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三军医大Nature子刊老年痴呆症重要成果

最近,第三军医大学、南澳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他们寻找老年痴呆症治疗方法的研究中,有了一个重要的分子发现。延伸阅读:Cell子刊:老年痴呆症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这项研究是第三军事大学王延江教授和南澳大学周新福(Xin-Fu Zhou)教授带领的研究组之间联合协作的一部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四月二十八日的Nature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王延江教授是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神经内科20年,主要临床和科研方向为脑血管病和痴呆,在国际上提出了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扬灰效应”概念和阿尔茨海默病“分期防治”的策略。在Neurology、J Neurosci、Nat Rev Neurol等国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受Nat Rev Neurol邀请撰写专家述评。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SfN)、国际痴呆协会年会(AAIC)等国际会议发言5次。成果受Neurology、N......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中药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促进成体神经发生

  5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Aging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herbal medicin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nd its active constituents promote neur

王延江教授PNAS、Nature子刊连发新成果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进行性、不可逆的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目前全球范围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大概有3650万,预计到2050年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超过1个亿,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然而,目前尚无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的防治方法。  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

2009国际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大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5月18日~20日,“2009国际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大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厦大,共同探讨包括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亨廷顿舞蹈症、疯牛病等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此次会议云集了包括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

Cell综述:小胶质细胞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维持依赖于小神经胶质细胞(microglia)的调控与稳定平衡,这种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小的一种胶质细胞是普通的免疫细胞,可以保护大脑免于损伤以及免于大脑疾病再生。  因此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小神经胶质细胞的失调也与神经发育障碍(如自闭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精神分

哈佛华人团队:纳米探针加快老年痴呆症研究

  最近,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和哈佛大学罗兰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由哈佛大学/罗兰学院开发的一种专门纳米探针,直接测量活的培养细胞内的关键蛋白的水平。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Nano Letters》,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这种设备,来记录老年痴呆症相关蛋白——淀粉样β蛋白(A-β

德国开发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虚拟现实游戏

  德国汉堡大学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等神经性疾病的虚拟现实游戏,日前该研发项目已获得德国政府的资金支持。  汉堡大学近日在其官网上公布,该校信息学系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三种虚拟现实运动游戏,旨在调动老年痴呆症等神经性疾病患者运动及认知能力,从而帮助治疗相关疾病。德国联邦教研部将在3年内

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香港科技大学6月22日正式成立“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推动分子神经科学研究,探索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治疗。这是香港科大成立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科大22日为该实验室举行揭幕仪式。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在仪式上说,创新科技是香港六大优势

生命科学家裴端卿:人体细胞已可“长生不老”

  如果将人类的长生不老梦比喻成一部73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认为,目前人类的科学研究已经“拍”到了第15集——组成人类身体的细胞已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裴端卿表示,神经干细胞将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自闭症等特性疾病;多能干细胞有望解决肝

Neuron:神经干细胞从胚胎维持到成年的新调控机制

  清华大学医学院沈沁课题组在神经生物学顶级学术期刊《Neuron》上以封面及焦点文章(featured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 Persistent expression of VCAM1 in radial glial cells is required for the embr

研究人员揭示神经干细胞长期维持的新机制1

   神经元干细胞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清华大学研究员研究出其长期维持的新机制。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胚胎神经系统的脑室区(ventricularzone,VZ),而在成年时期主要局限在两个区域:侧脑室的脑室下层(subv

Cell子刊:如何通过神经反应调控食欲

  近年来,肥胖已经开始取代传统问题(如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成为了公众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营养摄入调控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发现了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对胃口的影响,还有一些关键信号通路被发现参与了代谢综合症,科学家们开始了解禁食和限制热量的保护性作用。   近期Cell出版社推出专题:You Gonna

Nature发布老年痴呆研究重大突破

  虽然还不清楚阿尔茨海默症的确切病因,但我们知道这种疾病始于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这种现象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比如失忆)前10到15年就已经发生了。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单克隆抗体Aducanumab能够选择性结合大脑的淀粉样蛋白斑块,让小胶质细胞将这些斑块清除。在苏黎世大学

Ann Neurol:为何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老年痴呆症中最普遍的一种,是一种致命的脑部疾病,可使患者丧失记忆和认知能力,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这种疾病的明确原因。但是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上AD

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专注神经领域疾病

  19日,“葛兰素史克科学创新日”活动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举行。该活动由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同举办。活动上分别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教授颁发了“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为浙江大学的段树民教授颁发了“神经科学卓

生物物理所神经细胞凋亡研究获得新发现

  6月29日,《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增强研究组有关c-Abl-MST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压力条件下的神经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工作由博士研究生肖磊等在袁增强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发挥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连接组、功能组等系统化的研究理念,结合临床情感和记忆障碍疾病特点,对情感和记忆(尤其是情感相关的记忆)的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定量化描述。  二、核心科学

