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长江江豚产下幼豚照片入选“新华社年度照片”

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月11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新华社湖北分社获悉,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新闻照片《长江江豚“福久”产下幼豚》入选“2022年新华社年度照片”。该照片拍摄地点位于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 据悉,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关于长江江豚的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1000余头。多年来,中科院水生所联合国内多家江豚研究和保护机构,针对长江江豚人工繁养持续探索。......阅读全文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发现较大长江江豚群体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第六天。今天(9月24日)13时 ,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队在长江城陵矶洞庭湖口附近江面,发现较大长江江豚群体。现场画面显示,数头江豚争先跃出水面,在这群江豚里至少看到了两对母子豚的身影。  据长江江豚科考队介绍,长江城陵矶洞庭湖湖口水域,江豚分布较为集中。此次发现,是

长江江豚科考:首批发现的江豚群中有“小朋友”

2022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已进入第二天。科考队在宜昌葛洲坝附近江面,发现了此次考察的首批江豚群。 20日中午,中国渔政020科考船行驶至宜昌葛洲坝附近江面。观察员在船体左侧发现了江豚的身影,多头江豚争相露出水面,其中还出现了小江豚。2022长江江豚科考队观察员 张新桥:十头江豚里面是有三头幼

江豚科学考察:洞庭湖口段发现较大长江江豚群体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第六天。今天(9月24日)13时 ,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队在长江城陵矶洞庭湖口附近江面,发现较大长江江豚群体。现场画面显示,数头江豚争先跃出水面,在这群江豚里至少看到了两对母子豚的身影。 据长江江豚科考队介绍,长江城陵矶洞庭湖湖口水域,江豚分布较为集中。此次发现,是本

长江干流发现99对母子江豚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考察的成果,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微笑天使”的长江江豚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增长了20%多,首次实现了历史性增长。  在此次科考中,让科考队员感到振奋的是,在长江干流,他们发现了99对母子豚,数量显著高于往年。在考察

长江干流发现99对母子江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23.shtm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考察的成果,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微笑天使”的长江江豚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增长了20%多,首次实现

农业农村部:长江江豚数量有所回升

 农业农村部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渔政亮剑2022”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和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效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在会上通报长江十年禁渔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禁渔实施以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 马毅表示,成效的第一个方面,退

长江江苏段江豚种群呈逐步恢复态势

新华社南京11月26日电(记者秦华江)近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南京大学发布环境DNA最新监测结果,今年以来,长江江苏段江豚检出率进一步上升,前三季度为45%,高于2020年的28.6%,其活动热点区域进一步扩大。南京大学教授张效伟介绍,跟踪监测江豚等旗舰物种的活动热点区域,有助于科学开展长江生物

专家: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状况仍未改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72.shtm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结果: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249头,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3月1日,作为长江江豚科考技

长江宜昌水域江豚重现 当地拟建保护区

  “2012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进入第10天,考察队20日准备从宜昌折返武汉。10天来,科考队在长江干流武汉至宜昌630公里长的江段共发现长江江豚10头次,其中,多年难觅江豚踪影的宜昌江段重现江豚,令科考队大为惊喜。   为全面了解长江江豚最新的生存现状,11月11日,农业部、中

最大盾构机穿越长江,不忘保护江豚家园

  12月28日,在中交集团举行的“交筑·大国重器”媒体开放日上,记者来到目前国内在建穿越长江最深、水压最高、直径最大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江阴靖江过江通道项目,现场感受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直径最大、性能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聚力一号”的磅礴力量,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把保护江豚作为设计理念的盾构机。  

专家建议扩大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域

“目前业内公认的保护长江江豚最根本的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迁地保护。”6月21日,在“携手同行·合理拯救——呼吁保护长江江豚活动”启动会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如是说。  他建议,扩大、建立更多的迁地保护区域,尽可能多地将野生种群迁入其中,开展人工管护下的种群繁

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公布

   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数据显示,2017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长江干流445头,洞庭湖110头,鄱阳湖457头。与2012年相比,江豚数量维持相对稳定,这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种群数量极度濒危的现状没有改变,保

我国首个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智慧监测平台建成

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为生活在我国境内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小型鲸类),为守护这些“水中国宝”,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研究团队联合多家保护区和研发单位,建成了覆盖内河和近海的首个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平台,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

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江面考察阶段全部结束

不久前,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江面考察阶段全部结束,目前开始进入对考察数据汇总分析环节。 此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于2022年9月19日正式启动,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考,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 本次科考范围覆盖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

农业部将组织实施“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今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管理工作,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农业部指出,长江江豚是我国重要的水生野生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也是

长江江豚产下幼豚照片入选“新华社年度照片”

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月11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新华社湖北分社获悉,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新闻照片《长江江豚“福久”产下幼豚》入选“2022年新华社年度照片”。该照片拍摄地点位于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 据悉,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首例长江江豚放归,微笑天使回家路牵动人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11.shtm《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悉,4月25日湖北长江新螺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新螺保护区”)顺利实施长江江豚野化放归,2头经过2年野化训练的长江江豚穿着“保护背

