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脑膜癌连续三家医院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农民,住院号115917。因头痛、恶心、呕吐1月余于2013-05-08入院。查体:T 36.5 ℃,P 90次/分,R 10次/分,BP 147/82 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抵抗4横指,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2013-04-15于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超示:脂肪肝,余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中叶见结节样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晰;右肺门内小钙化灶;脾内微小钙化灶。2013-04-23血常规:WBC 16.01×109 /L,N 79.5 %,L 14.6 %,Hb 148 g/L,PLT 424×109 /L。2013-04-27头颅CT:左额顶局部脑沟变浅,呈明显增强,符合结核性脑膜炎改变,未见明显肿物影。2013-05-01血常规:WBC 21.13×109 /L,N 72.5 %,L 17.......阅读全文

脑膜癌连续三家医院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9岁,农民,住院号115917。因头痛、恶心、呕吐1月余于2013-05-08入院。查体:T 36.5 ℃,P 90次/分,R 10次/分,BP 147/82 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抵抗4横指,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要点

脑脊液的检查       1.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观察药物治疗的重要指标。以诊断为目的的腰穿检查脑脊液应于治疗开始前完成。TBM的典型表现是腰穿压力增高,脑脊液轻度混浊或呈毛玻璃状,放置后有薄膜或蛛网状凝集物形成。白细胞中度增高,一般不超过500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检查诊断

    检查     血常规检查大多正常,部分患者血沉可增高,伴有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患者可出现低钠和低氯血症。约半数患者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胸部X线片可见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感染证据。CSF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O或以上,外观无包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显著增多,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与预后

    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给药、合理选药、联合用药及系统治疗,只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提示本病,即使抗酸染色阴性亦应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     1.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链霉素是治疗TBM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儿童因乙胺丁醇的视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结核性脑膜炎,除此之外,还有颅内结核瘤和椎管内结核性蛛网膜炎两种临床类型。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结核发病率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儿童及青年人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后,常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播散性结核的发病率较高。 早期识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结核性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人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rium Tuberculosis Var Hominis)感染所致。少数病例是由牛型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rium Bovis)感染所致;艾滋病患者易合并鸟胞

结核性脑膜炎病因与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在肺外结核中大约有5%——15%的患者累及神经系统,其中又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约占神经系统结核的70%左右。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

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在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

结核性脑膜炎的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结核菌抗原刺激时能产生特异性抗结核抗体。目前认为最为简便、敏感性又高的是ELISA法。 用此法测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及脑膜脊液中抗结核菌纯化蛋白质生物或抗结核性脑膜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抗结核纯化蛋生物或抗结核分支杆菌抗原等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脑脊液中抗体水平

脑膜炎浅析

小时候,经常听见一句骂人话:“你是得了脑膜炎吧!”如果哪个孩子脑瓜子不太灵,其他同学就会骂人家:这货脑膜炎后遗症!以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才明白这句话背后有着非常惨痛的传染病暴发历史。1967年,我国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流脑暴发,全国的每10万人中就有403人发病;共发生了300多万人感染,当年

假如应用了脑脊液细胞学技术该多好?

                脑脊液细胞学(CSFC)技术传入中国几十年了,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西京医院著名的CSFC专家粟秀初教授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呼吁开展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神经系统疾病误诊误治率仍然很高。去年某会议发下讲义,当我翻到病例讨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