超1.7亿 7大生物医学“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出炉

  自1月22日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已先后公布了16个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共7个。具体如下:  备注: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拟资助总直接费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标出,是根据信息计算所得  何为“重大研究计划”?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

大脑科学领域重大突破 三位科学家发现脑中“GPS”

约翰·奥基夫梅-布里特·莫泽爱德华·莫泽  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给约翰·奥基夫博士,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博士夫妇,以表彰他们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可以定位和导航的神经细胞。这是大脑科学领域重大的基础性突破。  在人类对所处环境进行认知、记忆以及导航的过程中,需要对地理位置有一定的感

DPI技术-“分子显微镜”

DPI(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双偏振极化干涉分析技术是自2002年以后发展起来的用于对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的实时相互作用行为进行定性定量测量研究的工具。通过对两相或者多相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的密度、厚度和表面浓度进行实时的、动态的定量测量来了解分子结构(

DPI技术-“分子显微镜”

  DPI(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双偏振极化干涉分析技术是自2002年以后发展起来的用于对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的实时相互作用行为进行定性定量测量研究的工具。通过对两相或者多相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的密度、厚度和表面浓度进行实时的、动态的定量测量来了解分子结构(

PNAS:癫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遗传关联

  从果蝇到人类,Prickle基因突变会引起癫痫——一种大脑疾病,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发作,影响约1%的人口。虽然Prickle基因已被研究了很多年,但是负责产生Prickle相关癫痫发作的机制仍然是未知的。  最近,爱荷华大学(UI)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7月14日的《PNA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

《细胞研究》:裴钢小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获新进展

  上海生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复旦大学药理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学家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线版上发表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章A GPCR/secretase complex regulates β- and γ-secreta

“生物发酵”提高维生素与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产量

  麦角硫氨酸(Ergothioneine)是具有抗氧化特性的天然氨基酸。它可以防止细胞压力,进而预防神经系统损伤和癌症等疾病。基于大鼠和线虫的研究表明,麦角硫氨酸在预防痴呆症和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此外,研究表明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麦角硫氨酸的血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群体。

阿尔茨海默症新突破!一种肝病药物可以恢复受损细胞

  阿尔茨海默氏症(AD)是全球痴呆症的主要病因,其特征包括淀粉样斑块的堆积和神经纤维缠结,以及在发病后期过程中神经元的缺失。近日,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几十年来一直用于治疗肝病的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因阿尔茨海默氏症而受损的细胞。  这项开创性

中国科学家在疾病研究方面获突破性进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医学研究前沿领域又获新突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家族性帕金森病双基因遗传理论,并建立了20余种神经系统遗传疾病基因诊断技术平台。8月4日至8日,一些当今世界顶尖级医学专家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持下,聚首湘雅医院,对这一重大医学进展的取得和进一步研究进行深入研讨。美国科学

老年痴呆症的“元凶”到底是谁?

   编者按:生命科学有众多分支和庞大的知识体系,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且突出的前沿位置,生命科学也有太多未知的奥秘等待科学家的探索。但遗憾的是,这项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研究,公众对它的了解却知之甚少。  为此,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生命科技前哨”科普栏目,侧重于介绍医疗、制药、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抗老年痴呆症候选药物完成临床前研究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胡文辉课题组的抗老年痴呆症候选药物GIBH130近日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式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临床试验。  阿尔茨海默氏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的致死性疾病,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目前,市面上的药物主要用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力,治标不治本。而神经炎症作为

辉瑞宣布关闭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新药开发

  导读: 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消息,制药巨头辉瑞公司星期六表示将停止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治疗药物的发现与研究,其认为这种行为徒劳且成本昂贵。为此,大约有300人将被裁员。  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消息,制药巨头辉瑞公司星期六表示将停止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治疗药物的发现与研究,其认为这种行为徒劳且成本

“垃圾DNA”在脑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发现,过去认为是垃圾的长非编码RNA(lncRNAs)在大脑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多种破坏性神经疾病有关,如亨廷顿舞蹈病、老年痴呆症等。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把lncRNAs和神经细胞类型、发展过程及人类疾病状态联系在一起,会促进人们进一步

啤酒花功能多多,你知道哪些?

  啤酒花(学名:Humulus lupulus Linn. ),忽布、蛇麻花、酵母花、酒花、啤瓦古丽、香蛇麻,是桑科,葎草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枝和叶柄密生绒毛和倒钩刺。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粗锯齿,表面密生小刺毛,叶柄长不超过叶片。雄花排列为圆锥花序,花被片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