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11月19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冰岛火山喷发前兆 今年4月使欧洲空运陷入混乱的火山灰是由冰岛火山排放出的,该火山此前已间歇性地活跃了约18年。研究人员将基于空间的详细大地测量结果与对Eyjafjallajkull火山在产生大量火山灰的最终喷发前一段时间的地震监测数据结合起来,发现了可能是由其处在断层附近的环境(这种环境有温度相对较低的地表下结构,而且在浅层的岩浆有限)造成的异常变形模式。就该火山这种戏剧化的重新觉醒的可预测性而言,在2010年该火山的最初喷发将要发生前的短期喷发前兆非常微妙,难以监测,但在此之前的几个星期、几个月和几年时间里有关该火山不稳定的明显迹象,也许可以为将要发生的那次灾难性喷发提供更好线索。WIMP暗物质何时能够被观测到? 粒子物理学家对暗物质的问题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答案:暗物质构成宇宙中所有物质的85%,但我们仍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在关于暗物质性质的不同提法中,WIMPs(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正在吸引人们......阅读全文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  壁画和DNA记录欧洲野牛诞生  一项研究通过对古代DNA和壁画进行分析,证明大约在12万年前,已经灭绝的西伯利亚野牛和现代牛的祖先杂交,诞生了现代欧洲野牛。欧洲野牛与北美野牛截然不同,由于缺乏化石记录,有关它的起源一直模糊不清。尽管如此,本研究显示,通过壁画推断得出的欧洲野牛演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南方周末:“食砷”细菌颠覆了什么

西蒙博士从莫诺湖湖底的沉积物中分离到了食砷细菌。在不含磷的培养基上生长的GFAJ-1(左图),形态要明显较对照组(右图)大。  砷元素能够替代生命“必需元素”———磷元素,这一发现在科学上还属首次。但是有科学家指出,这只是“微生物对于有毒物质的一种反应”。它仅仅是极端微生物对恶劣环境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外星人可能被地球细菌消灭或它们不想登陆地球

  北京时间8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898年,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编撰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中,看上去不可战胜的火星人入侵地球后,却被地球细菌消灭,因为火星人对于地球细菌没有免疫力。1969年,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在

Science:生命的力量

Jack Szostak正在调配地球早期起源生命的那一碗“原始肉汤”   Jack Szostak正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科研目标前进,他要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人工合成出一个活细胞。   Jack Szostak知道他也许永远也实现不了他的终极科学梦想了。然而,用英国剑桥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

2018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出炉 双一流再下一城

序号项目名称全部完成人全部完成单位奖种获奖等级101海洋典型POPs对双壳贝类危害途径与机制研究潘鲁青,苗晶晶,刘栋,刘静,张辉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奖二等奖102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构筑与工作机理研究王鸣魁,申燕,屠国力,徐晓宝,曹昆华中科技大学自然奖二等奖103宽带吸波与隐身材料的设计原理与关键制备

8月18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封面故事:椭圆形颗粒能抑制“咖啡圈效应”  当一滴咖啡干了时,在液滴的边缘会积聚一个由颗粒组成的晕圈。首次在《自然》杂志1997年的一篇论文中正式描述的这种“咖啡圈效应”,是当含有悬浮胶体颗粒的溶液蒸发时常见的一种现象。它远不只是发生在家里的一种让人好奇的现象,而是对需要颗粒

科学家对“基因组岛”存在与否持有异议

   随着更多更精细的分析手段出现,“基因组岛”理论终将被证明是对还是错。但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12年前,科学家破解了一种传播疟疾的蚊子——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并希望借此抑制疟疾的传播。但是美国布卢明顿市印第安纳大学的人口遗传学家Matthew Hahn对利用蚊子基因组解决进化生物学的难题更有

2017年3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长生不老药有望即将来临  doi:10.1016/j.cell.2017.02.03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肽能够选择性地寻找和破坏阻止组织正常更新的衰老细胞,并且证

《自然》关注慢科学:精工出细活

  世界上那些历时最久的实验提醒我们:科学不是短暂的冲刺,而更应该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尽管科学是一项长期的追求,但现实中科研的时间跨度通常却很短,例如一项不连续的实验或者一个只受资金周期长短影响的独立项目。然而,有一些研究课题是不可操之过急的,例如研究人类寿命、地壳以及太阳表面的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10月4日《Nature》   封面故事: 纪念“太空竞赛”50周年“太空竞赛”今天是50周年。1957年10月4日(星期四),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世界为之震动。不管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还是前苏联都没有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维持到今天,但前苏联的精神似乎在这一古老帝国核心地区

10月13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封面故事:  冰层消退与北极科研条件的变化  北极的冰在融化,过去很多关于应该怎样在北极圈内进行科研工作的假设也随之消失了。在本期的一系列News Features和Comment文章中,我们对北极科研状况的变化以及冰层消退所产生的政治及环境后果进行解读。  海水来自哪里  地球

