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2项

记者在1月9日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悉,中科院共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2项。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是中科院时隔23年以来再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重要原创性技术成果。 据悉,甲醇制烯烃是实现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围绕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和工艺技术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创新研发工作,在催化剂、反应工艺、工程化及工业化成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该项技术于2011年1月起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使我国率先实现了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中科院动物所“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中科院自动化所“基于环境约束和多空间分析的机器人操作理论研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科院寒......阅读全文

“指兔子”的那位科学家走了

  2017年8月1日上午9点,中国科学院院士蒋锡夔先生安详地走了,我国有机化学界少了一位引领学科方向的学术泰斗。  2002年,蒋锡夔的“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当时,他用这样一句话描述这个无比晦涩的课题:“原来,胆固醇硬脂酸酯的‘饱和链’可以像小姑娘的头发一样鬈

大连化物所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叶茂、中科院院士刘中民团队在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的新刊《通讯-化学》(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上。  纳米孔晶体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和化学品分离等过程中

大连化物所举行甲醇制烯烃(DMTO)项目媒体见面会

  10月18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行甲醇制烯烃(DMTO)项目媒体见面会。所长张涛以及参与DMTO项目的部分科技人员出席了会议。院办公厅信息宣传处、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文汇报》、《中国化工报》、《科学时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电视台

中科院大化所DMTO:煤代油制烯烃技术这样迈向产业化

   2010年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Ⅱ)工业化技术”在北京首签工业化示范项目许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技术许可方),与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被许可方)正式签约。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

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完成工业试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合作,在陕西榆林进行了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工业中试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多项重要参数超过设计指标,总体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  该技术基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与潘秀莲领导的团队

广州生物院等铜催化烯烃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取得进展

  在有机小分子中引入三氟甲基(CF3)官能团,能增强该分子的化学与代谢稳定性、改善其亲脂性、以及提高其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的选择性等特性。因此,含三氟甲基的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从2011年Buchwald、王剑波、刘磊和傅尧课题组首次报道铜催化烯烃直接三氟甲基化反应以来,

大化所实现了功能多样的亚胺内盐底物的碳氢键活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兴伟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02T3组)在过渡金属(Rh(III))催化的亚胺内盐分子的碳氢键活化-氧化偶联反应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短通讯的形式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  金属催化的C-H键的活化是有效构建C-C,C-N,C-O等

如何唤醒睡在抽屉里的科研成果 与刘中民聊创新故事

  近日,一份名为《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让记者再次叩开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的房门。  这份有着若干政策“干货”的文件明确指出,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

专家评甲醇制烯烃技术 我国在该领域达世界领先水平

神华包头180万吨煤基甲醇制60万吨烯烃项目宁波禾元180万吨甲醇制40万吨聚丙烯、50万吨乙二醇项目延长靖边DMTO装置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项目中煤榆林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项目  胡迁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长期作为

甲醇制烯烃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研究员领导的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邓风、郑安民研究员(负责理论计算)合作,在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年来一直坚持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

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能源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的重要驱动力,在中国,能源安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更是日益凸显。中国富煤、贫油、少气,想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很多人将希望寄托于煤化工的发展。  11月9日,第三代甲醇制烯烃(DMTO-Ⅲ)技术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点面结合衔接技术和市场

  5月中下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组织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前往张家港保税区考察学习,以了解当地的企业技术需求及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发展情况。  大连化物所科技处副处长、国家技术转移苏州中心主任韩涤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采用大连化物所催化加氢为核心技术的万吨级CHDM项目及

量子信息、中国天眼……“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成果

  1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发布会上介绍,“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科技产出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产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  16日,国新办就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回应

先进光子科学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启动建设

3月1日,记者从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悉,依托该实验室建设的先进光子科学技术安徽省实验室日前启动。该实验室将面向国家战略性前沿基础研究,在先进光子源、基于先进光子源的测量及诊断方法方面,开展理论创新、打造国际领先的光子源装置,发展原创性研究方法,为相关领域占领国际学术高地以及高端产业发展提供新机

记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

  【人物档案】刘中民,1964年9月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201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中民长期从事应用催化研究,在应用催化领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烃技术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多年来,刘中民先后培养博

煤化工“过热”:煤制烯烃还要不要发展?

