源消费对全球增温有贡献

  人类一次能源消费对全球变暖有没有贡献?在大规模人类排放之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太阳辐射等外部驱动来触发的。已有研究表明,10年尺度太阳活动往往对局地或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强烈影响;人类能源消费对局地气候也具有重要影响,在能源消费集中的地区往往形成“热岛效应”。  对于化石燃料依赖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王会军院士最新解答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气温创历史新高。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0.69摄氏度。  即便如此,近十几年平均气温走平、西欧北美寒冬等“事实”正成为质疑全球气候变暖的理由。  就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期举行的“杨钟健—裴文中”学术讲坛上,中国科学院

温室气体真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当今地球是否处于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变暖过程当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真的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吗?  1月13日,在南京举行的“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上,来自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地层学领域的26位院士、500余名专家对地球和生命

《新科学家》网站选出今年十大智慧新理念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玛雅日历预言2012将是世界末日,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一年,诸多大事仍将轮番上演,为人类历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列出了2012年我们应该了解的10大智慧新理念。包括:中微子超光速实验将接受新一轮的检验;美国总

交叉优势走得更快 清华地学中心成立3年成绩斐然

  9月中旬,教师节过去不久,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办公楼里仍挂着学生们自己设计的谢师海报,特色明显。与这些海报并排贴着的便是各种讲座信息以及中心新近发表的论文,90%是英文,内容五花八门,有关于大气环流的,有关于湿地保护的,有力学领域的,还有计算机领域的……涉及的领域和学科十分广泛。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

美学者称地球或是外星人为囚禁人类所设监狱

  据日本Tocana新闻网11月20日报道,美国生态学家爱丽丝-席尔瓦博士近日出版了新书《HUMANS ARE NOT FROM EARTH: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她在书中发表观点称,人类的起源并不在地球,而是在20万年-6万年

200万年前东非环境短时间剧变或迫使人类进化

  来自宾州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人类演化的新奥秘,认为早在200万年前东非环境的一系列的剧变推动了人类的进化。根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人员克莱顿・马吉尔介绍:“早期人类居住的环境曾经发生过迅速的变换,由大面积的林地在短时期内突变成空旷的草原环境,这种快速切变大约在

钱维宏:气候变化问题应该及早在科学上找到答案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争议愈演愈烈。继有关国际科学组织发表各种声明以来,近日(5月7日)美国《科学》杂志又刊登255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关于“气候变化与科学公正性”的公开信。  气候变化的科学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近百年气候观测事实证据的完备性、人类活动与自然因子作用的相对大小、气候模

首届空间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聚焦地球系统发展

  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获悉,首届空间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11月14日在海南三亚召开,来自全国65个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的近400位学者专家参加会议,围绕水循环观测与模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观测与模拟,月基地球观测机理与方法,三极时空观测与模拟,空间地球观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等话题展开探讨。  地球系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全新世东亚季风与人类活动存在500年周期的同步变化

  今天,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历史和史前时期,气候变化能否或如何影响人类社会文化、文明发展,近百年来,一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争论的话题。  气候变化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周期性和事件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全新世(约1万年以来

诺奖得主称地球比想象坚强 自愈力超人类破坏力

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北极熊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  据美国《新闻周刊》杂志9月12日报道,《美国学者》季刊的封面出现了一个不合理的观点:地球对你是否驾驶混合动力车毫不在意,杂志中还有一篇以“地球知道什么”为标题的文章。根据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克林的观点

温家宝母校演讲:青年学生最宝贵的是有独立思考

5月19日晚,温家宝总理在地大自习室与学生们亲切握手。温总理在地大阶梯教室与师生们交流。  5月19日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看望师生,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后,他在该校作了长达50分钟的即兴演讲。  当晚8时34分,温家宝走进地大西区教一楼第二阶梯教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9大极限

  对人类而言,地球迄今仍然是个得天独厚的乐园。过去一万年以来,人类在农业、工业、科技以及文化上所取得的绝大多数成就都发生在一个十分温和的时期。在地球自然系统的调节下,这个时期的地质、气温以及环境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围内,没有太大的波动。较之此前的“更新世”和“上新世”,这一万年的“平静”实属难

美《国家地理》杂志预测09年8大科学突破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9年全球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将延缓增长速度,但是科学研究的步伐却并不会因此而停滞。目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征求了专家小组意见,预测了2009年的重大科学突破,这些科学突破涉及各个领域,比如动物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1、动物学:对野生动物的基

美国科学院发布未来十年太空对地观测战略报告

   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近日共同发布《在不断变化的地球上实现繁荣——太空对地观测十年战略》报告。   报告将减少气候不确定性、提高天气预测能力和了解海平面上升列为未来十年优先科学目标,并建议美国航空航天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及地质调查局实施协调的天基环境观测方法,以进一步推动未来十年地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