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金峰博士:共生微生物与认知:菌肠脑轴研究

3月24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东京大学理学部人类学系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研究员,天津、内蒙古、西北等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代文明中心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学院客座教授,日本JBC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金锋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和他们团队的卓越研究。 金锋博士研究涉及人类学、遗传学、分子医学以及共生微生物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等多个领域。目前有3个主要在研方向:成年人退行性病变的心理和生理基础、人类及动物共生微生物的平衡对其行为的生物学影响和气味偏好的心理学与生物学关联。 在会议上,金锋研究院就肠脑轴进行演讲,改变肠脑轴的方法有抗生素治疗法和共生菌治疗方法。金锋研究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当思想进行虐待之后,肠脑菌群会发生变化。思想意识的变化和肠道微生态有关。肠道菌群对食物有偏好,如果肠道菌群变差,会对甜的东西有偏爱。肠道菌群移植时,受体的......阅读全文

肠道菌群 | Science专刊:决定你健康状况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者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对人体微生物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它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改变它们?  4月29日,美国《科学》杂志以“Microbiota at work”为主题发了一期专刊,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人体微生物与健康的

中科院动物所发表虫菌共生入侵学说

   日前,中科院动物所孙江华研究组应邀撰写了关于“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的综述,发表于《生态学、进化与系统学年度评论》。   生物入侵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已有入侵机制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而关于入侵昆虫的入侵理论较少。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源

动物所发表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综述文章

  随着全球贸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种入侵带来的环境、经济、生物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入侵已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原因之一。入侵种的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已有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现有的入侵理论主要关注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而关于入侵昆虫的入

我国科学家应邀发表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综述

   生物入侵已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原因之一。入侵种的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已有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现有的入侵理论主要关注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而关于入侵昆虫的入侵理论较少。日前,中科院动物所孙江华研究组应邀撰写了关于“虫菌共生入侵学说”

小世界大乐趣:探寻微生物影响宿主长胖的“暗号”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它们都远超我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它们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微生物如何影响宿主健康?如何感知外界环境?这是科学家们一直“痴情”于这些微小生命体的原因。  4月24日,《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一篇题

赵立平专访: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解密人体第二基因组

2007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预测:人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将可能是国际科学研究在2008年取得突破的7个重要领域之一。就如何研究共生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4月刚刚出席了巴黎国际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联盟筹委会会议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接受了《科学时报》的采访。 深圳华大基因

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启动

经过近3年的酝酿和筹备,以解析人类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关系为目标的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IHMC)近日在德国海德堡宣布成立。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欧盟委员会,以及中国、日本等9个国家的科学家出席成立大会并交流了各自的计划和进展。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健康,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分析人

揭示生命与疾病之谜: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人三天两头生病,有的人身体倍儿棒呢?为什么同一个人:在有的环境下神采飞扬,换个环境就病怏怏呢?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答案:西医说这是由于细菌病毒等影响;环境学家则说是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心理学家则认为试验由于不良情绪的影响;中医说阴阳失调是根本原因。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有

肠道糖基化在维护肠道微生物稳态中的作用

  人类肠道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微生物,其所含基因总数是人类基因组的150余倍。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竞争、互补和协同,构成了微生物-微生物和微生物-宿主关系的复杂网络。在此基础上,肠道微生物各组分间相对平衡,保持稳态,从而实现其与宿主互利共生。对于宿主,其肠道内存在多种屏障以维持肠内微生物的稳态。其中包括

肠道糖基化在维护肠道微生物稳态中的作用

  人类肠道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微生物,其所含基因总数是人类基因组的150余倍。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竞争、互补和协同,构成了微生物-微生物和微生物-宿主关系的复杂网络。在此基础上,肠道微生物各组分间相对平衡,保持稳态,从而实现其与宿主互利共生。对于宿主,其肠道内存在多种屏障以维持肠内微生物的稳态。其中包括

肠道糖基化在维护肠道微生物稳态中的作用

  人类肠道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微生物,其所含基因总数是人类基因组的150余倍。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竞争、互补和协同,构成了微生物-微生物和微生物-宿主关系的复杂网络。在此基础上,肠道微生物各组分间相对平衡,保持稳态,从而实现其与宿主互利共生。对于宿主,其肠道内存在多种屏障以维持肠内微生物的稳态。其中包括

2019年1月4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月4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图片来自Science期刊。  1.Science:挑战常规!发现第二种初级视觉皮层  doi:10.1126/science.aau7052  视觉系统很可能是大脑中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在过去的75

心理所发现皮肤健康受肠-脑-皮轴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皮肤疾病与精神疾病具有共病性,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对皮肤病发病有影响作用。如心理应激会加重多种皮肤疾病,特别是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脂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扁平癣、慢性荨麻疹、斑秃和瘙痒等。此外,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状况可反映皮肤健康状况