爱因斯坦的纠缠理论被彻底否定|《环球科学》新刊导读

  80年的胜利:证明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可能纠缠在一起,无论相距多远都会瞬时相互影响。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科学家不愿接受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试图为纠缠找出一个合乎直觉的解释,而近期的实验彻底否定了他们的尝试。  考古学 ARCHAEOLOGY  重写现代人的起源史  在西伯利亚

《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其他重要新闻发布摘要

  可能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神经退化的蛋白质   一项研究发现,一种涉及基因表达的称为交互反应DNA结合蛋白(TDP-43)部分功能丧失的转基因小鼠显示出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症状,而患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人类表现出了交互反应DNA结合蛋白(TDP-43)功能障碍的类似模式,

科技杂谈:“时光胶囊”里藏了什么

   超越以光年计的距离,主动用“技术化石”呈现这个时代的文明和文化,意味着人类对自己的当下发展更有信心  据《自然》杂志报道,不久前,科研人员把一根不锈钢管埋在了北极地区的一座岛上。这根藏于地下5米、长60厘米的不锈钢管可以在地下保存逾50万年。埋藏它的科学家希望在遥远的未来,在经历地质隆起、海平

盘点:那些“永生”的生物

   永生,更像是诅咒而不是祝颂——蒂索诺斯这才幡然醒悟。这个神话里的特洛伊王子如此俊俏,以致得到曙光女神厄俄斯的眷顾,她恳请宙斯赐予他永生,好让她和他长相厮守。不过宙斯执文害意,蒂索诺斯死不了,但他会衰老。蒂索诺斯渐渐失去了自己姣好的容颜和青春的身体,厄俄斯很快就没了热乎劲。她最终把他独锁深闺,让

7月3日英国《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旅行者2号”发回的观测数据  2007年8月30日,“旅行者2号”开始穿过“激波边界”。这是由太阳与银河系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边界。在这个地方,超音速的太阳风向外压迫周围环境中的星际物质,因而会突然减速。本期Nature上5篇Letters论文发布了该探测器发回的

2013年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成果评选结果揭晓

  12月30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公布了“201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成果”。经海洋与湖沼领域相关单位、专家学者推荐,通过理事投票,“蛟龙”号深海考察等10项2013年度在国际或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海洋湖沼领域的科技成果入围。评选结果如下:  1.蛟龙号深海考察取得丰硕成果  “蛟龙”号通过三个

中国学者最新文章利用DNA序列鉴别隐性杂交种

  物种自然杂交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并被认为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多地独立发生. 2013年, 在云南元江采集的7种铁线蕨属植物中, 其中一种在形态上疑似台湾产梅山铁线蕨, 而该种被认为是以假鞭叶铁线蕨为母本、半月形铁线蕨为父本的自然杂交物种.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

解密DNA机器人:巨大的一小步

   作为纳米前沿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加州理工大学“钱实验室”的DNA机器人步子又小又缓慢。它走一步需要5分钟,步长6纳米,差不多是人类一步的600万分之一。  它只有20纳米长,大约是一粒米的千分之一。它看起来像根线虫,身子细长,没有脸,蛇一般缠来缠去。它的活动场地是一块DNA合成物的平板,隐藏在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质谱沙龙第二十期活动报道

  2009年6月28日下午,质谱沙龙第二十期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举行。来自发酵研究院、二炮总医院、空军总医院、中科院植物所、AB公司、岛津公司、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各位专家、学生20余人。     第二十期质谱沙龙活动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简介及应用经

基因组学推动生命科学大步向前

  2010年下旬,河南安阳曹操墓真伪之辩正酣。而一则来自上海的重磅消息更是引发了多方关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DNA样本,拟用基因组科学的手段验证出土的头骨是否为曹操本人。   一下子,基因组科学成为热门,这一话题“落入寻常百姓家”。   事实上,伴随着2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俨然已经成了众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从技术改良、疾病治疗到作物改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项才进入科研领域短短几年的技术。张锋、胚胎编辑、George Church等热词让CRISPR在2015年“屡次刷屏”。  笔者从去年开始关注CRISPR技术,

纳米孔测序发现DNA损伤的新策略

  最近,美国犹他大学的化学家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DNA化学损伤,DNA损伤有时会导致基因突变,引发许多疾病,包括各种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十一月六日的《NatureCommunications》。  本文通讯作者、化学教授CynthiaBurrows说:“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

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真的可以抗衰老吗?

  首个经科学验证NAD+ 前体NMN衰老抑制剂Herbalmax瑞维拓问世   衰老和死亡是人类永恒的挑战,虽然长生不老在可预见的将来都难以实现,但减缓或者逆转衰老是否可能?   上图中的两只小鼠,左边的毛发乌黑浓密,双目明亮,动作轻盈;而右边的毛发斑白稀疏,眼神暗淡,步履蹒跚。若不提前告知,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