鄱阳湖长江江豚第五次迁地保护开始实施

2月13日至15日,江西在鄱阳湖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成功将两头长江江豚从鄱阳湖松门山水域安全捕捞,迁至湖口南北港暂养基地。 此次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是对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第五次外迁,计划安全捕捞8头长江江豚,迁往湖北、安徽和江西湖口,进行种质资源交流,促进长江流域现有迁地群体结构优化,丰富

长江中下游江豚密集死亡 专家称主因是饿死

江豚(资料图)  据新华社4月27日电安徽省安庆市渔业部门透露,今年以来,长江安庆段至少有5头长江江豚饿死,而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有20多头江豚死亡。  长江安庆段是江豚的天然繁殖地之一,也是江豚的主要活动地区。最近一次调查显示,该江段有江豚200余头。  长江淡水豚研

人民日报:江豚濒危 应重视长江水系湿地系统生态恢复

  南京人管江豚叫江猪子。去年11月5日,下关江面发现五六头觅食的江猪子,如“重大偶发事件”般一时成了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此事如在二三十年前则毫无新闻价值,因为那时在南京江面随便把渔船停在哪儿,都会有近百头江猪子围在船边。   江豚濒危,人们多把原因归咎于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过度采

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

  7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结果显示:2017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长江干流445头(2012年505头),与2012年相比略有减少但无显著性变化;洞庭湖110头(2012年90头),相较2012年略有增长;鄱阳湖457头(2012年4

为世界鲸类动物保护提供启示 长江江豚保护获三大进展

  “我国是世界首个对鲸类动物开展迁地保护的国家。”11月26日,在武汉召开的长江江豚保护进展及启示国际研讨会上,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丁表示:目前,国内长江江豚保护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养研究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为世界鲸类动物保护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 

小程序上认养江豚,让“微笑萌宠”离生活更近

近日,第三届“全民爱豚月”启动仪式暨“数字江豚”成果展在武汉举行。“全民爱豚月”由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于2021年6月联合发起,以每年野外长江江豚繁殖活动最为活跃的6月为期,保护长江江豚,传播长江生态文化。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数字赋能 全民爱豚”。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水生动物

第四次长江江豚科考有何新发现?专家解读

江豚是长江标志性的物种,尤其是在2007年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长江唯一的鲸豚类动物。2006年、2012年、2017年3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数据显示,江豚种群的数量在不断下降,保护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前不久的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江面考察阶段已经全部结束,结果怎样?江西长江江豚保护中心的

共筑生态屏障,彻底实现“长江大保护”

长江江豚的种群状况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一年来,在长江中游的宜昌、武汉,下游的南京等多地,市民目击到的长江江豚身影越来越多。镜头中“微笑”的江豚不会知道,它们能畅游长江,是因为“长江大保护”为其筑起了生态屏障。  “咔嚓”“咔嚓”……一阵紧密的快门声之后,60岁的江苏省南京市市民武家敏

朱作言院士:扩大保护区 留住江豚微笑

  又一头江豚死亡。3月8日,它在鄱阳湖口江西九江钢厂第四码头附近被发现。   作为在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工作了近50年的研究人员,朱作言呼吁,作为长江最后的豚类,江豚不能再走白鱀豚的老路。在不放弃就地保护的同时,大力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并扩大其保护规模,是目前拯救该物种最紧迫的任务和最

建立保护区只是权宜之计 保护江豚该如何发力

  “久违的阳光重现天空,江水平静,不知不觉中,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已经23天了。”  12月3日,2012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活动目视观察组员王振太,在考察日记上这样写道。  开始于今年11月11日的江豚寻访之旅,目前已行至安徽省铜陵市。这次考察将历时7周,覆盖宜昌至上海水域,采用

“佑见江豚”:让“水中大熊猫”自由起舞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和长江生态的“活化石”。江豚位于长江食物链的顶端,是水生生物的“旗舰物种”和生态指示性物种,对长江生态的稳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物种灭绝的风险激增。江豚形态可爱,嘴角上扬,像是微笑的表情,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微笑天使”

江豚拯救迫在眉睫:不是保护,而是保种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40头,比2006年下降过半;   长江干流江豚种群年下降速率为13.73%,而6年前专家的预测是6.4%;   长江整体和各江段的年下降速率均超过2006年以前的两倍……   3月28日,中科院水生所发布了《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湖北、湖南、江西各地的渔

江苏太仓再现死亡江豚 因食物链被破坏饥饿致死

太仓港打捞上岸的江豚。  昨天中午,位于太仓港港口泊位附近发现一头江豚,不过这头江豚已经死去。经过渔政部门解剖后发现,这头生活在长江里的江豚是由于食物链被破坏,导致腹中空空,最终饥饿致死。而就在前天,南京长江边也发现了一头死亡的小江豚。时间再往前推,4月30日,长江安庆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