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俄罗斯制定南极考察新战略

作为在未来10年重申其在南极洲存在的一项斥资9.75亿美元的努力的一部分,俄罗斯正计划让5艘新的极地考察船下水。 根据一份在2020年之前重点开发南极地区的政府战略文件,莫斯科还将在那里重建5所考察站以及3所季节性基地。 这份文件确定了将改善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加大对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扩展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以及评估渔业资源作为主要目标。 文件指出,为了使俄罗斯在该地区“系统地形成一种有影响力的存在,南极洲考察基础设施对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必须得到解决。 第一支苏联考察队于1955年到达南极地区,并且第一个四季科学考察站——Mirny ——也于第二年在岸边建设完成。在接下来的30年里,7座考察站相继建立(Vostok、 Novolazarevskaya、Molodyozhnaya、Bellingshausen、Leningradskaya、......阅读全文

杨惠根领队详解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

      北纬8度,东经139度。太平洋深处风平浪静,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一艘船,“雪龙”号在深蓝中航行。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34次行驶在出征南极的航道上。在“雪龙”号上,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详细解读此

四年后中国将建成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历时165天,总航程达3.8万余海里,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21日返回上海。  本次考察围绕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南极环境业务化调查评估和南极大西洋扇区海洋环境综合考察三大任务,组织实施并圆满完成了78项调查任务和22项保障支撑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新站具备“

创新驱动中国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

7月17日,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利用同步辐射装置开展科研的情况。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广东、河北、湖北、辽宁、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论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将“课堂”搬到红墙外,在中关村“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驱

我国科学家将出征南极为新科考站选址

  极地考察船“雪龙”号9月底刚从北极回国,今天(10月25日)青岛籍16名科研专家再次出征,陆续到广州汇合,于11月5日参加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据了解,这些科研专家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此次南极科考有一项特殊的任务:为中国第四个南极科

国家海洋局首发《中国的南极事业》报告

  国家海洋局今天对外公开发布了《中国的南极事业》。这部我国政府首次发布的白皮书性质的南极事业发展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南极事业30多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介绍了我国依据南极条约体系要求,制定国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国内南极活动管理,有效保护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情况。  报告称,中国一贯支持《南极条约》

我国南极内陆考察队首次赴西藏进行高原选拔训练

17名来自中国各地的南极内陆考察队员8月18日奔赴西藏,进行为期两周的高原选拔训练。这也是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首次赴西藏集训。 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计划于今年10月启程。在这次考察活动中,中国将继续对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地区进行综合考察。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介绍

2011年世界各国科技政策回顾

  美 国   研发投入“量入为出”,重点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奥巴马坚持通过创新确保美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战略,在国情咨文中大力倡导创新,提出美国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在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超越其他国家,并发布了新的《美国创新战略》,以明确国家的创新目

我国南极考察新站完成优化选址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近日,我国多名考察队员从南极难言岛顺利返回“雪龙”号,标志着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区域圆满完成南极考察新站优化选址任务。  据悉,为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选址是本次考察队的重要工作之一。自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至今,考察队已对罗斯海地区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规划。本次罗斯海

南极旅游有了环保“紧箍咒”

  我国出台首个南极人类活动环保管理制度  南极旅游有了环保“紧箍咒”  南极成为人们春节出行新选择。  携程发布的《2018春节出境旅游趋势预测报告》称,今年春节南极游市场异常火爆。虽然春节去南极的游客平均花费高达16万元,但报名人数却比去年多出一倍。  只需报团就可开启惊险刺激的“探险之旅”。近

南极极区空间环境实验室投入使用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南极可以观赏到众多罕见的自然现象。这是2010年1月22日子夜拍摄到的南极极昼。新华社记者 崔 静摄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间,中国成功开展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冰川、天文、地质、海洋、高空物理等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冰盖之巅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在欢快的锣鼓声中,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4月8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欢迎仪式。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63天,圆满完成“一船三站”考察任务。“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安全完成天津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中山站——

第3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首次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30日上午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这将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相关数据。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我国将调试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及辅助设备,获取相关数据,并以基准站为基

核动力破冰船已提上日程 我国极地科考还缺啥?

日前,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的一则招标公告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我国将建造首艘核动力破冰船。 与此同时,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长兴岛厂区坞内,中国新一代万吨级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正在建造中,预计于2019年交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

从这里登上南极内陆最高点

   南极中山站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大气与空间物理学研究室主任胡红桥正在经历第三次南极越冬。  近日,南极中山站激光雷达安装成功。在天空晴好时,今年他和团队可实现对极区中高层大气24小时昼夜连续观测,填补我国极区中高层大气观测空白。  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白色荒凉的南极大陆上建立起了南

国际北极论坛在俄举行 专家热议北极科学发展

  俄罗斯北极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等机构于29日至30日在俄西北部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举办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在20多场研讨演讲活动中,各国专家对北极应有怎样的未来畅所欲言,为北极科学发展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防生态灾难  俄总统北极和南极国际合作特使、极地学家奇林加罗夫在“北极—科学

