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技界积极投入玉树灾区抗震救灾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科技战线紧急部署,迅速行动,积极投入科技救灾。在全国哀悼日之际,我们择要报道科技界为抗震救灾作出的努力,以告慰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编者科技部 为发挥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科技部拿出100万元抗震救灾专项经费,支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与玉树州人民医院、玉树县人民医院建立远程诊疗系统平台,该平台由青海省科技信息技术研究所、青海省测试计算中心负责调试和安装。 远程诊疗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在救灾阶段为灾区提供及时有效的远程诊疗服务,同时还可在灾后的重建阶段发挥长效作用。国土资源部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以来,国土资源部航遥中心发挥遥感技术优势,及时获取影像数据,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详实依据。当前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震区遥感数据解译力度,扩大解译范围和深度,重点解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隐患信息,为临时安置点和后期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阅读全文

相关部门公布玉树地震预测失败原因

专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玉树地震监测能力较弱    4月14日早晨7点49分左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初步判定)。   这是玉树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玉树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并有7级以上地震的记录。该地

地震前兆不唯一性是地震预报最大难点

  地震台网中心刘杰:地震前兆不唯一性是地震预报最大难点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 刘杰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

我国将实施4项计划 给地球深部“做CT”

   为何会发生地震?如何提高地震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地震发生后又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针对这些长期困扰地震学界的难题,不久前,我国启动了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拟通过“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计划的实施,未来10年,我国的地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防震减灾能力将大幅度提升,达到国际先

如何评价全球地震危险性

  全球地震灾害图。颜色越深表示灾害越重。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中美洲、菲律宾,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一线,喜马拉雅山南麓、伊朗西部以及土耳其,地震灾害尤为严重。另外,中国的华北、印度尼西亚震害亦很严重。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前,国际上一个叫全球地震模型的组织发布了三张图,一张表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一张是全

地震局:玉树地震灾害呈四特点

  中国地震局:玉树地震灾害呈四特点   震源深度14公里 与汶川地震有关联   本报北京4月15日讯(记者张巧玲)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今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青海玉树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经初步调查,玉树县、称多县部分地区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灾害,涉及人口约10万人,重灾区主

青海玉树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 10万灾民需安置

  救援人员在瓦砾中搜救。   消防官兵在废墟中抢救伤亡人员。   中新网4月15日电 综合报道 据青海玉树抗震指挥部报告,截止15日2时,14日早晨发生的7.1级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8000多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   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

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为玉树重建论证抗震保温建筑体系

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为玉树地震灾区重建论证抗震保温建筑体系  由于玉树灾区地处偏远、高寒多震,建筑施工期短(每年仅3-4个月),建材和煤炭稀缺,水泥和钢材需长距离外运,且运力小,重建工作具有时间急、周期短、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因此急需为灾后重建优选出抗震轻质、节能保温、建筑速度快、耗材量少

专家: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 民众莫信谣传谣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胡浩)针对玉树地震后人们更为关注地震、担心地震的状况,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介绍了地震预报制度和相关科普知识,强调目前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

地震局:中国地震预警工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地震局赈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4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地震预警工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苗崇刚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地震局正在实施国家地震安全工程项目,这个项目里,涉及到一部分地震预警的工程建设。   他介绍,今年的1月份,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

许绍燮院士:地震预报工作终究要推进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没有准确预报;今年4月14日,玉树7.1级大地震,也没有准确预报。今天,关于地震究竟能否预报的争论越来越激烈。  “地震预报难在即使搞地震预报的人都不知道究竟难在什么地方,不搞地震预报的就更不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卢耀如:从日本大地震思考我国今后防灾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耀如  这次日本大地震诱发海啸,给日本造成很大灾难,但因为电讯、交通的瘫痪,对重灾区的情况还没有全面了解,所以目前对地震造成灾害的损失情况,尚不能给出最后定论。但可以肯定,这次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  作为一衣带水的我国,从这次日本大地震中,

地震局专家称21市地震危险性评价已通过验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网上误传的21城市断层带分布图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网站2011年3月18日公布的《中国地震和火山分布图》  3月20日开始,一则“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的报道见诸网络,引起各界关注,报道中消息的发布者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  21日

盛志勇院士:救治生命讲究理性与科学

  “如果参加救援的人员缺乏应有的训练,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伤员的伤情,甚至导致死亡。”已9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曾参加过邢台地震、唐山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创伤救治工作。此次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科学理性地救治地震伤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

自然灾害“风险图”或催变中国西部未来城镇版图

  北川县城,玉树结古镇,舟曲县城。  三年间,三次特大自然灾害将中国西部三个鲜为人知的城镇印上世界大事地图,成千上万的人员伤亡也撼动了“地广人稀大西部”的传统观念,引发中国决策者对西部新一轮城镇发展的再思考。  今年8月以来,中国各地陆续启动多个自然灾害风险调查。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