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时代》杂志评出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及医学突破

美国《时代》周刊12月9日在其网站上揭晓了本年度十大科学发现和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 1. 最出众的长角恐龙:美国科学家在犹他州发现了15只角,而它们竟然是重达2500公斤的巨型恐龙的头顶装饰物。这种名为科斯莫角龙的恐龙生活在7600万年前,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在2007年的一次探险活动中出土了这些化石残骸,但直到今年9月才正式为其命名并进行了描述。化石不仅揭示了这种年代久远的奇异物种,而且表明从前的北美与现在并不一样。 2. 物质比反物质多1%: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Tevatron加速器在碰撞实验中发现,中性B介子衰变后的产物似乎存在一种不对称性。传统的粒子物理学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应该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但二者相遇的瞬间就会一起湮灭,而事实是目前的世界由物质组成,反物质却不知所踪。直到今年,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粒子碰撞过程中产生的μ介子(一种重电子) 数量比反μ介子多1%。......阅读全文

《时代》杂志评出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及医学突破

  美国《时代》周刊12月9日在其网站上揭晓了本年度十大科学发现和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  1. 最出众的长角恐龙:美国科学家在犹他州发现了15只角,而它们竟然是重达2500公斤的巨型恐龙的头顶装饰物。这种名为科斯莫角龙的恐龙生活在7600万年前,犹他大学研究人

中外科学家宇宙黑暗时代再电离研究获重要突破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宇宙再电离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他们观测获得了一个宇宙早期(大爆炸后约8亿年,约为宇宙当前年龄6%时)的星系样本,并由此发现在该宇宙年龄处,宇宙星系际弥散介质中氢的电离比例为约50%。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天体物理快报》。 宇宙大爆炸之后大概30万

黑暗时代再电离研究获重要突破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消息,我科研人员获得了一个宇宙早期的星系样本,并由此确定宇宙第一代星系形成的大致时间。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天体物理快报》。 宇宙大爆炸后约3亿年至10亿年之间,宇宙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它们发出的紫外光辐射电离了周围的中性氢,使得整个宇宙开始明亮起来。这一过程

网络强国新时代:中国“芯突破”惊艳世界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产品和自动化装备在各行各业迅速普及。图为在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上,中国科技吸引观众驻足观看。  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其中可能深藏着10亿多个晶体管。作为关键技术,芯片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工业粮草”。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高速发展,却频频在“核芯技术”

宇宙黑暗时代再电离研究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及其合作者在宇宙再电离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他们观测获得了一个宇宙早期(大爆炸后约8亿年,约为宇宙当前年龄6%时)的星系样本,并由此发现在该宇宙年龄处,宇宙星系际弥散介质中氢的电离比例为约50%。6月21日,这一研究发表在国际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快报》上(Zhe

《时代》评选出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2007年即将成为过去,各种年终盘纷纷出炉。医学发现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有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发现和发明。以下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1. 包皮环切术可预防艾滋病 包皮环切术可预防艾滋病 2006年12月

四大突破使我国进入“探日时代”

  随着我国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地观测、空间科学等各类航天任务对高性能卫星平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具有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指标的卫星平台,是制约航天事业后续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之一。2021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

中国整星出口何以突破“亚米级”时代

  这是一颗个头并不算大的卫星,名字听上去也不够响亮,全名“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简称“委遥二号”),但在这个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它的飞天却赚足了航天迷的眼球——10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这颗属于委内瑞拉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就是这句看似稀松平常、媒体惯常使用

《时代》杂志评出2012年十大医学突破

  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各领域年度“十大”排名已于近日陆续出炉,医学领域“十大”突破也深入人心。涵盖了生命基础研究、艾滋病与癌症治疗突破、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青少年健康等多方面公众关心的热点。1.“垃圾DNA”才是掌控者  人体基因组中98%是没有编码的基因,以往它们被当作无用的“垃圾”。

“大科学”时代,论文“质控”有解吗?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某大学已开始对一名“大腕”级PI展开严肃学术不端调查,并已暂封其实验室。 该指向嫌疑较大的是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托马斯·韦伯斯特(Thomas Webster)。目前,他有72篇论文被挂在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上。 不久前,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