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科学:中国戏份越来越重

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科研人员来合肥参与实验项目。周发根摄(资料图片) 国外学者与我国合作的意愿更强,人才的双向互动也更加频繁 耗资约6亿美元的美国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地球“表亲”的消息曾经刷爆朋友圈,殊不知,中国科学家对开普勒项目也有贡献。 LAMOST(郭守敬天文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永恒研究员介绍,合作双方主要在技术上进行互补,开普勒项目的目标是探寻系外行星,LAMOST利用自身在光谱获取上的优势,为美方提供系外行星的母星(恒星)的基本情况,比如质量、组成物质等基本参数,目前已经合作产出不少成果。 在赵永恒看来,天文学领域一般不涉及经济和商业利益,因此保持了较高的开放性,国际合作的项目相对也比较多。目前,利用LAMOST光谱数据发表的论文,已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际合作。 除了天文学,从生命科学到核能利用,从大洋钻探到全球气候变化,从高能物理到空间科学,在这些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阅读全文

大湾区科学论坛:战胜疫情要靠全球科技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的引领带动下,深入推动粤港澳科技合作和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粤港澳三地的强烈共识。这是12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发出的信息。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超过百位院士专家齐聚线上线下,共同

“大湾区科学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桥梁

  “大湾区科学家”  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桥梁  广东加快推动粤港澳协同创新,苏国辉院士率先在内地建立联合实验室  “今天有没有运动啊?”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与人聊天时,最常用的开场白。  作为第一批在内地建立联合实验室的香港科学家之一,苏国辉已在内地全职工作

中国科学院将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2009年中科院将积极推进与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国际科技组织等的国际科技合作。   据介绍,在与发达国家合作方面,中科院将重点加强与国立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大型企业的战略性合作,在项目合作、组织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我为主、互利互惠的新模式,促进中科院原始创新能力、

中英科技合作聚焦之十:纳米与材料科学合作蓄势待发

人们耳熟能详的纳米技术早已经与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发生奇妙的交叉和融合,为这些领域支撑起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材料科学作为另一个激动人心的领域,直接影响着建筑、汽车、卫生保健、电子产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在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的今天,纳米和材料科学肩负起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的重要使命,承载

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举行科技合作会谈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长春与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政才以及省长王儒林举行工作会谈,并代表中科院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协议》。   白春礼对吉林省多年来为中科院各研究单位及各项事业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中科院与吉

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科技合作逐步深化

中科院与上海市科技会谈现场,双方签署合作补充协议  3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在北京举行科技合作会谈,旨在全面深化院市合作,共同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后,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和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周波代表双方签订

首位女性外籍专家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证书颁发仪式8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她是该奖项自2007年设立以来首位女性获奖者。  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日前揭晓,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KatharinaKohse-Hoinghaus)教授成为本年度三

国际大科学计划:多边合作经费、成果咋管理

  向涛  杨国梁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重点任务,从制定规划、投入和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方向性要求。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人类开拓知识前沿、探索未知

获2011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外国科学家

  荣获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的8位外国科学家分别是:   德国著名数学家德乐思   德乐思(Andreas Dress),德国籍,国际著名数学家,在纯数学研究和众多应用领域作出了卓越而丰富的科学贡献。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   在职的5年

合肥科学院智能所与思云科技合作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9月29日下午,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与安徽省思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云科技)签订合作协议,支持思云科技建设中科思云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智能所党委书记吴丽芳、思云科技董事长吴明为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智能所副所长宋全军主持会议。   智能所党委书记吴丽芳、思云科技董事长吴明分别致辞。吴丽芳期待研究所

《科学》预测2023年大科学事件

德国一部分地区放宽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的规定。图片来源:JULIAN RETTIG/PICTURE ALLIANCE/DPA/AP IMAGES近日,《科学》杂志预测了2023年可能成为头条新闻的科学事件。公共卫生:继续对抗新冠病毒随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进入第四个年头,研究人员正在继

中科院与贵州科学院科技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

    会议现场  10月25日,中科院昆明分院与贵州科学院在贵阳联合举办了“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科学院科技合作项目启动仪式暨梵净山保护区建设研讨会”,仪式由贵州科学院党委书记高贵龙主持。  仪式上,贵州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昌虎宣读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张金东同志任职的通知”及贵州科学院关

技术交易所与湖北农业科学院成功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11月23日,湖北技术交易所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成功举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焦春海院长、湖北技术交易所陈汉梅副所长代表双方签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巡视员夏贤格同志致欢迎辞,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葛琳同志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  葛琳同志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不

