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16 13:37 原文链接: Nature遗传学:不良饮食习惯祸延子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的获得性性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不过,获得性性状的遗传仍然存在争议,因为人们还不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确切分子机制。

  表观遗传学修饰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三月十四日的三月十四日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父母的行为会通过表观遗传影响孩子的健康。科学家们发现,虽然不良饮食习惯没有引入基因突变,但它的健康影响能通过卵子和精子延续到下一代。

  德国科学家Peter Huypens及其同事将遗传背景相同的小鼠分为三组,在六周时间内给它们分别提供高脂、低脂和正常膳食。高脂饮食的小鼠越来越胖,并且表现出葡萄糖耐受不良(二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研究人员收集这些小鼠的卵子和精子进行体外授精(IVF),并将IVF胚胎移植到健康母鼠体内。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排除了包括微生物组在内的各种混淆因素,IVF小鼠表现出的性状或行为只可能来自于卵子和精子。

  研究人员在IVF小鼠成年后为其提供高脂饮食。他们发现,父母都胖的小鼠更容易增重和葡萄糖耐受不良,父母都瘦的小鼠体重增加得最少。也就是说,父母不良饮食的健康影响是可以叠加的。

  这项研究显示,IVF小鼠之间还存在性别差异。在父母肥胖的情况下,雌性IVF小鼠更容易增重,而雄性IVF小鼠更容易葡萄糖耐受不良。此外,与父亲的饮食习惯相比,母亲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代谢影响更大。此前的一些人类流行病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那么,这些性状究竟是如何传递下去的呢?目前人们提出的表观遗传机制主要有两个:DNA甲基化和microRNA。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小鼠和健康小鼠的甲基化模式和RNA转录本的确存在差异,但还不清楚这些差异是否就是IVF后代受到影响的原因。

  自然界所有父母们都能将自己的DNA留给后代,然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比如表观遗传、妊娠和分娩、母乳喂养以及育儿过程。正是这些超越基因的馈赠让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应对这个世界上的各种挑战。Science杂志之前推出的育儿特刊通过一系列文章向人们指出,养孩子已经不只是为孩子提供食物、住所、保护和教育,广义上的育儿实际上从受孕之前就已经开始。(更多详细信息参见:Science好父母养成攻略:超越基因的馈赠)

  2014年中科院孙青原研究组曾在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父亲的糖尿病前期症状影响了后代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这样的影响能遗传好几代。研究人员构建了不涉及基因的小鼠糖尿病前期模型。他们发现,父本的前期糖尿病会通过精子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提高后代对糖尿病的敏感性。如果小鼠具有糖尿病前期的症状,其后代会出现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胰岛素抵抗。这项研究不仅为获得性性状的遗传提供了分子基础,还揭示了肥胖症、二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代谢疾病如此普遍的原因。(更多详细信息参见:中科院孙青原研究组PNAS解析糖尿病的跨代遗传)

  2015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两篇文章表明,父亲的饮食会改变精子的RNA,进而影响后代的基因调控。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男性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后代产生影响,比如精子表观基因组、微生物组转移和精液信号传导。这两项研究相辅相成地展示了父亲饮食对精子RNA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能改变后代的基因调控,引起相应的代谢紊乱。

相关文章

意外受伤带来启发!34岁华人PI揭示人类尾巴丢失之谜

文|杜珊妮徐可莹“我为什么没有尾巴呢?”注视着小狗肆意摇摆的尾巴,孩童时的夏波不禁发出这一声灵魂拷问。转眼间,曾经的“好奇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遗传生物学家,一次意外的尾骨受伤让他重拾对“尾巴”的思考。......

最新研究:斑鬣狗DNA遗传信息反映社会地位等级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称,一项研究发现,野生雌性斑鬣狗(Crocutacrocuta)的社会地位反映在其整个基因组的DN......

人与猿类如何在进化中“甩掉”尾巴

猴子有尾巴,而人类和猿类的尾巴却在进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自然》28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人类和猿类演化掉尾巴的遗传学基础。灵长类动物尾部表型的系统发育树(Ma表示百万年前)。图片......

遗传变异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影响血压

某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从生命早期就会影响血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生在所有年龄组,并且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发现遗传因素从儿童时期的头几年到你的一生都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揭示人类小脑功能层级背后的时空分子谱

人类小脑体积仅为大脑总体积的10%,却包含整个神经系统超过50%的神经元。小脑不仅协调运动,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情感。在探索小脑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特别是剖析小脑如何参与和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处理,研......

超2.75亿个人类基因新变异发现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民研究计划“我们所有人”中近25万名参与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他们发现了超过2.75亿个以前未报告的基因变异,其中近400万个变异可能会对人......

儿童双侧威尔姆斯肿瘤的遗传与表观遗传机制解密

揭示儿童肾癌易感性的遗传机制威尔姆斯肿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罕见肾癌。儿童被诊断出患有威尔姆斯肿瘤的平均年龄取决于一个或两个肾脏是否受累。如果一侧肾脏受累,通常在42-47个月时被......

复旦大学樊嘉、孙云帆等团队揭秘转移性肝癌: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分子特征

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采用多组学方法,分析了随时间变化的转移性肝细胞癌(HCC)肿瘤内部和跨越肿瘤的分子特征,发现了早期转移性扩散的多样性肿瘤克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脏外科研究员孙云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

国外研究揭示伯格曼法则背后的遗传机制

一项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沃希托浸会大学、阿拉斯加大学联合完成的研究,通过对北美歌雀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在其身上观察到的显著体型变化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根据伯......

冠状动脉钙化机制揭示: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新的遗传因素

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等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已经找到了导致冠状动脉钙化(CAC)的新的和已知的遗传因素,这是一种由动脉粥样斑块标志的病症,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心脏病学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