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系统学实验: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代表种类的观察,掌握藓纲植物 的形态、构造、生活史,了解不同的生活型。 二、实验材料 葫芦藓属、金发藓属等十几个属的配子体,生活的原丝体,孢蒴纵切、孢子体、精子器纵切.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1.取葫芦藓(Funaria)配子体和孢子体,观察下列内容 : (1) 配子体形态:矮小,高约1—3cm,直立生长,叶长卵形,一层细胞厚,具中肋,在茎上螺旋排列。茎的下端具有单列细胞的假根,有分枝。 (2) 孢子体形态:孢子体着生在雌枝顶端,由合子萌发形成,2n。分为基足、蒴柄和孢蒴三部分。基足为一团薄壁细胞,埋于雌枝顶部的组织中,外表看不到。蒴柄细长柱状,上部弧形下弯。孢蒴着生在蒴柄顶端。孢蒴是特殊的孢子囊,结构较复杂。取一孢蒴在实体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下列结构: 蒴帽:孢蒴顶部的帽状物,是颈卵器的一部分(n)、孢蒴成熟后往往脱落。 蒴盖:在蒴帽下面,成熟时黄褐......阅读全文

植物系统学实验: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代表种类的观察,掌握藓纲植物  的形态、构造、生活史,了解不同的生活型。 二、实验材料   葫芦藓属、金发藓属等十几个属的配子体,生活的原丝体,孢蒴纵切、孢子体、精子器纵切.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1.取葫芦藓(Funaria)配子体和孢子体,观察下列内容

植物系统学实验: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代表种类的观察,掌握藓纲植物的形态、构造、生活史,了解不同的生活型。 二、实验材料葫芦藓属、金发藓属等十几个属的配子体,生活的原丝体,孢蒴纵切、孢子体、精子器纵切.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1.取葫芦藓(Funaria)配子体和孢子体,观察下列内容 : (1) 配子体形态:矮小,高约1—

白垩纪苔藓植物系统学与拟态研究取得新发现

  苔藓植物是维管植物的姐妹类群,包括苔类、藓类和角苔类,全世界约有2.3万种,是陆地植物中物种多样性仅次于被子植物(约有30万种)的第二大类群。苔类植物可能起源于晚奥陶世,目前最早的苔类大化石发现于美国纽约州中泥盆世。  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以光萼苔目(Porellales)为代表的附生苔类在白垩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观察实验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代表种类的观察,掌握藓纲植物的形态、构造、生活史,了解不同的生活型。 二、实验材料 葫芦藓属、金发藓属等十几个属的配子体,生活的原丝体,孢蒴纵切、孢子体、精子器纵切。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1.取葫芦藓(Funaria)配子体和孢子体,观察下列内容 : (1) 配子体形

植物系统学实验:蓝藻门(Cyanophyta)

一、目的要求   掌握蓝藻门代表植物  细胞的形态、结构、繁殖和生活史;掌握 蓝藻门的基本特征及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和制片观察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   颤藻属、念珠藻属、微囊藻属、色球藻属、0.2%亚甲蓝溶液等。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1.颤藻属(Oscillatoria)   植物体为单

科学家发表苔藓多样性、系统发育和适应性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实验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针对苔藓植物的多样性、系统发育和适应性研究的综述,该综述对目前已经发布的14个苔藓植物的基因组和151个苔藓植物的转录组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苔藓植物包括苔、藓和角苔三大分支,是现存最早的陆生植物,为

植物系统学实验:绿藻门II(Chlorophyta)

一、目的要求:   本门植物  种类繁多,体形多样,分布极广,是植物界进化的主干,也是教学和实验的重点,为此安排两次实验。通过实验观察要:   1.的代表植物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从而掌握本门的征。   2.了解植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分化到有分化,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核

中英学者联合发现苔藓植物中的新支系

  近日,国际著名生物学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现代生物学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宏观进化研究组组长Harald Schneider研究员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Philip Donoghue教授领衔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早期陆地植物的系统关系并重新推演了早期陆地

