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内陆水域温室气体排放大于预估

一个由瑞典、美国和巴西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内陆水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大于预估。 据瑞典通讯社报道,研究人员对全球 474 个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 那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5%。 领导研究的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巴斯特维肯指出,此前人们认为水域和森林可以吸纳、抵减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但实际上,在湖泊、水库和河流中储存了大量甲烷,过去在计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时忽略了这部分温室气体。......阅读全文

吕达仁刘毅刘宇:追踪碳足迹

  吕达仁院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外国专家交流 资料图片  CFP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艰难地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曾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既要负责任,也要争取平等合理的发展权。   最有

Nature:华北地区因高温将不再宜居

  今天(3日),北京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8月3日至5日,北京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在夏日热浪不断侵袭中国内陆的同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一个研究团队于7月31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将华北平原地区未来

日本离“可燃冰”商业开发还有多远?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面对能源自给率破安全警戒线,化石燃料占比过高,可再生能源难以基荷,核电无法重启的难题,安倍政府不得不另寻出路,一手拿着可燃冰,一手握着氢能,试图以这两大“国产资源”为抓手,一举甩掉“缺油、缺气、又缺煤”的“资源小国”帽子,从而实现150年前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能源自给

访英国科学家摩尔:百年前排放引发今日气候变化

摩尔和自己的中国座驾骑行在北师大校园。   租住在鼓楼胡同里的英国科学家摩尔教授(John Moore),每天清晨都骑着自行车、穿过护城河,来到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下称“北师大全球院”)上班。   今年是摩尔来北师大全职工作的第四年。2009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的引进学者

专家称牛肉生产导致的碳排放甚于汽车

   图片说明:牛肉生产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是鸡肉或猪肉的5倍。图片来源:Alamy  据英国《卫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牛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包括鸡肉和猪肉在内的其他肉类,专家称减少红肉的摄入甚至比不开车的减排效果更好  肉类生产会对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已不是秘密,但最新研究揭露了这种影响的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王会军院士最新解答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气温创历史新高。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0.69摄氏度。  即便如此,近十几年平均气温走平、西欧北美寒冬等“事实”正成为质疑全球气候变暖的理由。  就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期举行的“杨钟健—裴文中”学术讲坛上,中国科学院

生物燃料或不“绿”第三代生物燃料备受关注

  近年来,生物燃料发展迅猛。所谓生物燃料一般是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由于利用的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生物,生物燃料被认为可以替代化石燃料,成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与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旅游业碳足迹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8%

科技日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根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7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国际旅游业的碳足迹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是之前预计的近4倍。这一发现表明,旅游业去碳的努力,已不敌高能耗旅游需求的增加。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重要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IPCC报告草案更加确定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

  据提前泄露的一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研究报告草稿显示,气象科学家们比以前更加确信,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凶,但同时,他们发现未来要想预测某些特定地区可能受到的影响比想象中更加困难。该报告定于下月正式对外发布。   据路透社报道,报告宣称,人类活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自然》盘点2014年科学界大事件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中国化学家发明碳回收革命性技术 可降碳除霾

  “速生草本植物碳转化刈割封存技术,可促进生物质飞跃大增产,获得足量的生物质,将其制备成固体、气体、液体形态的能源产品,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大气温室气体负增长,可降碳除霾,解决相关环境问题。”中国的一位化学家雷学军自信地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雷学军研究员,湖南省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全国劳

国际旅游业碳足迹高于预期

  《自然—气候变化》5月7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国际旅游业的碳足迹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是之前预计的近4倍。这一发现表明旅游业去碳努力不敌高能耗旅游需求增加。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际旅游业规模达上万亿美元,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过去有关旅游业碳足迹的量化研究认为,旅游业的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人均碳排放量高?看历史累积才有意义

  当地时间12月11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该杂志2019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6岁瑞典“环保少女”格雷塔·通贝里被选中,成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正如《时代》周刊所说的那样,虽然格雷塔·通贝里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灵丹妙药”,但她“成功引起了世界对这一问题的态度转变”。“全

美国最新研究称页岩气不环保应慎重开发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的页岩气其实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比煤更甚。  页岩气是通过一种有争议的手段从岩石中提炼出的气体。有人认为,页岩气是通向低碳未来的垫脚石和确保能源安全的通途。但是,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页岩气井会泄漏大量的甲烷气,而甲烷气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其

6大主题共论汞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2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科学研究中心环境安全与健康分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雾霾健康效应与防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主办的“2019汞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隆重举

2012国家先进及鼓励发展技术目录中的环境监测技术

      近日,环保部下发《201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2012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在这两个文件中,多项环境监测技术入选其中。入选《201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的环境监测技术 技术名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英国媒体评出全球29项最新环保科学技术

  节能环保现成为建设地球的绿色理念,近年来科学家致力于研制新的技术,实现绿色科技,将地球建造成为一个更清洁的家园。目前,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列举了29项最新环保科学技术,其中包括:人体尿液收集系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磁性冰箱、无水绿色洗衣机、从鸡毛中提取制造纤维、透明太阳能电池等。

科学家为全球森林“称重”

   研究显示,全球树木正在经历一次快速生长,并且正吸收数十亿吨温室气体。这意味着树木正在削弱全球变暖。  红杉树能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图片来源: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美国切萨皮克湾西面的一片森林中,Geoffrey Parker用卷尺测量了一棵鹅掌楸幼苗的

让青春的灵感闪耀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

  ——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研究课题自述选粹武创蔡瑞初吴宝剑徐振林周小平   编者按 2014年是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实施的第三年,至今共资助97名杰出青年。资助经费为100万元/人。   广东省杰青从实施开始,培养方向就定在贴近服务广东发展的战略目标、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在全国首创培养35周

新疆生态所揭示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农业管理措施减排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CO2、CH4与N2O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全球约有47%的CH4和84%的N2O排放来自于农业活动。农田土壤通过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微生物呼吸产生并释

植树造林,让地球降温还是升温?

  一提到抵御气候变化,树木常被认为是最好用的“武器”之一。由于各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许多政府和倡议人士力推植树计划,希望利用树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树木可能并不总像人们希望得那样有用。马来西亚的樟树在生长过程中会避免树冠重叠,因此从下往上看时,仿佛一

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气候变化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

崔伟宏:碳税征收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原则上

崔伟宏 承继成 戴丽君:碳税征收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原则上  按部分发达国家的说法,“碳关税”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避免“碳泄漏”;二是确保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但是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在环境与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征收碳税成为趋势。去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从202

生态中心在水生态系统厌氧氨氧化氮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

  目前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干扰,已远大于其他元素,极大地加速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引发严重的氮循环失衡、氮污染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增多等不良效应。据估算,全球只有约40-60%的氮是通过反硝化生成氮气回到大气中。在全球变暖、污染加剧的双重胁迫下,是否存在新型的氮循环过程,值得探究。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发现

海洋加速变暖?最新研究揭示全球海洋温度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把更多的热量留在了地球,致使全球变暖。那么,储存了逾九成能量的海洋变暖了多少?变暖的速度有多快?  中美科学家联合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大洋在加速吸收热量,显示出更快的变暖速度,700米以下的海洋表现出显著的变暖。  海洋变暖了多少——更快的全球海洋变

吴立新:“透明海洋”拓展中国未来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博士,留美11年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回国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