5位外国科学家获2010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3位德国科学家、1位美国科学家和1位法国科学家1月14日被授予201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当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攀枝花召开科技合作座谈会

  5月10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四川省攀枝花市举行科技合作座谈会。  会前,成都分院分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学定一行与攀枝花市委书记贾瑞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建国就科技合作、人才交流进行交流会谈,并实地调研攀钢钒钛合金、钒铝合金生产线。  会上,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介绍了中科院概况、科技合作工

《科学》评出2009十大科学突破

  日前,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09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发现“阿尔迪”远古骨骼化石位居十大科学突破榜首。   “阿尔迪”生活在440万年前的埃塞俄比亚境内,它的历史要比“露西”早大约100万年,之前露西曾被认为是人类历史记录上最早的原始人类骨骼,目前发现阿尔迪之后,使科学家更近一

再续合作新篇-助力中意科技合作交流

   应意大利欧洲研究促进署(APRE)邀请,交流中心党委书记毛建军率团于2017年9月4日至9月8日赴意大利罗马参加由APRE组织举办的“龙星加”项目协调会。 其间,双方回顾合作经验,并就未来如何更好服务中意科研界合作明确了工作方向。    双方总结了自2008年机构间合作备忘录签订以来,两机

大湾区科学论坛呼吁加强全球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5月21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开幕式。论坛以“智汇湾区,湾和世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近百位院士及各领域专家与会,共同探讨海洋科学、纳米科学、高能物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科学前沿热点。他们在会上呼吁加强科技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微生物所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科技合作协议,7月3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俊雄等一行11人赴黔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进行合作交流。李俊雄代表研究所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李俊雄在讲话中指出,微生物所十分重视和贵州省农科院的合作,将务实推动项目实质性进展,以“三个

《科学》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解读

                                                   又到年关,科学领域的各类评选也相继出炉。不同的评选机构,自有不同的视角和标准。作为世界权威的科学期刊,美国《科学》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年度十大科学进展”,而今年,考古研究、生命科学

《大众科学》评出十大美国“科学才子”

日前,美国著名的《大众科学》杂志评出了第六届年度十大美国“科学才子”。为此,《大众科学》足足花费了半年时间,咨询了众多科学家、大学各系主任和科学杂志总编的意见,旨在选拔那些最有创造力、从事着最重要研究的美国年轻科学家。 在数百名候选者中,为何独独选中这10位?《大众科学》解释道,被挑选为十大科学才

《科学》特约作者专访合肥国家大科学装置

  4月26日,美国《科学》杂志特约作者一行来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分别对合肥研究院党委书记、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匡光力以及合肥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此次采访将全面报道中科院的科技发展规划、科研实力、重点学科领域及重大科技成果,有关内容将作为增刊于2012

中巴科技合作:厚积薄发-正当其时

近日,在首届中巴科技创新合作研讨会上,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阿塔·乌尔·莱赫曼先生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举世瞩目。 莱赫曼说:“中国和巴基斯坦彼此信任,彼此帮助,是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全天候24小时的战略合作伙伴、朋友加兄弟关系,我们在任何

打造中以科技合作典范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以色列创新署、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北京特拉维夫创新中心(北京高创天成国际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赛欧科园科技孵化中心等单位承办的首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赛欧中以创新对接活动季在北京正式启动。  今年是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5~2017)收官之年;今年1

海峡联合基金拟2.5亿推动两岸科技合作-集聚两岸科学家

  2月2日,记者从福建省科技厅获悉,该省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订了关于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简称海峡联合基金)第二期协议书。第二期海峡联合基金由福建省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各出资2500万元组成,协议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此举将吸引和集聚海峡两岸科学家,重点解决两岸经济、社会

科技部官员:我国已具备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能力

  4月,中巴签署科技、能源等多个领域合作文件;5月,中美举行第三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双方同意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强合作;6月,中德决定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在新能源、节能环保、能效领域合作……  “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见证了中外国际科技合作风生水起。中国科技外交会驶向何方?值此第九届全国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多家单位合作推动数据共享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举办海洋时空数据与应用论坛。论坛期间,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分别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数据共享。  根据协议,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将与各合作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

ITER、GEO、SKA亲历者讲述-中国走向国际大科学合作前沿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有重点地选择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大科学装置,用得咋样

  被称作“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建设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我国将再添一项大科学装置。有人用“国之重器”来形容这些应现代科学发展需求而生的大装置,以凸显其重大意义。事实上,与它们紧密相连的,往往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等耳熟能详

《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发布

  28日,国务院发布《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大科学计划),对于我国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意义深远。  《方案》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