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治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也称结肠过敏、黏液性肠炎,是较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腹痛”、“便秘”、“泄泻”范畴。笔者现将其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肝郁脾虚型:症见腹痛肠鸣、便下清稀、疼痛多在左下腹或脐周围,泻后痛减。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弦。治宜抑肝扶脾、行气化湿。方药:白芍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香附10克,陈皮6克,吴茱萸6克,乌药12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寒湿留滞型:症见大便频数,粘滞不爽,里急后重,腹部隐痛,遇寒及食冷后加重,病程较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濡。治宜健脾化温、行气散寒。方药:人参5克(或党参2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炒肉豆蔻10克,肉桂6克,高良姜6克,川芎8克,当归15克,吴茱萸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气血失和型......阅读全文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治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也称结肠过敏、黏液性肠炎,是较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腹痛”、“便秘”、“泄泻”范畴。笔者现将其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肝郁脾虚型:症见腹痛肠鸣、便下清稀、疼痛多在左下腹或脐周围,泻后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

    IBS诊断标准以症状学为依据,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推荐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IBS罗马III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肠易激综合征检查

    多次(至少3次)大便常规培养均阴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对于年龄40岁以上患者,除上述检查外,尚需进行结肠镜检查并进行黏膜活检以除外肠道感染性、肿瘤性疾病等。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个体化方案,应积极寻找并祛除诱因,减轻症状,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    1.调整饮食    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避免敏感食物,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分析

    1.胃肠道动力紊乱    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异常,周期明显缩短,空肠出现较多离散的丛集收缩波,且腹痛发作者中多数与之有关,这些变化在应激和睡眠中更为明显。    2.内脏感觉异常&nb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

  肠易激综合征(I13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心理社会因素与IBS发病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已注意到肠道急性感染后在易感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

    1.症状    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1)腹痛 是IBS的主要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

肠易激综合征及其药物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表现为与排便相关的腹痛和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或粪便性状改变。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可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

BMJ综述: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障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特征,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胀也是常见的。上周,更新了BMJ综述中关于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方面的内容,接下来会对IBS管理中的治疗方法概述进行重点介绍,详情如下:    传统治疗方法概述 

FDA批准全球首个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新药上市

  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日前批准全球首个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类药物利那洛肽(Linaclotide)在美国上市,用于临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或慢性特发型便秘。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阿斯利康和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铁木制药将共同致力于这一新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的推广。   便秘型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