  刘中民有点不明白了。  这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和他的团队所研发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刚刚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年初他本人还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奖状,这会儿,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在行业内就因为过热而要被“规范”了。煤化工行业是个什么发展形势,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近日,全国科

“甲醇甲苯制对二甲苯联产烯烃流化床工艺”通过成果鉴定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甲苯制对二甲苯联产烯烃流化床工艺”科技成果在大连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鉴定会由石化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中国科学院李洪钟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与会专家听取了刘中民院士等科研人员做的技术研究报告,并详细审查

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向产业化迈进

  10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业化技术(DMTO-Ⅱ)在北京首签工业化示范项目许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与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这是DMTO-Ⅱ工业化技术全球首份许可合同,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新一

中科院大化所科研亮点频现 创新与突破并举

  近日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悉,由该所提供技术支撑、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5 兆瓦/10兆瓦时全球最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自并网后平稳运行近1年来,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统对于实现储能电池技术产业化、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专注于能源领域研究的大

化学所基于手性烯烃发展高选择性不对称氢化新催化体系

  烯烃的来源广泛,能够进行丰富多彩的化学转化,同时由于自身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与过渡金属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还具备作为配体的重要功能。手性烯烃作为一类新型配体,成功地实现了一些挑战性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充分显示出这类配体的重要研究价值和良好应用前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大化所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取得新进展

  我所李灿院士,李泽龙博士等人在CO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串联式催化剂体系上直接将CO2高选择性的转化为低碳烯烃。近日,该研究成果在ACS Catalysis (ACS Catal. 2017, 7, 8544-8548)上发表。  李灿团队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光电催化、

上海有机所直接氧化交叉偶联取得新进展

上海有机所多氟芳烃和杂芳环直接氧化交叉偶联取得新进展    多氟芳烃和杂芳环的直接氧化交叉偶联  多氟芳烃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结构单元存在于许多功能材料中,尤其是具有多氟芳烃——噻吩结构的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在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以及场效应晶体管(TET)等。与非氟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何花落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2010年8月神华包头项目开工现场。前排从左至右刘昱(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俊武(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院士)、刘中民(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袁知中(新兴能源科技公司原董事长)。  2015年1月9日。北京。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4年度国

7条路线勾画煤基聚氨酯蓝图

  “我国是聚氨酯(PU)制造大国,同时我国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可以预见,通过煤基PU技术路线的开发,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将给PU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为我国早日成为PU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在中国化工学会上周主办的2015中国煤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高层论坛

研究团队揭示分子筛催化积碳跨笼生长机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团队在甲醇制烯烃反应积碳失活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笼结构分子筛催化甲醇转化积碳跨笼生长机制。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发现积碳跨笼生长机制,给出甲醇制烯烃反应完整的积碳演变路径  分子筛催化的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异构化等)和煤化工(甲醇制烯

中科院去年与陕宁科技合作项目231个 收益大增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西安分院获悉,按照《关于开展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西安分院按时完成2013年的成效统计工作。统计显示,2013年度中科院与陕西、宁夏两省区的院地合作成效显著,新增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他各项指标也取得大幅增长。  据了解,2013年,中科院所

渤化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8月17日,渤化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天津迎宾馆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渤化集团—大连化物所催化与化工新材料联合研究院”,深入开展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围绕石油化工、碳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共建研发平台

吲哚衍生物不对称异戊烯基化去芳构化反应研究中获进展

  异戊烯基化(prenylation)是生物体内的一个重要过程,很多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都具有异戊基烯基基团,例如青蒿素、紫杉醇、胆固醇等萜类化合物。除此以外,异戊烯基也可以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镶嵌在吲哚等小分子代谢物上,得到一些具有异戊烯基取代的吡咯并吲哚啉结构的生物碱。但是该过程新产生的手性中心

科协年会分论坛:煤化工不是没路走

   今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将赴摩洛哥参加关于落实《巴黎协定》的国际会议。“每次出席气候大会,我们做能源的,特别是做煤化工的,都深感‘压力山大’。”  谢克昌的这一体会,引起了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煤化工分论坛在场院士专家的共鸣。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直言,煤化工由高速发展期进入了转型期,我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刘国生团队在《科学》发文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国生团队通过发展金属催化的自由基接力新策略,成功地实现了铜催化苄位碳氢键的不对称氰化反应,以最短的路线合成了手性腈类化合物。今天,这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科学》。  腈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以转化为相应的胺类、以及羧酸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