水龙骨科植物系统学研究获进展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是蕨类植物第二大科,也是蕨类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该科多为附生植物,全世界有1600余种,在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形成2个分布中心。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家秦仁昌首次重新界定水龙骨科,该科的范围和科下分类发生了变动,亚科和属的概念难以统一。水龙骨科植物起源时间

植物系统学实验:粘菌门、真菌门I

一.目的要求   掌握粘菌门和真菌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代表植物    的形态构造及繁殖方式。学习实验材料的培养方法。 二、实验材料   发网菌属、根霉属、青霉属、酵母菌  属。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1.发网菌属(Stemonitis)   取装片观察孢子囊的形态构造。发网菌是

根系分析系统研究苔藓植物生态学的优势

苔藓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不同于高等植物,所以对于它们的生理生态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对于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体积、枝直根、枝条长度、分枝数、枝尖数(芽体等)等性状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传统的方法无法定量地获得这些 性状的数据.近年来对于植物根系的测定一般可以采用根系分析系统进行测定,也

植物系统学实验:真菌丝门II、地衣门

一、目的要求掌握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和地衣门代表植物的形态构造和繁殖方式。观察担子果、子囊果和地衣标本,了解其多样性。 二、实验材料和 试剂黑伞属(Agaricus)子实体、菌伞切片; 银耳属(Tremella)子实体及浸制材料, 地衣切片; 数种担子菌、子囊菌标本; 地衣标本, 1%KOH水溶

植物系统学实验:真菌丝门II、-地衣门

一、目的要求   掌握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和地衣门代表植物  的形态构造和繁殖方式。观察担子果、子囊果和地衣标本,了解其多样性。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   黑伞属(Agaricus)子实体、菌伞切片;   银耳属(Tremella)子实体及浸制材料,   地衣切片;   数种担子菌、子囊菌

研究揭示苔藓植物古多倍化历史及重复基因保留特征

  藓类植物,作为陆地植物早期演化中的重要分支,在陆地植物的演化谱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学界对该类群本身演化历史的研究有限.此前,科学家研究对植物基因组发现,古多倍化事件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类群中,且此类事件多伴随植物类群的迅速扩张和对古气候剧烈变化的适应.然而,在过去四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

植物系统学实验:褐藻门、红藻门、金藻门

一、目的要求   掌握三门藻类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  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 二、实验材料   海带属、水云属、紫菜属、舟形藻属、海藻标本。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 褐藻门(Phaeophyta) 1.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1)孢子体:藻体

世界著名樟科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专家访问版纳植物园

  受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系统发育与保护生物学研究课题组邀请,在中科院高访学者计划项目的资助下,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世界著名樟科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专家Jens Gunter Rohwer于9月来到版纳植物园,在此开展了为期20余天的访问合作研究。  在20多天的访问合作研究中

2011年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生地所召开

研讨会现场  8月23日至25日,2011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苔藓专业委员主办,中科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承办,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植物学会协办。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深圳仙湖植物园、华东

版纳植物园新樟属系统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樟科(Lauraceae)是被子植物基部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其植物种类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巨大的价值,但至今对樟科植物系统演化关系的认识却碍于樟科植物的花小而树体高大和研究相对薄弱等原因,仍十分模糊不清。   新樟属(Neocinnamomum H. Liu)是分布于亚洲东南部

“干死”十二年-给水就灿烂-科学家发现迅速复活的苔藓植物

  近日,在即将结题验收的“973”计划——《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项目中,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一种名为齿肋赤藓的苔藓植物,作为标本“干死”十二年,在给水的条件下能迅速复活。   2003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所研究员张元明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采样时,发现荒漠藻类植物、地衣、苔藓能够顽强

