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45%网络谣言涉食品安全“棉花肉松”等撞击社会神经

前不久,一段视频在网络传播并引发大量关注。视频中,有人假借所谓“科学实验”,造谣某品牌紫菜为塑料制品假冒,引起恐慌。在食品安全领域,类似网上造谣、传谣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从“纸馅肉包子”到“棉花肉松”,从“低钠盐是夺命盐”再到此次“塑料紫菜”事件,食品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社会神经。 “塑料紫菜”造谣,看似违背常识,却为何能在网络大肆传播?食品网络谣言又为何屡禁不止?有关部门又该如何建立机制来治理网络谣言? 重灾区:45%网络谣言涉及食安 今年2月,几条短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炸开了锅。视频中,有人将紫菜泡水撕扯,继而用火烧,称该品牌的紫菜很难扯断,点燃后还有刺鼻味道,由此,视频制作者得出结论,某品牌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劝诫网友“别吃了”。 “短短一周时间内,便有20多个不同版本的‘塑料紫菜’视频在网上爆发式传播。”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陈晓山说。 “塑料紫菜”谣言视频在网络上的几何式扩散给相关企业......阅读全文

食品造谣传谣59人被追责

  今年,“塑料紫菜”、“棉花肉松”、“小孩吃辣条身亡”、“吃杨梅感染病毒”等谣言出现,有的甚至影响到了某一个行业的正常发展。有关部门对此重拳打击。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至少有59人因为制造、传播食品谣言被追究责任。其中截至目前最严重者,造谣者被处以1年10个月的有期徒刑。  造谣典型  

破除“舌尖上的谣言” 亟须补上“食育”这一课

塑料紫菜、棉花肉松、橡胶面条……每隔一段时间,食品安全谣言就会卷土重来。有关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 17日,2018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启幕。正如民众关心的一样,食品安全谣言治理也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 “十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取得重大进步是有充分依据和数据的,但

食品安全传播力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要主题活动,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的“食品安全传播力研讨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研讨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指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农涛、中国健康传媒集

社会共治粉碎“舌尖上的谣言”

  近几年,从“塑料紫菜”到“棉花肉松”、“可燃粉丝”……“舌尖上的谣言”层出不穷,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  早在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提出,两部门将根据科普宣传的需要,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科技知识培训和法制宣传,全面普及食品

“快检”如“快剑”,辟谣言护食安(图)

 食品快检室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百姓心关注的热点,平时采购的食材是否安全?如何分辨微信朋友圈里的食品谣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又是怎么做确保百姓日常餐饮“入口无忧”的?  ※食材是否安全?“快检”为您答疑  “平时我们买蔬菜和肉制品的时候都从外表去看它是不是新鲜,至于蔬菜是不是农药残留过量

食药监总局颜江瑛:鼓励企业担负“治谣”主体责任

  5月24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暨金龙鱼亮剑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在会上表示,近几年,食品谣言带来的危害日渐突出,食药监总局将及时发布信息,加大科普宣传,加大对违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同时,鼓励企业担负起治理谣言的主体责任。  颜江瑛表示,“中

2017十大“科学”流言,不能信也别传

  “当真理还在穿鞋时,流言已经跑遍了世界。”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这种特征似乎更为明显。“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多吃主食死得快”“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2017年,这些流言是否也出现在你的朋友圈?2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典赞·2017科普中国”活动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