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过渡金属催化剂调控与重组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余正坤研究员研究组在过渡金属催化剂调控与重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最新成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2008, 130, 8136-8137)。 碳-氢键活化是形成新化学键的重要途径,过渡金属催化的惰性碳-氢键活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课题之一。寻求有效、方便易得的偶联试剂可以使难以进行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该研究以过渡金属铑配合物为催化剂、酰氯为偶联试剂,在4A分子筛的促进下邻吡啶基取代的芳烃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发生脱羰偶联反应而高选择性地形成新的碳-碳键。此工作首次使用便宜、方便易得的酰氯为偶联试剂,提供了一条方便的经由碳-氢键活化高选择性地形成碳-碳键的新途径。 ......阅读全文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金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1月15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在金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了在高温氧化条件下的金与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效应,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上。   早在

大连化物所过渡金属催化剂调控与重组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余正坤研究员研究组在过渡金属催化剂调控与重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最新成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2008, 130, 8136-8137)。 碳-氢键活化是形成新化学键的重要途径,过渡金属催化的惰性碳-氢键活化是当前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出碳修饰镍基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峰团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利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发了一种碳修饰的镍基催化剂,实现了木质素选择性氢解到酚类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催化》等杂志上。  木质素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占生物质资源的20%~30%,是自然界中唯一可以提供可再生芳香基化合物的非石油

原子微观信息测量!电镜HAAD图像的原子识别统计新方法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刘伟研究员团队与大连交通大学刘淑慧博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徐华工程师等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电镜HAADF图像的原子识别统计(EMARS)新方法,利用该方法精准统计了18000个铂(Pt)原子分散态原子,

大连化物所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东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近期取得新进展,首次制备出TiO2负载的亚纳米Rh催化剂并发现该催化剂能够在-50oC实现CO的完全氧化,首次实现了铂族金属在超低温下CO的催化氧化。该工作获得审稿人的一致高度评价,

大连化物所发现金属与惰性载体间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傅强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金属与载体界面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过渡金属催化剂与惰性的六方氮化硼(h-BN)载体之间存在经典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

大连化物所等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研究员领导的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团队通过与该所“千人计划”入选者刘景月研究员(负责高分辨电镜)、清华大学李隽教授(负责理论计算)合作, 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以FeOx为载体制备出极低金属含量的单原子铱(Ir)催化剂Ir1/FeOx。将该催化剂用于

大连化物所锰基合成氨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和博士常菲等在锰基催化剂的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8b08334)上。  过渡金属上氨的合成

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贵金属替代研究取得突破

  将氢气直接高效转化为可广泛应用的电能,同时产生对人类生存环境友好的水分子,是未来先进可持续能源体系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重要能量转换装置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研究和开发受到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然而,该类燃料电池中用于将空气中氧分子高效还原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吴忠帅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吴忠帅长期从事二维能源材料与高效电化学能源创新体系研究,在高质量石墨烯宏量制备与应用、新型二维材料设计合成与性能调控、高效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与集成微系统、双高超级电容器构筑以及固态锂电池和新型电池等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