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射碳监测卫星OCO2提升二氧化碳观测水平

美国宇航局(NASA)于7月2日宣布,该局当天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旨在绘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布图的探测器。在由于发射技术问题被拖延了1天后,斥资4.65亿美元的“轨道碳观测者2号”(OCO-2),于当地时间凌晨3点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顺利升空。 NASA在电视直播中称,火箭发射升空后,到目前为止一切正常。OCO-2项目组则在官方推特“激动地”发帖说:“我上路啦!太空,我来啦!” NASA称,OCO-2将成为美国第一个用于监测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的航天器,该项目将为人类提供一个新的全球观测工具,这一工具将显著提升人类对二氧化碳的观测水平。该任务将提供迄今最详细的关于二氧化碳自然来源和地球表面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信息,并研究这些“源”和“汇”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变化趋势。 OCO-2的“秘密武器”是3台高分辨率光谱仪,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些仪器估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相对浓度,以实现对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水平更精确、......阅读全文

美国今年将发射5个观测仪器-观测地球及大气

  美国航空航天局22日宣布,今年将发射包括3颗卫星在内的5个观测仪器,以观测地球以及地球大气。这也是10多年来美国航空航天局首次在一年内实施5个地球科学观测任务。   这5只“眼睛”包括3颗卫星以及两个将安装在国际空间站外的科学仪器,它们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水分、降雨降雪以及海洋表面风力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长出现停滞

  英国《自然·通讯》期刊11月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气候科学研究报告称,虽然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在增加,但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率却出现了暂时停滞。这一发现表明,陆地植被碳吸收的增强,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在大气中的留存比例。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绝对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上升,但增长率会大幅波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今年创新高

  (哥本哈根新华电)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8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披露的最新研究进展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2009年创历史新高。   IPCC主席帕乔里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前披露了预计将于2013年完成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部分

大气二氧化碳观测有了立体网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940.shtm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其次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另外动植物尸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也会释放二氧化碳。以上是三个主要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俄重型火箭发射失利后残骸不受控再入大气层

俄罗斯安加拉-A5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后,Persei上面级在轨道上的短暂停留结束了。美国东部时间1月5日16时08分,Persei上面级在南太平洋上空不受控再入大气层,残骸随后落入太平洋。 上面级也被形象称为“太空摆渡车”,它接力火箭在太空飞行,起点就已经离地球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

二氧化碳,象水汽和臭氧一样,是影响大气中辐射传输过程的一种主要气体,从而二 氧化碳的含量是控制大气温度的一个重要因子。众所周知,地表和低层大气的温度比平流层和中层大气温度为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发自地表的和低层大气的热辐 射吸收了,使之不能射出大气层以外,但高层大气的二氧化碳却以比较低的温度向外发出

大气二氧化碳增加或改变海洋基础细菌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日报道,南加州大学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称,气候变化可能会把某些构成海洋食物链基础的细菌淘汰,而那些能适应环境的特殊细菌在未来海洋中会更加繁荣昌盛。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30日的《自然·地质科学》上。   在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一切事物都有“赢家”和“输家”。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水平

全球变暖致土壤加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土壤中储存的碳被加速释放进入大气,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研究人员在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气温升高后,土壤中以残枝枯叶为生的微生物会将土壤中更多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且其速度已超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碳。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马里兰大学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使烟草防御重心转移

  大气CO2浓度升高是未来全球变化的必然趋势。升高的CO2浓度不但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特性,而且作用于植食昆虫和植物病毒,这两种作用因素又反过来调节植物的防御反应。   在野外开顶式CO2控制箱(OTC)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以烟草为实验材料,以刺吸式昆虫(烟蚜)为实验对象,以

