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石头剪刀布”论文作者:曾被质疑“搞笑”

热帖 “石头剪刀布研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最佳”,让半年前曾引发热议的一篇学术论文再次成为网络焦点。对此,项目的研究者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坦言“没想到”;而另一位研究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则表示,要获得认可还“需要学术界的同行的肯定”。 曾被质疑“来搞笑” 许彬教授昨天向南都记者证实,这篇题为《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的论文,虽然一度在国内引发争议,但随后经过匿名审稿,已于2014年7月25日正式发表在N 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跨学科期刊《科学报道》上。 南都记者在《科学报道》期刊官网上查询到该论文。官网信息显示,这篇论文于2014年5月6日提交至《科学报道》,《科学报道》于当年7月7日接受该论文并于7月25日将其发表。 此外,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官网上,南都记者也查到了这篇题为《2014年最佳:如何在石头剪刀布游戏中获胜》的消息,发布时间是2014年1......阅读全文

评论:不唯论文论英雄

   学术论文是反映科研成果的最直接载体,科研人员把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杂志上、与同行交流切磋,这本来是国际学术界的通行做法。大部分从事科研的人也认可论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术的真实水平;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数论文”也是相对简单易行的考核方式——所有这些因素,都使论文演变为科研考核的重要指标。

评论:不唯论文论英雄

   学术论文是反映科研成果的最直接载体,科研人员把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杂志上、与同行交流切磋,这本来是国际学术界的通行做法。大部分从事科研的人也认可论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术的真实水平;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数论文”也是相对简单易行的考核方式——所有这些因素,都使论文演变为科研考核的重要指标。  从

评论:“论文博士”可宽进更须严出

  在缺乏事实依据的前提下,不能情绪化地对领导干部读“论文博士”进行有罪推定。但人们的疑虑并非毫无道理。   入学无需参加统考,第一年均在周末上课,之后不需上课,不脱产边上班边写论文,这样也可以攻读博士学位?日前,随着清华大学法学院一位博士生的微博爆料,紧接着校方有关负责人予以回应,人们才知道,原

Cell发表人类基因编辑评论文章

  去年4月,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用称为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系统,除去了人类胚胎中的一个突变基因。这项研究工作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国内外科学界对于以可能遗传给后代的方式来编辑人类基因组——相关伦理道德的广泛争论。12月份,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科学家和伦理学家,聚集在美国华盛顿讨论人类基因

评论:从论文造假谈知识分子的担当

   日前,国内有媒体报道了美国论文抄袭监测网站Plagiarism Watch宣布他们通过查重软件发现了一起中国论文造假事件,并且有充分证据显示,这是一起由论文造假公司和“掠夺性”SCI杂志默契合作地针对中国作者的“职业化”造假事件”。该报道同时曝光说一条从论文“代工厂”到“掠夺性”期刊的论文造假

评论:从韩春雨事件看论文中的高危因素

   8月3日,韩春雨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那篇著名论文正式撤稿,但是围绕这件事情的议论和反思,显然还会继续下去。  人们很容易由此联想到此前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的学术造假事件。但这两起事件的最大不同在于,小保方晴子论文中的关键实验结果图曾被人为修改,而目前无人指出韩春雨论文的图片存在“PS

《物理评论快报》在线发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论文

  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测得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的振荡幅度为9.2%,误差为1.7%,无振荡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   4月23日,关于该成果的论文《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电子反中微子消失》(

一篇论文重奖1350万?Nature 都来评论了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一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杂志(IF=30.41)发表的一篇文章,获得了奖金1350万元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关注。而对此事件,Nature也有着自己的解读与看法。  论文发顶级期刊获千万重奖  究竟这篇文章有何特殊之处,引得学校如此重赏?据了解,稻瘟病被称为水稻

评论:斩断“论文产业链”,不妨使出三板斧

   近日,中国学者被大规模撤稿事件有了新进展。集中撤销107篇中国作者论文的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今年7月起将不再被SCI收录。至此,撤稿事件的两大“主角”都被处理,事件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  然而,中国论文被国际期刊撤稿之事近年来并非罕见。仅2015年,便有三个国际出版集团撤销了100余篇中国

《自然》评论文章:科学文献找错容易纠错难

  找到科学文献中的错误很容易,但是纠正这些错误却很难,即使这些错误已经被上报给了论文的作者和刊发论文的期刊。英国《自然》杂志4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几位美国科学家给出了上述意见。  本篇评论的作者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戴维·奥里森和安德鲁·布朗,描述了他们进行的为期18个月的“尝试”:当他们在论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