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创建

  1月5日,本报“走转改·到一线”采访组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市时,这里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进入黑龙江黑河检验检疫局的综合实验楼,一股浓浓的暖意瞬间驱散了寒冷。在祖国边陲小城,采访组不仅看到了气派庄严的检验检疫大楼,还见识了设备精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河国家医学媒介生物(蜱类)监测重点实验室

真实的科学家:他们,就是这么有“范儿”

   长久以来,公众头脑中的科学家被“定格”于这样的形象: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埋首于瓶瓶罐罐或各种奇怪的仪器之间,他们常常不苟言笑,过分严肃。总之,世人眼中的科学家大都聪明过顶,但过着单调、枯燥而寂寞的生活,似乎终其一生也不会被人理解。  另一方面,如此这般概念化、模式化的想象为科学

我国内陆核电将稳步启动 核安全问题备受瞩目

  嘉宾:王敏正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   孙勤 中核集团董事长   李宁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   刘华 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   陈桦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最近,核电业内频频吹风重启内陆核电,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日前也表示,内陆核电将会稳步启动。国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侧记:高科技的大集结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模型、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系统……26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对公众开放。刚进展区,记者就被眼前的高科技装备深深震撼了。  如一口巨锅,四周有细绳牵引着中间的“瞳孔”——馈源舱来回移动,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

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获得三个重大科学发现

  记者从南极中山站获悉,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对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进行了大规模调查,首次实地探明南极冰盖底部存在地球表面最大的峡谷。  南极洲东部的一些冰盖地区由于地域偏远,是迄今人类认识最少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分析等手段,推测南极洲东部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的冰盖底部应该藏

5所大学7名教授套取专项资金2人判刑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科学技术部党组今天通报巡视整改情况。关于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目前,共依法依纪查处了8人,其中陈英旭、宋茂强2人被依法判刑;李宁、李澎涛、王新月、王甫(李澎涛的博士生)4人被依法批捕;邹华暂不起

专访秦大河院士:揭开“冰雪巨人”的神秘面纱

  中国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世界著名冰川学家、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南极英雄这几个耀眼标签汇集起来,勾绘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不同凡响的科研生涯。  秦大河院士为商务印书馆发售的新书——《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作序,并应商务印书馆南宁分馆和广西科技馆的邀请,

南极新站环评报告将发布

  鲜为公众所知的是,任何一个国家现在在南极建立科考站,必须拿到一系列破土动工的“许可证”,其中就包括综合环境评估,只有完成环评,才有可能通过所有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审查。为中国南极第四座科考站(维多利亚地科考站)做前期环评的,正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所的杨海真教授团队。这也是该

南极科考:敢走别人想走而走不成的路,留下自己的脚印

  “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出更深的脚印是创新;踏出新的脚印,走一条自己的新路更是创新。”谈及20年前独特的“企鹅考古法”,73岁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孙立广说,这是“逼”出来的创新。当时,与他的知识积累相关的领域已有权威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在承担。为抓住一生中难得的机会,只能剑走偏锋。  1400万平方公里的

中国有望绘出首张南极陆地“景观图”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26日对记者说,中国科研人员将在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首次大范围测量南极地表冰雪、岩石和土壤的光谱,为绘制全球首张南极陆地“景观图”提供数据支持,这张“景观图”有望在今年年底问世。   科考人员说,尽管目前世界上有多种版本的南极地图,但还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绘制出呈现整个南极洲

第五届上海国际石油展11月盛大开幕

  SIPPE上海国际石油展览将于11月25日至27日将在上海盛大开幕。展会吸引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宏华集团、华北石油、海湾石油、高桥石化、江阴长钢、上海盛晖、森松集团、北方重工、中曼石油、BRAY(博雷)、开普动力、法如国际、上海耐思、肯莱特、美国钻采、美国森迈尔、TECPE

我国成功回收“沉睡”时间最长海底地震仪

  海底地震仪由地震计、记录仪和释放器3部分组成,其中地震计负责将接收到的地震波转化为电子信号,记录仪对电子信号进行采集和存储。科研人员通过释放器将海底地震仪回收后,可从记录仪中读取相关数据。  笔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2月4日,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成功回收两年前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布放的一套海底

雪龙2号,愿你一路破冰前行

  核心阅读  从2016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到2018年9月10日正式下水,首艘“中国造”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的问世,不仅意味着“双龙探极”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承续极地求索的使命担当、承载兴海强国的光荣梦想,中国“雪龙”必将劈波斩浪,破冰

俄罗斯质疑保护区提案法律基础 南极海域保护提案未通过

  俄罗斯代表团7月16日否决了在南极水域建立世界上两块最广袤海洋保护区的提案,使得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 25个成员国的特殊会议在德国不来梅哈芬港无果而终。   CCAMLR未能通过的这两份提案,一份是美国和新西兰提出的设立罗斯海230万平方千米海洋保护区的联合提案,保护

我国南极考察史首次被披露

  纪录片《中国南极记忆》召开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 黄岸)由国家海洋局、深圳广电集团等单位联合投资出品的30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南极记忆》目前正在深圳卫视热播。近日,该片在深圳举行了研讨会。《中国南极记忆》首次公开披露了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以及南极考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