美发射碳监测卫星OCO2-提升二氧化碳观测水平

  美国宇航局(NASA)于7月2日宣布,该局当天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旨在绘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布图的探测器。在由于发射技术问题被拖延了1天后,斥资4.65亿美元的“轨道碳观测者2号”(OCO-2),于当地时间凌晨3点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顺利升空。  NASA在电视直播中称,火箭发射升空后,到

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增加或改变植物进化路线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16日报道,密歇根大学最近一项研究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可能影响植物与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植物的进化路线。  自然界很多植物都能产生一些苦味毒素以保护自己不被昆虫吃掉,乳草也是其中之一。这种化学防御导致了植物和昆虫之间的长期斗争史,如马利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较250年前增加40%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创下新高,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排放,如发电厂等茂纳罗亚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称,2011年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创下新高,达到390.9ppm(ppm表示百万

专家提出新观点来估算大气二氧化碳源汇

  综合考虑碳酸盐溶解、全球水循环和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   在最新一期的国际地学顶级期刊《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上,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等的关于碳酸盐风化碳汇的研究成果引人关注,这篇题为“大气CO2源汇估算的新方向:综合考虑碳酸盐溶解、全球水循环

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可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  据中科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

二氧化碳监测将有中国数据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变化?明年将有望产生中国数据。今年12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将发射升空。11月8日,这颗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出厂离沪,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碳卫星最主要作用是监测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变化,科学家由此可以了解大气二氧化碳的分布和流向。全球

中国碳卫星升空百天-核心载荷工作状态良好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我国首颗“碳卫星”升空已100天,从其携带的核心载荷二氧化碳探测仪传回数据来看,工作状态稳定良好。科研人员称,我国未来将可能发射更多卫星监测温室气体排放。  2016年12月2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

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可探大气污染物

  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高分五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高分专项中一颗重要的科研卫星。它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可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上面搭载哪些科学仪器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星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遥感应用,对提高卫星资源综合应用效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运

监测碳排放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

二氧化碳大气清除技术价格高昂不切实际

因为世界大部分国家还未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法规,一些专家提出了直接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清除出去的设想。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至少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这样的设想还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做的成本远超直接从发电厂这样的源头阻止二氧化碳排放的做法。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机制

  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根据计算大气CO2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70ppm升高到目前的412ppm(http://scrippsco2.ucsd.edu/#),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大气CO2浓度将升高到550ppm,本世纪末达到700ppm。研究发现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

各国专家探讨全球碳循环过程及二氧化碳减排机制

  近期,全球大气监测网多个监测站数据显示,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日均浓度值已突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制定的400ppm(百万分之一)阈值,温室气体排放警钟再次敲响。  6月7日,第九届国际二氧化碳大会在京落幕,来自世界各国的400多位气候与生态及环境领域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共

中国将于2016年发射“碳卫星”进行二氧化碳监测

  中国将于2016年择机发射首颗“碳卫星”,旨在为中国节能减排等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卫星载荷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该卫星始于中国“十二五”期间设置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以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研制并发射以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

揭秘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不久,继美、日之后,地球上空的碳卫星“家族”又会添新成员——中国将发射国内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按照设计,在未来几年,它将在太空巡游,通过不断变换观测模式,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监测,并借助模式同化技术,最终形成全球碳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  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就开始部

甲烷作为温室气体的危害有多大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宽幅成像光谱仪成功升空

北京时间4月16日2点16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我国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制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宽幅成像光谱仪随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升空。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国际首颗具备二氧化

碳卫星获取首组观测数据

  记者2月23日从中科院获悉: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海平面或升20米

  据外媒报道,联合国(UN)30日表示,2016年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以史上最快速度增加,达到数百万年来未见的水平。这有可能引发海平面上升20米及气温增加3摄氏度。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年度温室气体公报指出,去年全球大气层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400.0ppm大增至403.3ppm,

2009年日本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创最高纪录

       日本气象厅日前宣布,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的结果显示,2009年日本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创下开始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        日本气象厅从1987年开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定点观测,结果发现,自观测以来日本大气中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