Science新文章:有益菌群的保护伞

  哺乳动物宿主部分程度上是通过释放破坏细菌膜的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来对抗肠道感染。但直到现在人们都并不清楚,有益微生物是如何在所释放的这些抗菌肽中生存下来,并在肠道中维持稳定种群的。  根据发表在1月8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一篇新研究论文的结果,共生肠道

植物所等破译构树基因组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又称纸皮树、肥猪树,为桑科构属多年生阔叶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东南亚,是一种典型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植物。构树雌雄异株,种子数量多,易繁殖,生长快,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丰富,基因组紧凑,可作木本植物研究的模式材料。同时,构树有着悠久的开

一文了解我国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

   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及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细胞所共同组成的复杂共生生命体。人体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在人体微生物组学中,96-99%的微生物聚集在胃肠道,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我们整理了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应用场景、产业化

1月9日《科学》杂志精选

   电脑解答得州扑克问题  Michael Bowling和同事制作了一个电脑程式,它能弱性地“解答”两手扑克游戏——得州扑克。在这里所说的“解答”意思是该程式为此游戏计算出了一种如此接近最优化的策略,它使得人在有生之年玩扑克时,这种策略无法由统计学意义所击败。该程式还证实,发牌员在这种游戏中具有

俄科学家发现可用于农作物保护的微生物新品种

  俄农科院农业微生物研究所和俄科学院卡马洛夫植物所的研究人员同奥地利同行们一起,从泥炭藓(Sphagnum fallax)组织中分离出新的微生物品种,它们能有效抑制高等植物致病真菌和细菌的繁殖,用该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剂,可显著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及产量。   世界上各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

BGISEQ-500测序应用性能测试结果发表于GigaScience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宏基因组研究所转化应用实验团队首次公开了使用BGISEQ-500对健康人群肠道样本进行深度宏基因组测序的数据,并通过一系列的性能评估,展示了BGISEQ-500宏基因组测序应用性能的优异性、准确性、稳定性及跨平台一致性,相应成果发表于GigaScience。   BGIS

上海生科院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中取得进展

       8月12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研究组题为DELLA proteins are common components of s

开外挂?优秀运动员的微生物群中发现提高成绩的菌

  你有一定有过这种经历,长时间不运动,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跑了几公里。在那之后的几天,你会因为肌肉酸痛重新回归废柴的状态,并且在下楼梯的时候完全失去表情管理,一步一个“啊”!  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刺激肌肉神经从而引起酸痛。  不仅运动小白们运动会产生乳酸进而酸痛,跑马拉松的运动员也

赵立平撰文谈肠道菌群与慢性病的关系

  6月17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在NEWS and VIEWS栏目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的文章。  应该刊编辑部的邀请,针对《自然》和《科学》杂志最近发表的有关人体元基因组的论文,赵教授评价了这些论文在理解肠道菌群与慢性病的关系的意义。文章指出,下一阶段人体元基因组学研究

巨大多样性的共生关系也有保守性

  地球上的生命曾经在数十亿年仅生长于水环境、海洋、河流和湖泊。4.5亿年前,第一批植物在陆地上定居,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多种有益的关系。  这些关系被称为共生关系,植物从中获得了额外的营养。其中最亲密的是细胞内的共生,微生物在植物细胞内参与调节工作。  英国John Innes中心和

揭开肠道微生物诸多秘密的NCS重磅研究

  最近几年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火热,日益深入的研究也逐渐揭开了肠道微生物的诸多秘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近期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相关的NCS重磅研究,分享给大家。  【1】Cell:震惊!肿瘤微生物组竟能决定癌症患者的生死  DOI:10.1

固态发酵的分类知识

固态发酵的分类知识 一、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 虽然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相比,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传统固态发酵是发酵工业中古老而又落后工艺的代名词。甚至,在发酵工程或生化工程的教科书中,也很少提到固态发酵。现代发酵技术的关键条件是纯种大规模集约化培养.随着科学技术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刘双江纪海丽: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

研究发现感染HPV有助抵御皮肤癌

  人们常常谈“病毒”色变,但有一些病毒,因为会激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击,或者间接影响其他病毒的致病性,反而阴差阳错地助攻人类战胜某些疾病。  与癌症的斗争,人类不再孤军奋战。只不过这一次,“友军”是病毒。  美国著名的麻省总医院肿瘤免疫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帮助人类抗衡癌症的“神队友”。在近期发

Science特刊:一文读懂微生物组如何影响癌症免疫疗法

  编者按:微生物组对于人体的健康可谓至关重要。在癌症方面,它们能够影响癌症的发生、进展、乃至疗法的效果。一方面,这是因为微生物能够影响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另一方面,这是因为与细胞共生的微生物能对局部、乃至远方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可以说,想要开发未来的精准药物,离不开对微生物组的诊断与理解。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