昆明植物所开展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在国家基金项目(No.30770138)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伊廷双研究员带领项目组员对间断分布于北温带漆树科(Anacardiaceae)的清香木属(Pistacia)、盐肤木属(Rhus)和黄栌属(Cotinus),利用多个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片段开展了分子

张力荣获里克勒夫·葛洛勒苔藓多样性研究卓越奖

  7月9日,在加拿大举行的2021国际苔藓学会大会上,国际苔藓学会主席、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伯纳德·葛菲尼宣布: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仙湖植物园研究员张力获颁“里克勒夫·葛洛勒苔藓多样性研究卓越奖”。据悉,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仅有7位获奖者,张力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苔藓学家。张力研究员在野外考

版纳植物园揭示附生苔藓对氮沉降的响应模式

  苔藓植物因独特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而对大气N沉降非常敏感,被作为大气N沉降的指示生物。目前,关于森林附生苔藓对大气N沉降的响应及其机制,附生苔藓对N污染的临界载荷仍缺少系统、量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而言,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博士研究

成都生物所揭示采伐迹地更新策略对地表苔藓多样性影响

  苔藓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演替过程与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苔藓植物具有单层细胞的特征,对微气候和微生境的依赖很强,因此苔藓植物对更新策略引起的微环境和微生境变化很敏感,常常被用作评估更新策略导致环境变化的指示植物。   自然更新形成阔叶林和人工营造针叶林是世界

华南植物园等在保亭花属系统学研究中获新进展

极度濒危中国特有植物——保亭花  保亭花属(Wenchengia C. Y. Wu & S. Chow)是吴征镒院士1965年根据我国海南岛特有植物保亭花(W. alternifolia C. Y. Wu & S. Chow)建立的唇形科(Lamiaceae)新属。由于该属具有互生叶

配子体的定义

种子植物的配子体即花粉粒和胚囊,(配子体所对应的雌雄配子分别为花粉粒——精子(雄配子),胚囊——卵细胞(雌配子)其中有关花粉粒致死基因典型代表为女娄菜)仅由很少细胞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形成配子并进行繁殖的世代称为配子世代,配子世代的生物体称为配子体。一般植物配子体为单倍染色体(n)。

Science验证40年假说,谁在人类之前一直统治陆地?

  大约4.5亿年前,第一批植物离开水生活在陆地上。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适应土地的干旱。在20世纪80年代,对化石的研究导致了一个假说,即植物-真菌联盟可能是植物植被的起源。  然而,这一观点直到最近才得到法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证实,为了了解过去的生命,研究人员必须研究现在的植物。  

好迷你!四川省新发现两种物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98.shtm 日前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在青神开展苔藓植物调查过程中 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两种四川新纪录凤尾藓 小凤尾藓厄氏变种和广东凤尾藓 01 小凤尾藓厄氏变种

好迷你!四川省新发现两种物种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青神开展苔藓植物调查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两种四川新纪录凤尾藓小凤尾藓厄氏变种和广东凤尾藓01 小凤尾藓厄氏变种小凤尾藓厄氏变种生境照 小凤尾藓厄氏变种生长在阴蔽处的湿石上面,植物体细小,连叶高1.4-2.4mm,宽0.7-1.1mm,绿色,茎单一,可形成生物结皮。1m

我国学者从缅甸琥珀揭示一亿年前昆虫拟态行为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王博研究员、史恭乐副研究员与中国农业大学刘星月教授研究团队合作,从一亿年前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类奇特的昆虫幼虫拟态苔藓植物。该结果是首次在化石昆虫中发现拟态苔藓的行为,为重建远古昆虫和植物的生态关系提供了新证据。研

研究揭示蕨类植物古多倍化事件和基因保留历史

  藓类植物,作为陆地植物早期演化中的重要分支,在陆地植物的演化谱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学界对该类群本身演化历史的研究有限。此前,科学家研究对植物基因组发现,古多倍化事件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类群中,且此类事件多伴随植物类群的迅速扩张和对古气候剧烈变化的适应。然而,在过去四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